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大觀園┃也說香港

歷史大觀園┃也說香港

全文共2569字 | 閱讀需6分鐘

一提起香港,人們可能就會聯想到那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車水馬龍的繁華街市,或者是那仙橋霧鎖、石澳風情之類的香江八景。這一切人們也許是太熟悉了。但是,您可知道「香港」一名的由來?

香港,位於珠江出海口東側,瀕臨南海,毗連深圳,從廣義上來說,它應該包括香港島、九龍司和新界三部分。現在,讓我們從香港島說起。

香江·香姑·紅香爐

香港之別名又叫「香江」。

據說早年在香港島東南部的石排灣,有一條島上最大的小溪,流注入海,島上居民和過往船隻常在此汲水,因其水質清甜甘香,遐邇聞名,故有「香江」之美稱。由是,香江流注入海的港口也就成為「香港」了。據說「香港」一名即源於「香江」。然而物換星移,世事滄桑,香江已不復存在了,但人們仍樂於稱香港為香江,如「香江八景」、「香江酒家」之類,正如我們廣大人喜歡將廣州稱為「羊城」或「花城」一樣,似乎更有點詩情畫意呢。

另有一說卻是與海盜有關:相傳古時候有個叫香姑的女海盜,武藝高強,貌美如花,佔據本島。因此,該島便名為香姑島,簡稱為香島,「香港」一名即由此演變而來。這個傳說倒有點香艷刺激、傳奇色彩,不過,以海盜名字作為地名的傳說似不足信。然香姑的傳說卻亦非全屬無稽之談,這大概是從海盜劉香的故事演變而來的。據《新安縣誌》等史籍所載,明末崇禎六年至八年,有一股勢力頗為強大的海盜以香島一帶為基地,四處劫掠,並曾先後攻入南頭、新會江門等地,其盜魁就是劉香。後經數年圍剿,才被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所鎮壓。

此外,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神奇的故事:相傳古時候有一個紅香爐從海上漂流到海邊天后廟前,當地居民以為這是天后顯聖,便把它供在廟裡,因而把這個地方稱為「紅香爐港」,簡稱為「香港」,這當然是信不信由你了。不過,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天后誕仍是目前香港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對於漁民來說更是如此,他們認為天后是漁民的守護神,因此,天后廟前常年香火不絕,尤以鯉魚門外的大廟為著。每當天后誕時,除了上香,有的地方還舉行舞獅、飄色巡遊之類的慶祝活動,蔚為壯觀。另據史籍記載,康熙、雍正年間,清政府就曾派兵在這一帶駐防,設立「紅香爐汛」,這倒是事實。

莞香與香港

不過,傳說畢竟是傳說,「香港」一名的由來還是源於莞香。

莞香,廣東東莞縣所產的一種香料(自唐肅宗至德二年至明神宗萬曆元年,香港地區隸屬於廣州東莞縣)。這種香料其實是一種叫蜜香樹的塊狀根,是古代製作其他多種香製品的重要原料,又是歲時供神、上貢的佳品。大約在唐、宋時期,廣東的東莞、德慶、海南島等地均有出產,但以東莞出產的為佳,曾一度飲譽全國,故有「莞香」之稱,莞人也多以香起家。明清之際,更是盛行一時,在當時廣東的珠、葯、花、香四市中獨佔一市,即所謂合浦珠市、羅浮山藥市、廣州花市與東莞香市。現新界的沙田、大埔一帶就曾是著名的產地。

當年的香市貿易,已是頗具規模,史書稱「莞香盛時,歲售踰數萬金」。其產品多數先運到九龍的尖沙咀,用船集中於港島的石排灣,然後換載大眼雞船運廣州,再度嶺而北,輸往江浙一帶。因此,尖沙咀古時也稱「香埗頭」,而石排灣這個轉運香料的港口就被稱為「香港」,港口附近的村莊也就稱為「香港村」了。在明萬曆年間郭棐所編《粵大記》一書中,便已留下了「香港」一名的記載,至今也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以「香港」一名來稱呼全島的,那還是很久以後的事情。

說來也有趣,這個「香港」一名的發祥地的香港村,後來竟是由「父」變「仔」,被降格為「香港仔」了。而現在,人們更常常用「香港」來泛指香港島、九龍、新界這樣的整個香港地區。不過,香港仔至今仍是港島上最吸引遊客的勝地之一,比之中環一帶的「石屎森林」,更具有迷人的東方色彩。

九龍的傳說

在過去的香江八景中,有一景名為「宋台懷古」,指的是九龍城馬頭涌的宋王台古迹。史載宋末景炎二年,元兵南下,宋吏部侍郎陸秀夫等護幼帝昰、昺南來,曾駐蹕於此。傳說宋帝日間登臨小崗巨石,遠眺鯉魚門海口,希望勤王之師救駕。一天,帝昺登臨此地,環視四周,但見青山綿延,八峰竟秀,乃對群臣稱:「每山一龍,八座山正好八條龍」。陸秀夫答曰:「陛下貴為天子也是一條龍」。帝昺點頭稱是,遂有「九龍」之說。相傳「九龍」一名即源於此,這自屬傳說而已。後來,當地人士因此建宋王台以為紀念。現在,幾度滄桑,巨石已毀,古迹無存,宋王台早已面目全非了。不過,公園裡仍留下一塊刻有「宋王台」三字的石塊供後人憑弔。

讀者如有機會赴港一游,在今深圳市蛇口迤西赤灣之畔,倒有一座「宋少帝陵」可供憑弔。據傳,宋少帝昺蹈海崖門之後,屍體漂浮至赤灣沙灘,有群鳥飛遮其上,空中突然冒起一團黑煙,附近著名的天后廟棟樑墜地,當地父老始知為宋帝,於是以棟樑作棺收藏於天后廟西南約一公里處。1984年,深圳蛇口工業區旅遊公司與香港趙氏宗親合捐資共四十餘萬港元,進行全面修繕擴建,並列為深圳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書法家,中山大學教授商承祚及廣東書法家秦萼生均在此留有墨跡。

新界與「一九九七」

何謂「新界」?何謂「九七」?

香港島和九龍司是1842年與1860年通過《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先後為英國所強行割讓的,而新界則不同,那是十九世紀末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為英國強行租借去的。

你看過電影《甲午風雲》嗎?「致遠」艦長鄧世昌為國捐軀的場面,何等悲壯激烈!就在甲午戰後,清政府被逼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它進一步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民族危機,日、俄、英、德、法等國紛紛提出瓜分中國領土的無理要求。1898年6月9日,英國以法國租借廣州灣對英國造成威脅為借口,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整個九龍半島,以及大嶼山等附近島嶼,連同大鵬和深圳灣海域在內。條約從1898年7月1日起生效,為期九十九年。這塊新租借的地方就是後來所稱的「新界」,它原隸屬於廣東省新安縣,面積達975.1平方公里,比原有香港島和九龍司的總面積還大十倍以上。根據《專條》規定,至1997年7月1日零時,租約期滿。這就是「新界」一名的由來與「九七」問題的緣起。

1984年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英之間百年來的歷史遺留問題獲得了圓滿的解決。我國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是一件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大事。你如果有機會到香港一游,將會看到一個在五星紅旗飄揚下綺麗多彩的「東方之珠」。美哉,香港!

文章來源:《歷史大觀園》 1985年第2期

掃碼加小編微信,即刻邀您入群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普魯士軍事國家的崛起
央媽和財政爸吵了一架,誰來管管熊孩子?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