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女人手冷是因為沒人疼?

女人手冷是因為沒人疼?

很多人經常手冷腳冷,到了冬天更加嚴重。尤其是一些生育年齡女性特別突出。有人說是由於體質差、代謝率低、不愛活動,還有人說手冷腳冷的女性不容易懷孕,懷孕後也容易流產。更有人說,女人手冷腳冷是因為沒人疼愛。

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這只是人體體溫調節的一種正常反應。特別容易出現手冷腳冷者只是反應有些「誇張」。從進化學角度來。這種誇張其實是體溫調節功能更加良好的一種體現,是一種生存優勢。

這麼說吧,如果同樣處於極寒環境,容易出現手冷腳冷者可能會被凍掉手腳,但是卻比其他人更不容易被凍死。至於,生育年齡女性,生殖激素的確有一定作用,但是同樣是為了維持核心體溫,有一種理論認為這更有利於孕育後代,而不是相反。

女人手冷是因為沒人疼?

人體體溫調節

人是恆溫動物,核心溫度(心腦肺等主要臟器溫度)保持在37℃為中心的一個狹窄範圍內波動。以深部直腸溫度而言,正常生理狀態下波動範圍在36.7℃-37.2℃之間,極端情況下向上浮動+3℃,向下則只能-1℃,超出這個範圍生理活動將受到嚴重影響,危及生命。

維持體溫的恆定實質就是保持人體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體溫調節的中樞控制腦視前區/下丘腦前部,內部(核心)和外周(皮膚)溫度感受器接收的溫度信息被傳到到的這個司令部,然後做出增加產熱和散熱的決策,並通過神經內分泌信號傳遞給相應的功能器官。

人體每天所消耗能量除了少量轉化成為運動動能外,大部分最終轉化為熱能,這些熱能需要完全散失掉。因此,正常情況下,散熱是保持人體能量平衡的一種常態。散熱途徑主要通過身體表面,即皮膚。在忽略如尿液、糞便和呼吸等所攜帶的少數熱量外,人體每天產生的熱能=皮膚散失熱量。在高溫下,人體需要額外的熱量散失,而低溫下則需要保溫或額外熱量獲得。

皮膚血流量在體溫調節中的作用

皮膚表面溫度的高低取決於皮膚血流量。生理代謝和肌肉運動是熱量產生來源,熱量的散失需要血液循環將這些熱量攜帶到達體表皮膚。因此,皮膚血流量決定皮膚的溫度和散熱能力。

皮膚血流量大小則決定於血管的擴張和收縮。人類皮膚血液循環具有一個特殊的調節機制,由2種交感神經協同控制,膽鹼能交感神經負責皮膚血管的擴張,去甲腎上腺素能交感神經負責皮膚血管收縮。

在適溫環境、靜息狀態下,皮膚的血流量大約是300毫升/分鐘,每小時散熱約80~90千卡,大致等於靜止代謝產熱的水平。人體皮膚的散熱能力強大,每8%血流量的增減就可以使得散熱能力成倍增減。因此,通常情況下散熱調節僅需去甲腎上腺素能交感神經適度調節血管的收縮程度足以完成。在劇烈運動和極端高溫需要額外大量散熱時,膽鹼能交感神經才被激活,皮膚血流量增加,可達10倍3升/分,甚至6升/分。

當暴露於低溫環境時,去甲腎上腺素能交感神經激活,皮膚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保證人體核心溫度。最大程度的血管收縮可是皮膚血流量降低到正常狀態下的1/10,至30毫升/分。尤其是四肢遠端、外耳廓等無關生命外周部位皮膚血管可以極度收縮,甚至可以完全關閉。原因在於,這些外周部位皮膚血管去甲腎上腺素受體密度高於其他部位血管,而且個體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對於寒冷刺激這些部位血管反應更為敏感,血管收縮更為顯著,當然同樣存在個體制差異。

