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爾虞我詐:利益交織下的古典猶太與伊朗關係

爾虞我詐:利益交織下的古典猶太與伊朗關係

原標題:爾虞我詐:利益交織下的古典猶太與伊朗關係



最近,伊朗核問題再次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大焦點。以色列則在其中扮演了積極而強硬的角色,不斷強調用武力摧毀伊朗軍事設施的可能。這種咄咄逼人的氣勢,讓不少總是莫名同情伊朗的國人感到反感。一些媒體因而將猶太人古時受到波斯人解救、得以逃脫「巴比倫之囚」的事迹扒拉出來,以此作為以色列恩將仇報的證據。在這個著名的歷史事件襯托下,猶太人在道德層面上的卑劣性似乎已無可爭議。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我們細數整個古典時代發猶太與伊朗關係,就會發現,二者之間其實並無絕對的施恩關聯。


光環下波斯帝國


後人對於波斯帝國的猶太政策 總是過於美化


猶太人確實很早就與伊朗有過接觸。早在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國建立者君居魯士,就攻入兩河流域的重鎮巴比倫。他將半個世紀前被迫從故鄉強制遷移至當地的猶太人釋放,允諾後者回歸故地。這也是很多人著力宣揚的解放「巴比倫之囚」事件。


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的兩百年間,猶太人的境遇相比過去的亞述和巴比倫時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雙方之間的關係,仍然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波斯人是他們所知大部分居民的統治者,猶太人卻只是被征服者中的一份子。這就使得前者的等級,遠遠凌駕於後者之上。



以世界征服者自居的波斯人 自然不會對猶太人高看一眼


在沒有威脅到帝國利益之前,波斯諸王當然不介意用一些小恩小惠收買猶太人的忠誠。但一旦觸及到自己的底線,哪怕只有些微變動,他們也能瞬間變臉。


公元前458年,猶太大祭司以斯拉在返回耶路撒冷之後,曾嘗試重建耶路撒冷城牆。但他的政敵向波斯國王阿塔薛西斯進獻讒言,稱如果猶太人建造完城牆就將不再向國王進貢、交課、納稅。此人甚至以耶路撒冷過去曾發生的叛亂案例來預言:這城若再重建,城牆完畢,河西之地王就無份了。



波斯帝國曾長期阻止猶太人修復耶路撒冷城牆

聽信讒言的波斯大王,立即禁止猶太人進行任何修建城牆的舉動。直至8年後,另一位深受恩寵的以色列官吏尼希米親自出馬。他以猶太地區將和以前一樣納貢的承諾來說服了波斯君主,才得以讓耶路撒冷的重建工程再次啟動。


隨著帝國國力衰退,很多邊緣地帶都擺脫了波斯人的控制。波斯諸王同樣也改變了此前對猶太地區的寬鬆統治政策。



大量的波斯駐軍 全部需要猶太人來納稅養活


公元前405年,埃及擺脫波斯統治。猶太地區隨即成為兩國的邊境前沿。為了抵禦埃及人可能的進犯,波斯統治者在當地南部山區修築了一系列城堡駐軍。毫無疑問,波斯人建造軍事設施前,根本沒有與猶太人有過事先溝通。駐軍的軍費以及衍生的政治管理成本,都被轉移到普通猶太居民身上。許多百姓被迫變賣家產甚至子女,以繳納苛捐雜稅。由此可見,波斯統治集團對猶太人的政策,僅僅是出於利用和剝削,絕非高尚的施恩。


上述政策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猶太人對最高當局的怨恨情緒。因此在亞歷山大東征時,猶太人完全沒有抵抗的動力。



猶太極端主義者 一直都做著不切實際的大國夢


當然,筆者並非特意醜化波斯人對猶太人的不義之舉。事實上,利益的衝突都是雙向的。在波斯帝國第三位國王大流士篡位之初,帝國各地叛亂不斷,離以色列很近的埃及和巴比倫也捲入了造反者的行列。在這種情況下,剛剛回到故鄉尚不足二十年的猶太人,同樣躍躍欲試。


公元前520年,許多想要重溫昔日大衛和所羅門王輝煌的極端主義者,慫恿前猶太王之子、現任以色列省長的所羅巴伯舉旗自立。僅僅由於後者尚有幾分自知之明,才沒有立刻輕舉妄動。不僅,大流士自己也突然造訪當地,上述反叛企圖才被消滅於萌芽之中。


大流士的突然來訪 壓制了猶太人的造反企圖


保持距離的帕提亞時代



在羅馬人面前兵敗如山倒的帕提亞人


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伊朗人與猶太人之間的利益牽扯尚能維持虛假的表面和諧。之後的帕提亞帝國時代,兩者之間就連一絲表文章也懶得做了。


公元114-117年之間,羅馬皇帝圖拉真發動了一場針對帕提亞的戰爭。帕提亞人在戰鬥中大敗,堪稱王朝賦稅重心的巴比倫尼亞,全部淪陷給了羅馬人。如果不是猶太人在羅馬後方的造反,吸引了圖拉真大軍的注意力。那麼帕提亞就算能夠逃脫致命打擊的噩運,也必將接受割地賠款的屈辱合約。



