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今日秋分,也是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今日秋分,也是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

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2018年6月2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複發布,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秋分的習俗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開始

1、秋祭月

秋分習俗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迹。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

2、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於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症。

實際上,嶺南習俗所謂的「秋湯」也是和現在中醫學提倡的秋天滋補是一致的,只不過嶺南習俗更加典型,有點土生土長的味道,沒有上升到中醫學理論的高度罷了。

3、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朋友的美好想像和願望,不過這其中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製成,糯米性溫,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在春寒季節少量食用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昇陽健脾。但糯米黏滯、難消化,多食容易導致食滯。搭配蔥、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湯圓的滯緩效果。

5、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6、做面雀,吃面雀

節氣養生

陰平陽秘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

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複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醛世界 的精彩文章:

又曝出100多名學生出現了流鼻血、起紅疹等不適癥狀!

TAG:零醛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