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秋帖》究竟好在哪?

《中秋帖》究竟好在哪?

《中秋帖》是乾隆爺的大愛,他為《中秋帖》與《快雪時晴帖》《伯遠帖》蓋了一座房子,美其名曰「三希堂」。他不僅題籤,還要批示:神韻獨超,天姿特秀。

中秋到來,在鋼筋水泥的世界裡無法舉頭望明月,不妨低頭翻開這本《中秋帖》,或讀或臨,對書法人來說,書齋賞帖也是便捷而風雅的美事?

《中秋帖》 在相當長時間內曾被人們視作王獻之的真跡。 現在學界已經公認,《中秋帖》 並非王獻之真跡, 而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節臨王獻之《十二月帖》 的書跡。《中秋帖》行筆痛快, 線條豐潤圓熟, 筆勢奇逸奔放, 連綿飛舞。

「一筆書」之祖

《中秋帖》可以說是宋人米芾對王獻之作品創造性臨摹的傑作。目前傳世的二王真跡的唐人草本,尤其是宮廷書手摹本均是寫實性臨寫,即臨摹從形和質,貌和" 神兩方面均極力追蹤古人足跡,不敢越雷池半步。但作為極富個性的米芾去仿古、 去模擬王獻之的作品,必然比更富有創造性。人們稱此帖為「一筆書」之祖。作為 「一筆書」來說,它所體現的「表現主義」的審美特質,是書法美的魅力所在。不管在任何時候,當你翻閱《中秋帖》時,你都不能不為它的勢和精神所動,要忍不住用心靈的觸覺,去追蹤書法家創造的腳跡,去體會書家痛快淋漓的創作心態, 並為它所創造的字形美、章法美、神態美所懾服。可以杜撰一種美學術語來比喻的 話,王羲之是現實主義者,王獻之是浪漫主義者;王羲之為「聖」,王獻之則為「仙」。 在這點上,米芾對王獻之的追尋,實現了最大的藝術真實。此正所謂「真作假時假亦真」矣。

晉人書法天然去雕飾

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 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再觀《中秋帖》,雖廖廖三行字,但在用筆、結體、墨色 方面均富於變化。此帖墨跡線條富於彈性,於粗細環轉中展現乾淨利落。字與字間搭配 得宜,相顧生輝。行筆看似迅疾,卻剛健圓潤,妍媚多姿,點畫疏朗,顧盼有情,結體 筋骨開張,清勁端和,用墨隨和而帶有一種蒼渾華滋的自然變化,其環轉起落分明,通 篇顯得筆力矯健,氣勢磅礴,給欣賞者一種酣暢淋漓之感。該貼前六字一筆 貫通而下, 其後連多斷少,形勢宏逸。逐字細看,「中秋」兩字相連,爾後稍作停頓,又一氣將「不 復不得」四字橫掃而出,線條迴環起伏,長而不亂,翻轉勾連,疏密有致。在「不復不得」 之後,又以行楷書一「相」字,端莊飽滿,一本正經。與此帖中其他21字相比, 「相」 字給人突兒蹊蹺之感,引人思索。過了「相」字,筆鋒再次急起直追,震蕩綿回直至終了。 正是「大鵬轉風,長鯨噴浪懸崖墜石,驚電遺光」。但這种放縱豪情中,又蘊藏著清雅潔 凈的氣息,再現晉人書法那種天然去雕飾、秀媚洒脫的時代風貌。

米芾創造性臨摹的傑作

米芾作為北宋尚意書風的巨匠,書法理論傾向崇古,他以晉為歸,追求氣古韻高, 主張「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他把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審美意趣揉入到書法作品 之中,將個性揮灑得淋潤盡致,有著種獨特的審美效果。在宋代書法尚意的大背原下, 他追求「平淡」「天真」的書法意趣,通過筆墨表達感情,體現著自己的人格修養和精 神寄託。其影響以至今日,備受世人的景仰與關注。

王獻之《十二月帖》

今天,感受米節書法作品的藝術境界和精神內涵,品讀其經典之美,能夠幫 助我們進一步提高藝術素養、技藝水平和表現能力。米節書法追求率意自然,崇尚 魏晉平淡書風,對他的書風而言,影響至深的則是王獻之。他的臨作《中秋帖》,為我 們再現了王獻之書法的動人風采,《中秋帖》可以說是米芾對王獻之《十二月帖》創造性臨摹的傑作。米帶節臨的這件作品,保留了王獻之筆勢連綿、火著劃灰的風格特徵,個 別地方凸顯米帶的書寫個性。透過《中秋帖》,我們可以感受到米節與王獻之書法的血 脈貫通。

《中秋帖》墨跡不行筆跡清晰,墨色變化豐富,極具鑒賞學習價值。從中既可以上窺王獻之書法堂奧又可探米芾書風,亦可在與王獻之(十二月帖》對比中細究米芾學王獻之的得失,進而探索晉人和宋人書法藝術風格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文徵明《北山移文》行書
書法「線」的6種表達!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