猶太戰爭中 帕提亞並為支援反抗羅馬的猶太人


在這一案例中,我們發現猶太人反倒成了帕提亞收復失地的恩主。但帕提亞人在對待恩人的態度上,卻並不友好。

早在公元66-73年之間,猶太人就同羅馬爆發了的第一次猶太戰爭。不僅是整個猶太國本土在殊死抵抗,諸多海外的猶太人也都參與進來。甚至連信奉猶太教的帕提亞附庸阿狄亞貝尼,都以派遣志願兵的形式進行了支持。耐人尋味的是,作為宗主國的帕提亞本身卻對此沒有絲毫傾向猶太人的表態。



猶太人雖然抵抗激烈 但終究是力量懸殊


更有甚者,當負責平定猶太叛亂的羅馬統帥韋斯帕西安加入對羅馬帝位的角逐後,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一世主還動提議派遣4萬名騎兵加入他的陣營。雖然古典學者沒有明確提到這支軍隊是否有參與內戰以外的用途。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如果韋斯帕西安接受以上提議,將是有很大可能把上述武裝用於鎮壓猶太人的叛亂。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阿薩西斯王朝對猶太人的政策,已經擺脫了此前阿契美尼德時代的虛偽束縛。完全是直接果斷的利用而已。


當然,帕提亞帝國對於猶太人的態度,也並非沒有原因。由於希律王的壓迫,許多猶太人為躲避暴政而重新遷移至他們的祖先曾被放逐的巴比倫尼亞。拜帕提亞寬鬆的民族政策所賜,這些移民逐漸在當地站穩腳跟。其中一些極端分子隨即開始謀劃類似鳩佔鵲巢的卑鄙行徑。



猶太盜匪一樣在帕提亞境內無惡不作


大致在公元10-36年之間,猶太人便在帝國的要地附近,鬧出過不小的風波。有兩個出生於巴比倫南部小鎮尼哈達的猶太兄弟,阿尼拉伊烏斯和阿希納伊烏斯。他們聚集了一干好逸惡勞的猶太青年,在尼哈達附近造反割據長達十五年。


一伙人動輒搶劫路人財物和婦孺,稍遇抵抗便大開殺戒。還依託有利地形,很快形成氣候,就連巴比倫總督派出的騎兵都被打敗。國王阿爾塔巴努斯二世不得不以高官厚祿將其招安。


即便如此,這些惡棍仍然並不安分,時不時做出天怒人怨之事。阿希納伊烏斯最後因做出殺害一位帕提亞將軍且強搶對方妻子的惡事,被那位貴婦毒死。阿尼拉伊烏斯則因搶劫帕提亞大貴族米特拉達梯而遭到對方反擊。最後逃至沼澤躲藏,被反叛的部下所殺。支持叛亂的猶太人也因此遭到帕提亞大軍的報復,自此再不敢做任何挑釁當局的嘗試。


鎮壓猶太盜匪的帕提亞人 決定不偏向同羅馬作戰的猶太人


利益至上的薩珊王朝



取代帕提亞的薩珊王朝 對猶太人的態度更惡劣


相比受到過傷害的帕提亞帝國,薩珊王朝的猶太政策甚至顯得更加冷酷赤裸和翻臉無情。


在公元602-628年之間的羅馬-波斯戰爭中,波斯人首先就獲得了不滿拜占庭統治的猶太人擁護。後者在波斯大將沙赫巴拉茲入侵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大開各種方便之門,使薩珊軍隊能夠輕而易舉地征服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以色列各大城市。



波斯人對羅馬的勝利有猶太人的大力支持


然而薩珊王朝對此的回應卻讓人齒冷。最初,波斯國王科斯洛伊斯二世為了報答猶太人,也確實把耶路撒冷留給後者治理。但當他發現拉攏當地基督徒勢力,對維持波斯西進的補給更加重要後,就立刻發生了態度轉變。特別是考慮到猶太人可能因肆無忌憚虐殺基督徒而破壞上述政治聯盟後,馬上命沙赫巴拉茲將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重新逐出。但凡不服敕令者將格殺勿論。

此前一直狂熱支持波斯、迫害基督徒的猶太首領尼希米,就因拒不承認上述波斯政策,而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以馬烏斯被沙赫巴拉茲打敗處死。可見,薩珊王朝時期的波斯人,比他們的阿契美尼德祖先更不在乎臉面。只要對方有一星半點違逆自己的根本利益,哪怕恩將仇報也在所不惜。



波斯人自己最終又將猶太人趕出的耶路撒冷


所有的事例都在證明,無論是猶太人還是伊朗人,雙方之間都是爾虞我詐的關聯。當利益允許時,強勢者或許會適當地給予弱勢者些許恩惠。但若利益相悖,兩者無疑都會挑選對自己最有誘惑的抉策,絕不會有絲毫憐憫。



伊朗人自己何嘗不是做著大國夢?

拿著古時猶太人得到波斯幫助,而擺脫巴比倫之囚的孤立事件,指責如今的以色列忘恩負義。只不過是無知者片面的幻想罷了。類似的反例,同樣在歷史中屢見不鮮。只是簡單幼稚的人,經常不知道也不願意去多知道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低調的世界第二:當代的法蘭西共和國海軍
漢武帝:古代世界的頂級中產殺手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