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機器心臟會改變病人的意識嗎?

機器心臟會改變病人的意識嗎?

大約每一秒鐘,Carlos(化名)都會感覺到肚子里小小的撞擊,這是他的「第二顆心」在跳動。

這個小機械心臟是為了減輕Carlos日益衰敗的心臟肌肉的負擔而裝進體內的,但他本人不喜歡這顆心。機器的節奏似乎取代了他的脈搏,他有一種身體扭曲的感覺:每次機器在他的肚子里跳動時,Carlos都感覺自己的胸掉下到肚子里的奇異感覺。

這是一種奇怪、不安的感覺。但是當神經學家Agustin Ibanez見到Carlos,他懷疑更奇怪的效果正在誕生。Ibanez認為,醫生通過給人換心可能也改變了病人的精神:在植入機器心臟之後,Carlos的思想、感覺和行為也變得不一樣了。

那麼這種怪感將如何誕生?我們常說「跟著心走」,但是最近科學家們向我們展示了字面上的「跟著心走」的結果:這一大團腫起來的肌肉用真實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感情上神秘的「直覺」。從你對另一個人的痛苦遭遇起的同情心到內心微妙的感覺告訴你「你的配偶可能有外遇」,所有這些從心靈到身體其他部位發出的信號都開始隨著科學研究逐漸浮出水面。

這個感覺自己有兩顆心的男人給了Ibanez一個測試、研究一些想法的機會。

「顱內填充物」

Ibanez的工作符合千百年來人們對心臟的認知——有時候取代大腦進行思考和感知。亞里士多德認為大腦的主要功能就是把激情從心裡噴發出來,而心臟是他所說的「靈魂所在的地方」。出於同樣的原因,古埃及的屍體防腐員一定要讓心臟脫離胸腔,然後再從頭部取出「顱內填充物」塞進腹內。

機器心臟會改變病人的意識嗎?

現在讓我們對思想採取更理智的觀點,即使「心是情緒的本源」這種觀點正緩慢消失,現在我們更多用它來描述我們的感受,只是一種隱喻的形式。現代心理學創始人William James早在19世紀就開始把心裡的想法轉變為文字。提出了感情真的是大腦與身體之間來回的反饋。根據他的理論,大腦可以記錄潛在的威脅,然後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這樣的反應。把抽象的概念具化成發自內心的情感意識。

James的思想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每個人的身體意識都不一樣,會塑造不一樣的情緒體驗嗎?這個猜想在當時很難測試,但是一百年後的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努力。

研究首先要求受試者什麼也不想,單純地計算自己的心跳,不允許將手放到心臟上或者其他讓心跳更活躍的活動。自己試試就會知道這樣純粹的「內感受」比想像的難多了。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只能達到50%的不受干擾程度,這表示他們不能完全忽視心跳做到自然。而只有四分之一能做到80%忘我的狀態。在測試他們的心臟意識之後,研究者們給志願者發放了各種認知測驗。

機器心臟會改變病人的意識嗎?

結果證明,James猜對了。有越多肢體意識的人往往對感性的圖片有更強烈的情緒反應,而這一類人也更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這種敏感性似乎能延伸到他人的感受上——他們能更好的通過人的面部表情識別這個人的情緒,也能更快地學會躲避潛在威脅(如實驗室的小電壓電擊)。可續是因為更強烈的身體感覺充斥著他們的記憶,從而導致內臟也產生反應。加利福尼亞大學的Daniella Furman說:「這將引導我們對物體做出更好或更壞的聯想。換句話說,行動和心靈更協調的人有著更豐富、更生動的情感生活,包括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我們不能具體地描繪出一個人正愉悅著的生理特徵,但我們可能會感知到。」

情緒晴雨表

這些神秘的身體信號也可能會對直覺說謊,比如玩遊戲時感覺自己拿了一手會贏的牌。比如這個實驗:志願者需要在四副牌里選牌,只要和翻開的牌花色匹配就可以贏。

但這個遊戲其實做了點小手腳,有兩副牌同花色的更多,另兩副則更少。那些可以跟著自己心跳走的人往往會從優勝概率高的兩副牌里選,而差一點的就隨機猜了。

然而肢體意識強的人並不總是贏的,他們要麼就是最大的輸家要麼就是最大的贏家。不過最重要的是,他們都能跟隨自己的直覺。

據此,這樣的民間的傳說或許是對的:那些感受到心靈觸動的人更可能是受直覺影響,不管這影響是好還是壞。這些都促使Ibanez對人工心臟很好奇。如果Carlos的性格、行為真的產生了實質性變化,將是「思想遠超大腦」的最好實證。

