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俞敏洪:好的生命狀態就是好的生命習慣養成

俞敏洪:好的生命狀態就是好的生命習慣養成

俞敏洪:好的生命狀態就是好的生命習慣養成

中秋佳節在即,品美文讀好書!教育小新又要給各位送書啦!

品讀這篇文章後,請各位讀者在後台留言,談談自己看完這篇文章的感想,聊聊自己想看這本書的理由,另起留言留下郵寄地址和聯繫方式!教育小新將抽出十位熱心讀者贈送該書哦~期待您的留言!

活在自己創造的生命狀態里

我一直相信命運是個變數,但這個變數需要命運的主人來創造;變好變壞,也需要命運的主人來決定。

揮一下手,空氣就會改變;命運,也會因為不同的意念和行動而改變。意念和行動創造出屬於這個人的氣場,氣場的改變推動不同的人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有些東西也許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的,比如我們的基因組成、我們的家庭背景、我們的長相。這些東西是先天決定的,我們應該坦然接受。

能夠讓我們的命運變好或變壞的,最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我們生長的環境,尤其是父母的影響; 二是我們長大後自己選擇的生命狀態。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幾乎可以打上一輩子的烙印,對孩子未來命運的走向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遇到好父母是一生的幸運,因為自你出生伊始,父母已經在塑造你,像雕刻家一樣在雕刻你。

如果父母積極樂觀、心沉氣靜、樂善好施、習慣良好、好學精進,並從小培養孩子同樣的習慣和性格,則孩子的成長過程根紅苗正,長大後具備讓生命不斷前行的基本功,未來儘管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但整體上命運不會太差。當然,父母是否合格和是否有錢有勢沒有關係,我們看到過太多有錢有勢的父母害慘了孩子的案例,所謂的好人家並不一定能給人好命。

除了父母,人的命運好壞百分之八十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也就是說,我們不管處於什麼年齡,都可以隨時改變命運,人是活在自己創造的生命狀態中的。我們經年累月,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創造了一種生命狀態,然後不自覺地生活在這種生命狀態里。這種生命狀態就叫作命運。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生命狀態。我們先冷靜分析一下,生命狀態的主題詞是什麼?哪些東西在阻礙我們變得更好?比如有的人做事,總是陷入瑣碎,分不清什麼最重要;有的人從來沒有養成把東西收拾得乾淨整潔的習慣;有的人遇事焦慮急躁,不懂得冷靜思考和處理;有的人內心充滿貪嗔痴,生命如在迷霧之中。如果是在這樣的生命狀態中,我們的命運一定不會太好。

其實好的生命狀態就是好的生命習慣的養成。好的習慣養成需要努力付出,壞的習慣養成不費吹灰之力,所以一不小心我們就會陷入壞的習慣,比如好吃懶做、佔小便宜、發泄情緒。壞的習慣對人的生命狀態有百害而無一利,輕易將人的命運拖向黑暗,所以我們需要養成好的習慣。

養成好的習慣,剛開始是痛苦的,比如讀書、跑步都是要努力的事情,但只要堅持,好的結果自然顯現,而最終得到的成就感和內心充實,以及命運的優化就是最好的福報。一個人可以從小的習慣改變做起,比如你本來一直板著臉,現在努力對每個人微笑,不久就會發現微笑的好處遠遠大過板著臉,慢慢微笑就會變成你的生命狀態。這樣的一件小事就已經在使你的命運有所改變。

我自己的生命狀態就是由我養成的一系列習慣所組成。我的勤奮來自我從小在農村生活的起早貪黑,我的閱讀來自大學期間的自我鼓勵和他人榜樣,我愛收拾屋子的習慣來自內心對有條不紊的追求,我的團隊精神來自從小喜歡和小夥伴打鬧。這一系列的習慣構成了我的生命狀態,這一狀態又決定了我生命的走向。

我深刻意識到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一個人的生命狀態和走向有多重要,所以就力求自己不斷向積極健康的習慣靠攏。當習慣變成一種生命狀態後,就會產生喜悅,不做反而痛苦了。比如一個經常跑步的人要是幾天不跑步身體就會難受, 一個經常讀書的人幾天不讀書就會覺得空虛。

生命狀態最終會反過來對你的生命進行再創造,這就是重塑命運。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是要我們從源頭上改變和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接受命運的安排。

大家都聽說過蝴蝶效應:「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我們命運的改變也是一樣的你生活和工作習慣的一點小小的改變,從長遠看就能極大地改變你的命運。思想變得更包容一點,對待名利更豁達一點,把自己收拾得更整潔一點,零碎時間多利用一點,這樣的點點滴滴會使你的命運逐漸改變,而且越變越好!

