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糖應該怎麼吃?

糖應該怎麼吃?

日前有科學研究指出,糖比鹽更容易引發高血壓。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糖這種人類過去第一營養物質的名聲每況愈下,其危害健康的惡名大有超過高鹽和高脂肪之勢,甚至被國際「控糖行動」組織比作「一種新煙草」。

今年以來,世界範圍內控糖行動方興未艾。2014年3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糖攝入量指南(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建議糖攝入量占每天總能量的比例應不高於10%(成年男性大致每天70克,女性50克)這基本與一瓶500毫升全糖可樂的糖含量(56克)相當,如果進一步降低到5%以下(35克、25克),還會有額外好處。

糖應該怎麼吃?

無獨有偶,2月2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公布了擬議中的包裝食品營養成分標籤修訂方案,增加了「添加糖」標識內容,加以警示。

為什麼兩大權威機構同時對糖大動干戈?

新指南的編寫基於WHO委託進行的兩項系統審查。

由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完成的《飲食攝入糖和體重:隨機對照試驗和隊列研究的系統審查及薈萃分析》顯示,在自由進食的成年人組,攝入膳食糖的減少與體重下降相關;增加糖攝入量與體重增加相關;當用相等能量的其他碳水化合物替換飲食中的糖後,體重沒有變化。在兒童組,為期一年的涉及含糖飲料消費量與體重關係的前瞻性研究顯示,高糖攝入組較低糖組,超重和肥胖發生率顯著增高。結論是,遊離糖,特別是含糖飲料中的遊離糖,僅能增加總熱量的攝入,會導致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增加,還會影響其他含有更豐富營養素的飲食攝入,是一種不健康飲食。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完成的《限制糖攝入對齲齒的影響:為世衛組織指南提供信息而進行的系統審查》,兒童組50項研究中有42項、成人組全部5項研究,顯示糖攝入與齲齒髮生之間存在正相關;一項被認為質量中等的研究發現,遊離糖攝入量低於總能量的10%(要求)和5%(進一步建議) ,能顯著降低一生中齲齒的風險。

WHO認為,結合過去和這兩項分析可以明確,遊離糖的攝入是造成超重和肥胖、增加齲齒風險的主要因素。

過去的幾十年,超重和肥胖病發生率快速升高,已經成為世界流行病。WHO基於2008年的數據估算,全球2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過14億人超重,達到肥胖標準的有5億。2011年,有4000多萬5歲以下兒童超重。2月份發布的美國心血管病統計更新顯示,2010年68.2%的美國成年人超重,達到肥胖標準的佔35%;2至19歲兒童少年中31.8%超重,16.9%屬於肥胖。

糖應該怎麼吃?

超重和肥胖,是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在內的若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風險因素。每年至少有280萬成人死於超重或肥胖。另外,44%的糖尿病、23%的缺血性心臟病以及7~41%的癌症歸因於超重和肥胖。

FDA在包裝食品營養成分標籤修訂方案中指出,添加糖除增加熱量供應外不含有任何其他營養成分,因而也被稱為「空熱量」;進食添加糖除增加整體熱量攝入外,還會影響其他含豐富營養成分的營養物質攝入,因而需要加以標識警示。

什麼是遊離糖?

糖類包括一大類化學物質,徹底氧化後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也稱碳水化合物。

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分為簡單碳水化合物,指單糖或雙糖;複雜碳水化合物指聚合而成的糖類,主要包括澱粉和膳食纖維。

WHO新指南建議限制攝入膳食糖是針對遊離糖,包括添加糖即所有在加工過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雙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簡單糖。

糖應該怎麼吃?

為什麼是遊離糖?

糖類是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物質之一,是最主要和直接的能量來源,腦和神經系統只能利用葡萄糖。可以說,人只要活著就一刻也離不開能量。因此,人類祖先在能量物質不能得到保障的長期進化過程中,對於能量物質——含有能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即所謂三大營養素——開發出特別的嗜好,簡單糖更被直接感受為「甜蜜」,並可以刺激腦獎賞中心分泌多巴胺產生欣快感。也就是說,獲取糖和性活動並列為「最高級別和最優先獎賞」。

但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簡單糖,是不能提供其他任何營養成分的「空熱量」,所以當能量物質不再缺乏時,對於可以產生「甜蜜感」的遊離糖的嗜好,就變成了一種不良飲食習性的巨大誘惑。

糖應該怎麼吃?

奧塔哥大學的這項研究發現,當用相等能量的其他碳水化合物替換飲食中的簡單糖後,體重沒有變化。研究者認為,糖成為促使體重增加最明顯因素可能的機制是,遊離糖(尤其是以液體形態)攝入時,被身體快速吸收,打破了體內的能量代謝平衡,促使剩餘能量被肝臟轉化成脂肪加以貯存,增加了超重和肥胖的發生。

澱粉是葡萄糖的高聚體,需要經過消化道內的澱粉酶分解成為雙糖(麥芽糖)和最終的單糖(葡萄糖)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是人體最主要的血糖來源。過量攝入,不能消耗部分則可以轉化成脂肪加以儲存。因此,並不一定是「吃肉」(高脂飲食)才能導致肥胖,過量碳水化合物攝入同樣可以導致肥胖,有人稱之為「面胖」。但由於澱粉類消化、吸收和轉化為簡單糖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可以使得血糖保持均衡,因此對於能量代謝的影響明顯低於簡單糖,與肥胖的關係不及遊離糖直接。

膳食纖維,即食物中的纖維素,是由多個類葡萄糖分子組成的大分子多糖。由於人體缺乏分解纖維素的酶,因而不能消化纖維素。纖維素在腸道內可以吸收大量水分,增加糞便量,增加腸蠕動。可溶性纖維素被腸道內細菌酵解產生短鏈脂肪酸,作為腸道細胞和細菌的能量來源,與不溶性纖維素一起,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脹氣,改善便秘。因此,膳食纖維是一種健康的「糖類」,一般推薦量為每千卡路里能量14克。

糖應該怎麼吃?

聰明地選擇膳食中的糖

嚴格限制遊離糖尤其是添加糖、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是針對糖類的健康飲食原則。

食物中天然存在的單糖,包括果糖(水果中)、半乳糖(牛奶產品中);雙糖包括乳糖(奶製品中)、麥芽糖(某些蔬菜和啤酒中)、蔗糖、蜂蜜。

含澱粉和纖維素的食物包括:豆類、蔬菜、全麥(谷)類食品。

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及簡單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包括水果、蔬菜、奶及奶製品。

含添加糖食品,例如:糖果、糕點、定製碳酸飲料如蘇打水、糖漿、粗製糖(紅糖)和精製糖(白糖)等。

健康飲食就是指明確各種食物不同糖類的含量,並仔細閱讀包裝食品營養成分標籤,盡量避免含有單糖和雙糖(尤其是添加糖)多的包裝食品和精加工食品,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水果、蔬菜和全穀物食品。

總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拒絕一切添加糖。

(作者:掙脫枷鎖的囚徒)

作者寫於2014-10-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少吃糖,有那麼容易嗎?
那些跨越物種的友誼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