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可能越學越好!看完你就明白了

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可能越學越好!看完你就明白了

01

前段時間一位班主任收到了這樣一條消息:

短短25個字,透著對自己孩子的絕望。

發消息的是王女士,小學的數學老師。從小對兒子的學習非常重視,小學時,就把兒子安排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全天候地在自己眼皮底下學習。

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孩子的學習成績穩在年級前15名。

孩子上了初中,王女士說她的知識水平不足以輔導孩子學習了,可是她仍然全情投入,和孩子一起學習。

比如說英語,她都自己先查詞典,把意識全部弄懂,再把所有新單詞的音標和漢語標註下來,便於孩子學習,有時還和孩子一起背誦課文。

這樣的輔導生活又持續了3年。到了高中,王女士徹底幫不了孩子了。

離開了媽媽的幫助,她兒子的獨立學習能力幾乎為零。孩子的成績亂成一團遭,從入學的年級前20名(共800名學生),降到班級第三、四十名。

王女士無法接受,那麼優秀的兒子,成績怎麼越來越差。

有一次,兒子突然說要輟學,接連幾天都不願去補習班,百般勸說後她一巴掌拍了過去,希望就此能打醒孩子。

但還是無濟於事。到了高二下學期,嚴重的焦慮和抑鬱導致孩子無法正常上學,只好向學校請假,休學一年。

02

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在校有優異的成績。

其實,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係。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Suniya Luthar說:父母過分注重孩子的學業,步步緊逼,會使孩子變得容易沮喪和焦躁,影響他們的學習發展。

對孩子管教過嚴,可能會導致孩子更容易對自己太嚴格或產生焦慮或抑鬱情緒。歸根結底,這還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阻礙了孩子自我能力發展可能性導致的。

1、包辦、陪讀式

每一位家長都有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孩子每寫一個字、每做一道題,都在家長的嚴密監視下。這種方法固然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成績,但時間長了孩子容易產生惰性。

一遇到不會的就問家長,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管得越多,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學習能力,越會讓他覺得學習是給父母學的,從而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

2、催促、訓斥式

"你該做作業了,你該複習了",這樣的催促很多媽媽喜歡反覆地對孩子強調,如果孩子聽煩了,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的,你一管我,我反而不想學了。

因為考試沒考好、成績下滑,被媽媽手持雞毛撣子看管著做作業的孩子,他對學習的印象就是無助的,痛苦的,這樣的做法,還怎麼讓孩子接受學習?

3、嘮叨、數落式

當看到孩子寫錯字、做錯題的時候,很少有家長能管住自己的嘴而不去指正的,大多數是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結果,孩子學習效率越來越低、作業速度越來越慢。

4、旁敲、側記式

良好的學習環境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安靜,這個環境能不能讓孩子的內心平靜下來;二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孩子能集中注意力且不被打斷。

如果家長會頻繁地進出房間,一會讓孩子幫你找東西,一會兒進來送杯牛奶。父母干涉過多,就會剝奪孩子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

5、疲勞、達標式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他們不僅要完成老師布置的大量作業,還要上家長安排的補習班,超負荷學習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最終只能是欲速不達。

有些家長還喜歡給孩子制定一個標準,規定他們下次考試平均分數必須達到多少分,名次要進入前幾名,使孩子心理上特別緊張,而孩子往往是越擔心越不達標。

如果這種打罵、嘮叨、訓斥繼續下去的話,家在他的眼裡已經變成了一個類似於形成和監獄的地方,在這種地方又怎麼能專心致志的學習呢?

03

學習其實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它重要但不沉重,它具有挑戰但並非無可戰勝。

有時候,我們越是緊張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成績倒是越來越不理想。有些看似不怎麼「關心」孩子的成績,孩子的學習反而很優秀。

1、喚醒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

允許孩子關上門、獨立學習,還意味著父母的信任,相信孩子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做好自己的事。基於這種信任和不被打擾,孩子才會走出主動學習的第一步。

建議在孩子剛剛獨立學習的第一周,每天可以在中間開門檢查一次。習慣養成後,父母就要控制自己窺探的慾望,放下心來做自己的事。

2、用積極的態度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在孩子自主複習、預習後,家長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了,學習起來就會幹勁十足。

心理學家Dweck的一張「家庭教育表」

比如在規定時間內寫完作業,獎勵15分鐘自由活動時間;作業全對獎勵15分鐘自由閱讀時間等。這樣的方法必然會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3、給孩子自主學習的自由,讓他自己試錯

我們用大愛去撫養下一代,但我們不能越俎代庖。

想要真正把孩子強烈的求知慾激發出來,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試錯,他才能在挫敗中領悟,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父母。

總之,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長「不管」並不是一味地讓孩子放任自由。

相反,摒棄一切事無巨細的「管」,有目的、有成效地「管」,才是父母們科學的教育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孩子,你不必對大人的幸福負責!一流父母,允許孩子走自己的路
養一個愛閱讀的孩子,一定要避開這幾個誤區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