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遼東塞外鮮卑的興起

遼東塞外鮮卑的興起

秦末漢初 ,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破後 ,鮮卑從中分出 ,駐牧於遼東塞外 ,南隔烏桓與中原相望 。東漢建武二十一年 (45年)秋 ,鮮卑萬餘騎大舉入寇遼東 ,被遼東太守祭肜擊破 ,損失慘痛 ,不復窺邊。二十四年(48年) ,匈奴右艹奧 革建日逐王比自立為呼韓邪單于 ,率部附漢。匈奴的分化和趨向衰微 ,使鮮卑失去依託。次年(49年) ,鮮卑始通使東漢 ,「自是匈奴衰弱 ,邊無寇警 ,鮮卑、烏桓併入朝貢」。終東漢明、章二帝 ,鮮卑朝貢東漢 ,助擊匈奴、烏桓部落 ,接受東漢賞賜。和帝永元年間 ,北匈奴敗逃 ,餘眾十餘萬落進入鮮卑。此後 ,鮮卑多入東漢邊塞搶奪財物 ,雙方戰事不斷 ,鮮卑勝多負少。安帝時 ,鮮卑與東漢重開互市。桓帝時 ,鮮卑大人檀石槐立庭於彈汗山 ,建立部落軍事大聯盟 ,鮮卑勢力達到極盛。

遼東塞外鮮卑的興起

靈帝光和年間 ,檀石槐死 ,鮮卑部落大聯盟遂告瓦解。曹魏初年 ,小種鮮卑軻比能復興鮮卑 ,短暫統一東部鮮卑各部。鮮卑與匈奴、烏桓的關係在東漢時期也發生了變化。鮮卑自東胡部落集團散亡以後 ,多依附於匈奴。東漢光武初 ,鮮卑隨匈奴騷擾邊塞 ,「殺略吏民 ,無有寧歲」。建武二十四年 (48年) ,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 ,南北匈奴互相攻伐 ,鮮卑發展壯大的最大遏制勢力受到削弱 ,藉機發展起來。南匈奴附漢得到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支持 ;北匈奴孤立無援 ,處境艱難 ,已難依靠。建武二十五年 (49年) ,祭肜派使者以財物誘引鮮卑 ,鮮卑大人偏何遣使東漢 。此後 ,鮮卑連年奉東漢命出擊北匈奴 ,因獲勝大受賞賜 ,各部鮮卑大人皆來歸附。章帝章和元年 (87年) ,鮮卑大破北匈奴 ,殺單于 ,北匈奴大亂。和帝永元初 ,東漢大破北匈奴 ,單于逃走 ,為鮮卑留下發展空間 。匈奴餘眾進入鮮卑和塞外烏桓等服屬於鮮卑 ,在人力和聲勢上壯大了鮮卑。

遼東塞外鮮卑的興起

在鮮卑的名下 ,北方游牧民族又一次聯合起來 ,形成了與中原抗衡的能力。鮮卑所處的周邊歷史環境 ,為其逐步強大和建立部落聯盟提供了機遇。東漢王朝在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支持 ,使鮮卑找到了與北匈奴、犯塞烏桓進行爭鬥的後盾。東漢採取「以夷伐夷」、「以夷制夷」的邊疆政策 ,認為「夷虜相攻 ,無損漢兵」,使鮮卑成為當時歷史條件下東漢沿邊各族各部最大的受益者。當東漢滿足不了鮮卑要求時 ,鮮卑則頻繁騷擾東漢邊境 ,大肆掠奪財物和人口 ,以此充實經濟和軍事力量。北匈奴單于遁走 ,南匈奴、烏桓衰弱附漢 ,使鮮卑失去了向外劫掠財富的對象和向東漢邀功請賞的口實。自和帝永元九年 (97年)始 ,鮮卑侵犯東漢邊塞 ,進行大肆擄掠。

遼東塞外鮮卑的興起

東、中、西三部鮮卑五十餘邑的大聯合 ,對鄰族如丁零、夫余、烏孫的攻擊 ,對匈奴餘眾的吸納 ,都使鮮卑的部族構成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拓跋鮮卑從呼倫湖地區遷徙到陰山北部 ,參加了聯盟 ,對後來中國北方的歷史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隨後 ,經過 2 0 0餘年的發展 ,拓跋部定鼎中原 ,建立北魏王朝 ,進而統一北方地區 ,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 ,形成了南北朝對峙的形勢。拓跋魏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巨大影響。及至唐朝以後 ,突厥人稱中原為「拓跋」 ,羅馬人、阿拉伯人等都稱中國為「拓跋」。如果追究根源的話 ,是東漢末年鮮卑的強大 ,才使得拓跋人遷徙陰山北部 ,進而進入中原建立王朝 ,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廣泛影響的。唐王朝世界帝國的國勢和聲名 ,是與拓跋魏在中國北方地區的經營和發展有密切關係的。正是經過南北朝時期各種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影響的積澱發展過程 ,才最終形成了唐朝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博大氣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