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一個建議,讓秦國增加了一半的領土,成了秦朝崛起的根本

此人一個建議,讓秦國增加了一半的領土,成了秦朝崛起的根本

說起戰國末年的名將,多數人腦子裡首先蹦出來的都是李牧,王翦,白起這些名字。再仔細劃分陣營,秦軍中最有影響力的將領自然是白起。但是要論誰哪位將領真正造就了秦國的強大,卻非司馬錯莫屬。這位將領比起坑殺趙國數十萬的白起,以及老當益壯孤軍伐楚的王翦來說可能名氣不是那麼的大,但秦國卻是在他的經營下強大起來的。

司馬錯在戰國末年是中原非常有名的將領,服務於秦惠文王,嚴格意義上來說和白起這些人並不是一個年代的。但是司馬錯一生兩場大戰,對於秦國軍隊的意義卻是白起都不能相比較的。在有些歷史學家的口中,秦國成為非秦必楚中的那個強大的秦國,要從秦軍佔領巴蜀開始說起。而伐蜀的行動就是由司馬錯全權指揮的,這個意義深遠的軍事行動也是由他一力促成的。

秦惠文王時期,巴蜀之地各族並舉,有好幾個政權同時存在,其中最大的是蜀國和巴國,這也是現在四川和重慶簡稱的來歷。這兩個國家由於地處西南,並不在當時中原各個大國的視野之內,畢竟就連楚國貴族都被稱為蠻夷,比起長江流域的楚國,距離中原更遠的巴蜀地區就更不用談了。雖然沒有來自中原強國的威脅,但是這兩個國家卻因為宗教的問題有著深遠的矛盾。

秦國佔據漢中一帶,按理說距離蜀國非常的近,但是入蜀道路不通,秦嶺難以翻越,所以即使秦惠文王對於蜀國富饒的土地覬覦多年,卻一直都沒有有過什麼實質性的行動。直到公元前305年的這一天。

在這一年,巴蜀之間因為曠日持久的矛盾,終於爆發了一場大戰。由於兩國軍事力量相近,一時間陷入了苦戰,誰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擊敗彼此,於是,兩國的當政者都給當時北方的強國秦國國君寫信請求軍事援助。兩國的請求對於已經覬覦巴蜀之地多年的秦惠文王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給了秦國軍事佔領巴蜀理由。但是在朝堂之上,秦國的大臣們對是否對巴蜀實行軍事行動卻進行了一場大討論。

宰相張儀認為巴蜀地帶偏遠,而且道路阻隔,即使秦軍借著出兵援助的契機佔領了南方的這些地方也難以管理,所以佔領巴蜀根本就是白白浪費秦軍軍事潛力的行為。而且此時東邊的韓國在變法之後逐漸強盛起來,並且已經出兵佔領了秦國的一些城市。

張儀認為,秦國應該放棄對巴蜀的用兵,把重心放在東邊的戰爭當中。並且制定了詳細的戰略,在設想中秦國應該東進中原,挾周天子成為中原霸主。但是這個提議遭到了大將軍司馬錯的堅決反對,司馬錯認為秦國土地貧瘠,如果能得到巴蜀地區肥沃的土地定然能轉移國內日漸嚴重的土地危機,大幅的增加秦國的實力,而要挾周天子反而會讓秦國陷入不義的境地。

秦惠文王在聽取了兩邊的意見之後,選擇了相信司馬錯的判斷,畢竟對於富庶的巴蜀地區秦惠文王早就動過心思。之後,秦惠文王派遣司馬錯帶領秦兵入蜀,結果也正像司馬錯的判斷一樣,蜀國對於秦兵幾乎沒有任何防備,秦兵輕鬆的就佔領了蜀國,不就之後又乘勝追擊滅掉了巴國。這場戰爭過後,秦國增加了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及一半的土地。

在秦國後來的統一戰爭中,巴蜀很好的承擔了秦國大後方的責任,大批糧食和兵員被源源不斷的送到了東邊的戰場上,不得不讓人佩服當年司馬錯的先見之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之所以滅亡,這幾個「絕症」根本無葯可醫治,神仙都救不了
水滸傳中最悲劇的好漢,武功高強任人擺布,結果一生凄涼

TAG:深藍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