俞敏洪:好的生命狀態就是好的生命習慣養成

讓閱讀展開你的豐富人生

為什麼要閱讀呢?我覺得這就像問我們為什麼要交朋友一樣,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也是一種思想性的動物,而閱讀是在孤獨中跟思想和靈魂交朋友。因為任何一本書都是對作者思想情感和理念的某種反映,體現了他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人跟動物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人擁有自己的思想,能延伸自己的思想,並且可以在思想之間進行無障礙的交流。

有人說「我從來不看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不看書就意味著你只能局限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所看到和聽到的小範圍世界之內。不管你有多麼牛,哪怕走遍全球,你所看到的世界仍然是有限的。世界必須進行無限的延伸,才能讓你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而看書可以讓眼界得以延伸。

常常有人問我,到底應該讀什麼樣的書,也有人問我讀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是不是也算閱讀。當然這也算是一種閱讀。 人在勞累的時候讀讀輕鬆的武俠小說,讀讀流行的情感小說,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放鬆。

但是閱讀絕不僅限於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在我看來,閱讀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叫作讀有用之書,一類叫作讀無用之書。什麼叫有用之書?就是讀完以後能讓我們未來的生存變得更加容易的書。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一輩子只在讀有用之書, 這也成為很多人討厭讀書的原因,為什麼?因為有用之書通常讀而無味,例如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喜歡的教科書。但是有用之書對我們是有用的,道理也非常簡單,不讀有用之書是不行的。比如說, 我從高中時就開始讀各種英文書籍,精讀、泛讀、口語、聽力、辭彙,這些全是有用之書。 有的時候, 讀有用之書還是我們走向無用之書的必經之路。

人的一生要完成兩件事情: 一是提升自己的實際能力,有用之書就是幫助我們提升自己實際能力的;而第二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就是要提升自己整體的厚度、氣質、情感和胸懷,而這些東西是有用之書不太容易提供的,真正能給出這些東西的叫無用之書。人的一生應該花更多的時間讀些無用之書,讀多了以後,它會改變你的氣質和面貌,所謂「三日不讀書即面目可憎」就是這個道理。

有時我會覺得,我們玩微信和自媒體的過程有點像阿爾茨海默症,因為你根本沒辦法集中注意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你在聽一個人講話的時候經常無法專註,而在想著另外一件事情;你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卻在看手機上同學朋友發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

所以我在開會的時候,跟人談項目的時候,跟人交流溝通的時候,一般都會故意把手機放在另外一個地方,放在我夠不到的地方,甚至放在另外一個房間。這樣我就會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因為我知道,注意力集中是高效工作和深度學習的前提。

讀書也分為專註閱讀和零碎時間的閱讀,讀重要的、需要你思考的書就更要有專註力,例如你可以拿出一個小時專門讀某本書。除此之外,我還會把讀書分成精讀和泛讀。如果我覺得一本書值得精讀的話,我閱讀的速度就會放慢,但當我覺得這本書比較一般,但我也能從中學到點東西,我會相對快速地閱讀。泛讀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每讀一本新書都是對你原本知識結構的補充。

讀了大量的書以後,你的情感、你的思想、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會變得越來越豐富。當然,人的創造力最終還是要通過行動體現出來,但是閱讀是行動的基礎。

讀書不是只讀某幾本書,而是讀某幾類書。 第一類是對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對未來有指導意義的書,不管是科技方面還是生活方面的;第二類是陶冶個人情懷的書,比如唐詩宋詞;第三類就是有關人生觀、世界觀、哲學觀的書,這類書以讀懂和理解為目標。

我認為,書大概讀的就是這三類,其餘的就是科技類、管理類的書,可以歸到我說的有用之書中去。此外,你還可以讀一些歷史著作,知過去而走未來,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情況和喜好挑著讀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讀書的一點體會。

俞敏洪:好的生命狀態就是好的生命習慣養成

做一個有信心、有責任的人

習近平主席在 2017 年達沃斯論壇上的演講中講述了自己對經濟全球化的看法,以及面向全球經濟,中國未來會採取怎樣的態度。演講最後一段有這樣「四個不要」:「遇到了困難,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責他人,不要放棄信心,不要逃避責任,而是要一起來戰勝困難。」習主席的這幾句話是在呼籲全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渡過經濟發展的難關,一起創造更新更好的世界。

同時,我覺得這四句話用到個人身上,也可以成為指導我們生活和事業的金玉良言。一個人成為不埋怨自己、不指責他人、不放棄信心、不逃避責任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能夠做到這四點,他就是一個自強、寬容、堅定並且有擔當的人。這樣的人在生活和事業上一定會作出出色的成績來。

如果我們的生活和事業順風順水,我們自然不需要埋怨、指責、灰心或者逃避。但誰能夠保證我們的生活和事業能夠一直順風順水呢?在路上,我們可能會犯錯誤,外部形勢和人際關係也會不斷變化。所以做任何事情,禍福相依、得失相交、毀譽參半就是必然的過程了。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說我們的一生,稱心如意的時候少,傷心費神的時候多吧。