從進化學角度而言,要知道史前時代人類曾經經歷過各種極端環境,能夠最終生存下來的必然是具有各種超級適應能力的個體或族群。寒冷環境中的這種熱量保存能力就是其中生存優勢之一。但是,這些個體在寒冷刺激時特別容易表現為一種令人不爽的手腳冰涼;甚至溫暖季節相對的寒冷也表現出這種反應,因此,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手涼腳涼是常年的。

另外,人類皮膚還可以分為兩類,有毛皮膚和非有毛皮膚。後者主要包括手掌、腳掌和嘴唇。這些部位皮膚血管的最顯著特點是存在大量的動靜脈吻合,就是不經過正常的毛細血管循環,而是由小動脈和小靜脈直接吻合。這些厚壁、低阻力的導管允許血液直接從動脈高速流到靜脈,因此這些部位皮膚血流量遠遠大於有毛皮膚。這也是這些部位在正常情況下特別紅艷的原因。

這些部位皮膚血管只有交感縮血管神經支配而沒有擴血管神經,而且去甲腎上腺素受體密度更高,對於寒冷刺激引發的縮血管反應更為敏感,高寒刺激下這些序貫可以完全關閉。因此,高寒情況下,人們容易被凍得「嘴唇發紫」,更容易表現在「手腳象冰塊一樣寒涼」,甚至可以被凍掉手腳、耳朵、嘴唇。

綜上可見,有些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時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現手冷腳冷現象不過是保存體溫的一種正常反應,只是這些人的反應有點被「誇大」。進化學角度來看這種「誇張」其實是一種高功能的生存優勢。

局部皮膚冷卻

局部皮膚直接接觸到低溫物體,可以產生強大的局部血管收縮,局部皮膚血流量甚至減少為零。這種血管收縮作用依賴於腎上腺素能神經的局部激活,通過去甲腎上腺素與突觸後α受體結合而實現的,不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而手腳是冬天最容易接觸到低溫物體的部位,這也是寒冷季節造成手冷腳冷的一個因素。

女性更容易手冷腳冷嗎?

這是確定無疑的,但是這方面的確切機制還不是非常明確。更年期潮熱是眾所周知的,雌激素替代療法降低靜息體溫約0.5℃。月經周期後半段(黃體期)體溫升高0.3℃~0.5℃,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藥時也可見類似的情況。因此,女性激素對於體溫調節具有一定影響。由於無論在年輕女性還是更年期激素替代療法中,單獨使用雌激素表現為降低核心體溫,雌激素應該可以促進皮膚血管擴張。孕酮則被認為可以抑制皮膚血管擴張為身體保存更多熱量,因而被視為一種「產熱」激素。因此,月經周期後半段體溫升高被認為主要是孕酮介導的皮膚血管收縮導致的。

有一種理論認為,孕酮這種收縮皮膚血管作用可以保持更高的核心體溫,更有利於孕育下一代。也就是說,部分生育期女性更容易手涼腳涼,但是,這些女性並非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容易患不孕症,懷孕後容易流產,而是恰恰相反。

提醒:

雷諾氏病和雷諾氏現象

有少數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時,手指、腳趾、耳朵等外周皮膚變成極度蒼白和成藍色,感覺麻木疼痛,之後或變成紫紅色。也有人在感受到壓力過度緊張或者手部用電鑽等震動時發作血管的極度收縮。這統稱為雷諾氏病。部分這種患者相對表現較輕,被稱為雷諾氏現象。它約影響約3-5%的人口,婦女更多見。

在部分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可見繼發性雷諾氏現象。

其他器質性疾病

在一些血管性疾病影響肢體血液循環,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代謝性疾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情況下,也可以出現手冷腳冷的情況。但是,無論是雷諾氏現象或是器質性疾病繼發的手冷腳冷,通常程度更嚴重或伴隨其他癥狀,應該及時就醫,應該引起警惕,但是,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作者寫於2014-12-3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