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傻子捐了一個從九品的官,做一件傻事卻意外逆襲,最終成為布政使

傻子捐了一個從九品的官,做一件傻事卻意外逆襲,最終成為布政使

原標題:傻子捐了一個從九品的官,做一件傻事卻意外逆襲,最終成為布政使


清代道光年間,軍費開銷較大,導致國庫空虛,所以朝廷不得不想個辦法增加國庫收入。清朝官員們想到了一個來錢最快的方式,那就是賣官鬻爵。雖然是賣官鬻爵,但明面兒上卻不能這麼叫,這種制度有一個學名,叫做「捐納」。所以,自此以後捐納就成了國庫收入的重要來源,每年收入有幾百萬兩之巨。由於買官的人良莠不齊,所以官員的整體素質大大下降。清朝的捐納制度規定,捐官的人不能擔任四品以上的職位,而且也明確規定重要部門是不能任用這些人的。這項規定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與落實,整個清代,通過捐納入仕的人都是獲得極低的職位,幾乎沒有人能夠攀升。


但是,也有特殊情況存在,偏偏就有那麼一個捐納的人碰巧升為了二品大員。這個幸運的人,就是江蘇的劉玉書。劉玉書出生在一個富商之家,父親望子成龍,希望他能早日中舉以光耀門楣,所以很早就給他請了先生。可劉玉書生性愚鈍,到十四五歲時連字都認不全,他的父親心急如焚,覺得照這樣下去,肯定什麼都考不上,甚至家業傳到他手中他都保不住。因此,劉玉書的父親就通過捐官的制度,為劉玉書謀了一個從九品的芝麻小官,日後好有所依靠。可不爭氣的劉玉書,辦事循規蹈矩,不懂得爭取,所以自從捐官之後,足足等了二十年才得了個廣東巡檢的官職。



一般人都覺得若得了一個從九品的官職,臉上無光。可傻子劉玉書卻不那麼認為,他捐了一個從九品的官後,非但沒覺得臉上無光,而且還提出要去京城叩謝隆恩。到了京城,有人告訴他說,捐納入仕的人應該於第二天一早去午門謝恩。他把這話記在心裡,第二天一早便穿戴整齊,前往午門謝恩。劉玉書剛到午門,做一件傻事卻意外逆襲,原來他剛跪下開始行禮,老天爺便下起雨來。但謝恩是大事,而且劉玉書心中很感激、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官職,所以冒著大雨從容地行禮。就在此時,一個親王去上朝,恰好看到了這一幕,感到好奇,讓僕人前去問了個究竟。原來是一個名叫劉玉書的從九品廣東巡檢把自己當回事兒了,竟然前去謝恩,親王聽後忍俊不禁,隨即入宮去了。


上天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劉玉書這個十足的傻子,就得到了上天的眷顧。那位親王到了朝房後,遇見了兩廣總督,就想起在午門謝恩的劉玉書,便隨口和兩廣總督說:「貴屬下某縣巡檢劉某……」,還沒等話說完,親王就被太后召去了。兩廣總督聽了個沒頭沒腦,還以為親王和劉玉書有交情,本想向親王問清楚,但再也沒有碰到他。後來總督從京城回廣東去了,劉玉書也上任了。劉玉書去拜見總督時,自報了姓氏,兩廣總督突然想起了在京城時親王和他說的話,便問劉玉書說:「親王還好嗎?」劉玉書感到莫名其妙,但也只得隨口應付過去了。後來,劉玉書在任上幹了一年就被提拔為知縣了。



過了些時候,總督要給親王送禮,並點了名要劉玉書親自前去。劉玉書到了京城親王府送禮,王府管家接了禮物和總督寫的信。信中說:王爺啊,劉玉書是您的舊相識,做事情十分勤勉,我已經將他提升為道員了。親王看完信後一臉懵,根本記不得劉玉書這個人。後來皇帝召見親王,商量廣東布政使的任免問題。皇帝問親王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親王一時想不起什麼人,就隨口說了劉玉書的名字。就這樣陰差陽錯的,劉玉書從一個小小的從九品芝麻官,最終成為布政使,真是傻人有傻福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林則徐繳獲鴉片後,為何不用火燒掉而要放在石灰池裡煮?原因簡單
名臣擁立新君,明英宗回國後卻將他處死,行刑時發生一件奇怪的事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