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聯合社會各方力量,上海國際救濟會如何救民於戰亂之中?

聯合社會各方力量,上海國際救濟會如何救民於戰亂之中?

上海國際救濟會設立的難民教育組,以陳鶴琴為主任,負責該6家收容所的難民教育工作。上海國際救會難民教育工作分別委託不同機關辦理,第一收容所委託天主教育會辦理,第二、第四、第五收容所委託「救世軍」辦理,第三、第六收容所委託基督教青年會辦理。

上海國際救濟會

陳鶴琴

設在上海交通大學、北河南路錢業小學的第五、第六收容所環境較好,有教室可利用,第一至第四難民所均系搭建蘆棚,環境較差,組織者就利用自製長凳或募集餅乾筒、厚紙板做桌椅,難民教育課程主要有算術、國語、常識、體育、唱歌、美術等。來難民所任教的教師均為義教,僅供膳宿和車資,有的為全義教,不供膳宿。教師合計有71人,多為高中畢業生。

難民多數具備生活技能且年富力強。上海國際救濟會特設工藝組,組織難民生產,以防止難民無所事事,滋生惰性。

第一所從事生產拖把、鉛桶、扎紙花、結草繩等工作,少時6人,多時200餘人;第二收容所組織難民修泥路,人數不定;第三收容所組織難民編製提袋、結草繩、刺繡、從事裁縫、木工等活計,少則5人,多則108人;第四收容所無正式工場,僅1-2人從事手搖織補祙及修理木具;第五、第六收容所從事裁縫、刺繡等工作。難民願意外出工作者頗多,約200多人,一般有繅絲女工、紗廠工人、洗衣工、拉車夫、布廠工人、推銷員、女傭等。

大量難民聚集在一起,衛生情況堪憂,極易產生疾病流行。上海國際救濟會收容難民最多的是設在交通大學的第五收容所,人數最多時達1,7000餘人。因此,1937年11月14日,上海國際救濟會首先在上海交大設立第五收容所難民醫院,由天主教聖母醫院派來修道士醫生協助門診,「救世軍」亦派員前來合作,用上海交大保存的藥品用具診治病人。因病人眾多,藥品時感不足,後經上海國際紅十會撥款相助,方能正常工作。難民醫院設有內外科、產婦、小兒及傳染病等科,每日住院病人約250人,門診病人約有200人,是滬上難民醫院中規模最大的一家。不久,第五收容所難民醫院遷址上海市商會河南路會址,改名為上海國際救濟會難民醫院,由上海國際救會撥支經費,每月1200元,以江上峰醫師任院長。此外,上海國際救會還設有國際難民醫院、國際肺病醫院、國際麻瘋醫院等機構。

上海國際救濟會在八一三淞滬抗戰期間,聯合社會各方力量,從事戰爭難民救護,挽救了數以萬計平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人道主義頌歌。

黃浦江上的戰鬥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清廷的談判桌能否阻止俄國炮火染指東北?
圓明園付諸一炬,只是因為英法聯軍要給咸豐帝一個「教訓」?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