而這就是他的重大發現。假如Carlos脫離了真實的心跳,只跟隨機器心跳而不是自己的心跳。這也改變了他身體的其他感知——比如覺得自己的胸腔更大,在某些方面改變心臟的位置並不像著名的「橡膠手錯覺」實驗,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社會和感情技能。比如他在看到遭遇事故的悲慘的現場照片會缺少同情心。而且在讀取他人一般的面部表情時也出現了困難,更重要的是通過直覺判斷,做出決策。所有這一切都是有關肢體意識的認知規則猜想。

「一具毫無生氣的軀殼」

不幸的是,Carlos在後期治療時死於併發症。但是Ibanez現在想繼續在其他患者身上研究。他目前正在測試接受完整的心臟移植的患者,以求探知心臟移植之後對內感受的影響。對迷走神經的損傷會切斷從心臟到大腦內部的信號,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認知。

拋開心臟特殊病例不說,他也想看看身體和大腦之間的鏈路故障會不會導致奇怪的人格解體障礙,患有這種精神疾病的病人會有自己不在自己身體里的奇怪感覺。一個病人是這樣說的:「我覺得自己好像不是活著的,好像我的身體是一個空洞的、毫無生氣的軀殼,我看起來好像在世間行走卻完全沒有感覺。」Ibanez發現,他們往往有更差的內感受。大腦掃描顯示這是因為前腦島區通信故障:那是很明顯的一層深深的褶皺,是與身體意識、情感感知、同感、決策制定和自我意識密切相關的腦區。

臨床心理學家Dunn則將關注點更多放到了抑鬱上。他說:「現在有非常多腦部治療,我們改變當事人的想法並且相信他們的情緒能馬上跟上來,但是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病人說在智力上可以理解那些事物,但情緒上卻無法感知。」

即使經過治療,培訓他們的積極思維,病人還是需要一番掙扎才能高興起來。舉一個Dunn懷疑是因為內感受差導致的例子:當你在公園裡散步,你的身體會給予各種愉悅的反饋,表明當時的你很放鬆,心裡很平靜。但是抑鬱的人在逛公園似乎就是這樣繞著晃一圈,完全沒有感覺。然後逛完了回來說公園很單調,空蕩。

沿著這些線索,Furman發現患有重度抑鬱症的人(但是沒有諸如焦慮的其他併發症)很難感受到自己的心跳,而且他們對自我的意識月淺薄越難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讓自己開心的事。結合Dunn在做出決策上的研究也表明,肢體知覺較差的人似乎在處理問題時也更容易猶豫不決。而猶豫不決讓很多抑鬱症患者頹喪。儘管如此,Furman還是強調可能有很多不同類的抑鬱,貧乏的肢體知覺影響的可能只是一部分人。

目前仍不清楚為什麼有些人的身體意識會降低,但Dunn認為這些是可以通過訓練、練習鍛鍊出來的。目前他正在研究正念認知療法,鼓勵人們關注自己身體內部的感覺據他介紹,這中間病患遇到的挑戰是認可、辨別身體的感覺,哪怕心裡不高興,不能給予下意識的反應。然後要好好利用身體這個「晴雨表」,讓身體告知你現在的心態,告訴你下一步如何行動。還有一個組則設計了一款初期電腦遊戲,玩家需要在心跳了四下之後輕敲一個鍵,在按錯的時候亮紅燈,把對身體的感知反饋出來,從而增強肢體意識。

現在的你在等待什麼?你可以享受一個更豐富、更動情的生活,用感官享受這個世界帶給你的愉悅做出更好的決定。你還要等待什麼呢?你所要做的,就是傾聽你的心。

(編譯:小笨;via BBC)

作者寫於2014-12-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外敷珍珠粉能美容嗎?
"白衣天使"為什麼身著"原諒色"?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