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吃著月餅燒寶塔,江西人為什麼會有這一奇特的風俗?

吃著月餅燒寶塔,江西人為什麼會有這一奇特的風俗?

作者:金滿樓

說起「中秋燒寶塔」這一習俗,其流傳範圍並不是很廣,就連筆者老家江西峽江縣(贛中一帶),也只是部分鄉鎮流行而已。

不過,在清代《吉安府志》中,對此習俗倒有記載,其中就提到:「中秋玩月,兒童燒塔為樂。」

據傳,燒寶塔的習俗源於元末,南方備受蒙古統治者壓迫的漢人約定在農曆八月十五這天,以燒寶塔為信號,共同起義。

吃著月餅燒寶塔,江西人為什麼會有這一奇特的風俗?

也有人說,明末朱元璋起義時,即以明教為號召,而明教又稱「光明教」,其以火為光明的象徵,燒寶塔就是體現之一。這一歷史背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也曾提及。

與之接近的,中秋吃月餅這一習俗也有類似「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

據說,元末朱元璋為聯合各路義軍發難,當時軍師劉伯溫就想出一個計策,即將「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餅內,然後分頭送到各地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同時響應。元朝統治被推翻後,中秋吃月餅也就成了各地的習俗。

事實上,就連1911年武昌首義,最開始定的也是10月6日中秋節那天。當時,武昌城內到處傳說「八月十五殺韃子」,可惜計劃被臨時打亂,最後才到10月10日突然舉行。

當然,也有人認為,「中秋燒寶塔」的習俗是為了紀念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文宰相。

吃著月餅燒寶塔,江西人為什麼會有這一奇特的風俗?

文天祥是江西廬陵人(今吉安),在南宋滅亡前,他曾率軍抵抗元軍,而為了幫助南宋軍隊抗擊元軍,江西百姓在渡口砌起寶塔,為其渡江照明。

文天祥被俘身亡後,江西百姓遂在中秋燒寶塔,以祭奠這位英勇不屈的文宰相。後來,隨著江西人的四處遷徙,這一習俗也就播撒到了各地。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燒寶塔、吃月餅的起源說法不一,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與抗元有關,而且在當地代代相傳。

更有意思的是,據說過去燒的寶塔都要壘成圓身尖頂。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這樣才像蒙古人的帽頂,燒寶塔就是意味著驅趕蒙古人。

當然,關於燒寶塔的寓意還有很多,因為古代一向有中秋祭月的習俗,燒寶塔或許只是這一習俗的衍化。

吃著月餅燒寶塔,江西人為什麼會有這一奇特的風俗?

此外,「中秋燒寶塔」這一習俗倒是可以和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提到的明教有一定關係。明教又叫摩尼教,其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創立,其崇尚光明、反對黑暗,因而以「火」為神聖。

摩尼教關於「火」及「光明、黑暗」的概念其實來自於波斯帝國的國教祆教,祆教又被稱為「拜火教」,該教認為阿胡拉·瑪茲達(意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瑪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無限的光明」,因此祆教把拜火作為他們的神聖職責。

祆教與摩尼教都曾傳入我國西域一帶,但最終傳入內地的為摩尼教。唐代宗大曆三年(768),應回紇之請,於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吃著月餅燒寶塔,江西人為什麼會有這一奇特的風俗?

不過,在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時,摩尼教同遭厄運,由此轉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一些民間信仰。之後,摩尼教又被稱為「明教」。

由於明教教義宣傳「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因而其教徒信仰「世道輪迴、明王出世」之說。在此影響下,明教徒在北宋末年後即屢屢有起義之舉,而元朝末年的大起義中,據說朱元璋即利用過明教,但事成之後卻將之拋棄並鎮壓之。

其後,作為民間秘密宗教的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等相結合,最終演變成明清時期的白蓮教,並一度對統治者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由於摩尼教是崇拜「火」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秋燒寶塔」也不是也是崇拜「火」的象徵呢?這個卻不得而知了。

近代以後,類似的宗教觀念已經消亡殆盡,現在一些地方的燒塔往往視為運勢像征,如一些諺語說的:

「燒塔燒塔,越燒越發」;「塔火燒得旺,來年豬牛壯」;「燒塔燒得紅,養豬養到二百五;燒塔燒得白,養豬養到沒尾巴。」

這些民間諺語,似乎都與養豬有關,這倒是應了外省人評價江西人的一句話:「一會讀書、二會養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4萬變200萬,葉澄衷笑而不語:要發財,還得做地產生意
慘遭蔣介石無情拋棄後,陳潔如是如何度過餘生的?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