遇到好事情,我們自然不會埋怨自己、指責他人。但遇到困境和障礙,比如兩個人一起合夥做生意砸了,或者兩人感情出了問題,我們最常見的反應就是要不埋怨自己,要不指責他人。指責他人是更加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遇到問題推卸責任是人的天性和本能。我經歷了二十幾年生意場上的分分合合,大部分情況下出了問題都會互相指責,我也沒能免俗。埋怨自己也是常見的現象。人非完人,有的時候還會犯致命的錯誤。遇到這樣的情況,有定力和自信的人一般都會冷靜分析問題、設法解決問題,並努力做到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採取所謂的「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態度。但有些人遇到問題後,不是尋求方法和出路,而是沉溺在困難和麻煩中,一味地否定自己,覺得自己再無出頭之日,開始焦慮、痛苦、壓抑,精神極端緊張,最後手裡抓住的都是煩惱和糾結。

信心是人的精神脊梁骨。如果一個人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就是他的精神脊梁骨塌陷了,整個人從此就再也挺立不起來。前途、事業、未來,這些美好的字眼,只有具備信心的人才會擁有。放棄自己就是放棄了這個世界上美好的一切, 就像告別了陽光和空氣,生命從此只是一具沒有精氣的骨架。

信心不是來自於盲目,不是來自於狂妄。信心是在歷經了苦難和挫折後,依然相信自己能夠走向渴望的遠方;信心是人生的一座燈塔,在迷霧中、黑夜裡依然能夠指明航向;信心是心底為自己留的一份火種,在寒冷的季節能為自己點燃紅紅的篝火。一個有信心的人,不會隨便埋怨自己,更不會輕易指責他人,而是讓自己和他人彼此溫暖著繼續前行。

如果做到前面幾點,那你就是一個願意承擔責任的人。承擔責任需要勇氣和擔當,需要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沉著。如果一個人遇到任何問題都先逃避責任,好事往前沖、壞事往後躲,那他永遠是一個懦夫。懦夫從來不可能有廣闊的天空,更不用說創造頂天立地的偉大事業。

只有隨時準備雙肩擔道義的人,才能夠為自己趟出一片天地;只有願意用身軀阻擋風雨的人,背後才會有堅定不移、忠誠不渝的追隨者。敢於承擔責任,是成為一個領導者的必要條件。

讓我們盡量成為一個不埋怨自己、不指責他人、不喪失信心、不逃避責任的人。能夠做到這四點的人,世界是廣闊的,事業是宏大的,心地是光明的。做到這四點的人,就具備了領袖的風采;做到這樣的國家,就具備了大國的風範。

俞敏洪:好的生命狀態就是好的生命習慣養成

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

讀書多了,並不一定就能變成智者;旅行再多,也不一定能變成行者。

做事情的高度永遠大於數量。數量再大,如果沒有高度引領,就是堆砌而已。就像不管堆多少磚,都不可能變成美麗的建築;寫多少字,都不可能成為傳世佳作。先要有建築藍圖,我們的搬磚才有意義;先要有思想境界,寫出的文章才有啟發。

為了讓技能更加熟練,重複性的努力很重要,但人的一生如果只做重複性的工作,再努力也是在低層次上的浪費生命。

我們當然要讀書,而且要讀很多書,但讀書的目的是讓自己的思想更成熟、眼界更開闊、思考更深邃。盡信書不如不讀書,當然,不讀書的人生一定沒有高度。

一個人經歷再多,並不一定必然能看透人生。有太多的人一輩子受盡苦難,只能在苦難中沉浮, 歷經人生的波折,也只是在波折里掙扎。有人當了一輩子的和尚,背熟了很多經書,卻依然是榆木腦袋、蠢笨頑劣,從來沒有真正開悟過。

讀書、行走、經歷都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思考、總結、懷疑、反思、領悟能力,是一個人通過領悟走向更高層次的能力,到達豁然開朗的境界。人生的精彩永遠是質勝過量。真正的高手並不一定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方寸之間就能玩出大千世界。

人,不能讓自己變成工具和機器,不斷重複一成不變的語言、行為和思想。人的成長過程應該像登山一樣,儘管腳步是重複的,但實際是登高的,直至最後登上思想和覺悟的山頂,極目四野,心曠神怡。

人所做的一切,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回來的時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只有這樣,我們所犯的錯誤、經歷的苦難、度過的歲月,才算真的有其價值和意義。

俞敏洪:好的生命狀態就是好的生命習慣養成

(文章摘自《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俞敏洪著,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7月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慕課助力高等教育跑出加速度
永不褪色的精神禮讚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