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統一六國那年,有12個身高11米的巨人出現,看史記怎麼說?

秦始皇統一六國那年,有12個身高11米的巨人出現,看史記怎麼說?

原標題:秦始皇統一六國那年,有12個身高11米的巨人出現,看史記怎麼說?


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分天下為36郡,統一貨幣、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秦並天下,開創千古第一帝,對後世影響深遠。與此同時,秦始皇也給後人留下諸多歷史之謎。比如:秦直道的快速修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千人千面,秦始皇沉迷求仙問道、追求長生不老等。



秦始皇畫像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抵禦和反擊北方的匈奴,修建了兩大工程,一是聞名世界的長城,二是修建了秦直道。關於秦直道的記載,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里說:「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蒙恬列傳》中寫道:「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據文獻記載,秦始皇命蒙恬將軍,帶領30萬軍工,鎮守邊關的同時,也不斷地修築軍事要道。特別要指出的是,秦直道的修建並不是依據山勢而建,而是巧妙地利用子午嶺、陝北、隴東和內蒙古南部特有的地形地貌,修成直線型順直大道。在山區,直道路面一般寬10-30米,部分路段寬40-50米,被譽為中國高速公路之祖。



秦直道


這項工程只花兩年多時間完工,讓後代研究者驚訝不已。北京師範大學一位歷史學教授曾大致估算:這項工程取用和移動的土方,如果堆成高1米,寬1米的土牆,至少可以繞地球赤道半圈。


秦直道分四段同時修築,在700公里地形複雜的地域內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秦人是用什麼技術完成測繪工程的?秦人有一系列重大的軍事工程、覆蓋全國的道路網路、製作精良的車輛,秦人為什麼在這個領域會遙遙領先呢?



中華書局出版的《史記》


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通過認真研究《史記》及三家注,在秦始皇本紀第六(第205頁),我發現一條重要的線索: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那年(公元前221年),曾有12個身高11米的巨人現身臨洮。

《史記》原文是這麼寫的: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史記·索隱》按:二十六年,有長人見於臨洮,故銷兵器,鑄而象之。

《正義》引《漢書五行志》云: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臨洮,故銷兵器,鑄而象之。


秦始皇本紀第六(第205頁)

按照當時的度量衡,1丈 = 10尺 1石 = 4鈞


換算成今天的單位,1丈 = 231cm 1石 = 30360g


《史記》這段話的意思是:


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巨大的人出現於臨洮,身高五丈(約11.55米),腳掌長六尺(約1.38米),狄人的裝扮,總共12個人。所以秦始皇銷熔天下兵器,鑄造成十二個金人(這裡的金,指銅),每一個各重千石(約30噸),放置在宮廷中,用來象徵這些巨人。


除了《史記》,有關十二金人的記載很多:


謝承《後漢書》云:「銅人,翁仲,翁仲其名也。」


《史記·索隱》引《三輔舊事》云:「銅人十二,各重三十四萬斤,漢代在長樂宮門前。」


《長安志》引《關中記》云:「長樂宮殿前銅人,其胸前銘,李斯篡,蒙恬書也。」


從以上這段資料,可以分析得知:十二銅人到漢代時,已經移到長樂宮門前。銅人的胸前有銘刻,李斯、蒙恬都是參與者。


《水經注·渭水》云:「魏明帝景初元年,徙長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見薊子訓與父老共摩銅人曰:正見鑄此時,計爾日已近五百年矣。」

《正義》引《關中記》云:「董卓壞銅人,餘二枚,徙清門裡。魏明帝欲將詣洛,載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龍徙之鄴,苻堅又徙之長安而毀之。」


11米高的巨人出現!而且出現12個!用我們現在的思維,真的難以想像,因為像姚明2米多的身高,我們已經認為是巨人了。10餘米高巨人的出現,不單在中國,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比如埃及的巨人石像。



埃及巨人石像


秦朝發生如此重要的信息,正史上卻沒有詳細記載。


這12個巨人的出現,有什麼目的?他們從哪裡來的?對秦朝的人,傳達了什麼信息?交談了什麼內容?


而歷代的史學家,對《史記》上這條記載、注釋,只一帶而過,並沒有引起重視和深入發掘。



《拾遺記》


出於好奇心,我繼續搜集這方面的資料,《拾遺記》卷四一記載: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淪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了如親覩。

曰:『臣少時躡虛卻行,日游萬里。及其老朽也,坐見天地之外事。臣國在咸池日沒之所九萬里,以萬歲為一日。……

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則碎,狀如粟,一粒輝映一堂。……

臣國去軒轅之丘十萬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銅,鑄為大鼎。……

始皇曰:「此神人也。」

這些「宛渠之民」究竟是什麼人?來自何方?


秦始皇認為:「此神人也」。


秦始皇接見的人是誰呢?因為《拾遺記》不是正史,歷代的研究者對段記載或半信半疑,或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問題已成為一個學術界的謎。



《拾遺記序》


我個人的觀點認為:


秦始皇當時很有可能和一些非地球上的人接觸過,這導致他的意識和觀念,發生巨大的轉變。這些人可能提供一些超前的技術和觀念,如果秦始皇真的有跟這些人交談、互動,甚至合作,那麼秦朝的諸多謎題,都可以一一揭開。



秦始皇陵兵馬俑


由於歷史記載資料有限,秦始皇的千古之謎,仍有待揭開。對於資料上記載的出現身高11米的巨人,你有什麼看法?如果你有新的研究發現,歡迎交流、探討。

PS:本文由易先生評歷史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先生評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易先生評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