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能源汽車進入增長期,超200個汽車品牌爭奪下個十年|全球未來出行大會 2018

新能源汽車進入增長期,超200個汽車品牌爭奪下個十年|全球未來出行大會 2018

新能源汽車進入增長期,超200個汽車品牌爭奪下個十年|全球未來出行大會 2018

雷鋒網新智駕按:「2018全球未來出行高層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除主題論壇外,還有2場高層論壇、2場主題峰會、1場閉門會議、15場同期會議等。

本次大會主要是整合全球頂尖智庫、產業資源、核心企業以及政府管理部門等出行相關的產業體系化資源,深入探討汽車與出行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與創新實踐,從產業政策、戰略路徑、技術與產品創新、法規標準等多維度助推汽車產業升級與發展。雷鋒網新智駕正在現場進行報道。

全球車企向新能源汽車轉型邁進時,中國尤為重視。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從培育期進入增長期。機構統計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超過七千億元,占汽車產業總投資額的50%以上。

高速發展帶來產銷量倍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因測試驗證不足等導致的電池安全性問題,以及產業政策、法規滯後性問題。政企協作、跨界融合已經成為政府與產學研各界的共識。

此外,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上的應用,讓傳統車企有了淪為線下硬體的擔憂。除了造出技術領先的新能源汽車,還要讓車成為移動的互聯網終端。

雷鋒網新智駕注意到,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主機廠、科技公司、零部件商主動參與的關鍵期,業界正努力讓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更長,安全性能更穩,智能化水平更高,駕乘體驗更舒適。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資本、社會公眾等的支持會加快產業變革。

新興技術加快融合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車會成為內燃機之後的又一重大進步。大陸集團披露的數據顯示,從2018至2030年,內燃機數量在2018年約佔94%,到2030年將變為以電動為主導,其中19%為電動車,12%是插電式的電動車。

在這一趨勢下,許多車企已列出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時間表。例如,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沃爾沃,目標是到2025年沃爾沃汽車銷量中將有一半是純電動車,三分之一是自動駕駛汽車。北汽集團自主品牌全面向推進新能源化的戰略轉型。到2025年,確保北汽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全國第一、全球前三;打造「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和建設「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對於以新能源汽車為基礎的智能駕駛和電池技術來說,同樣隨著技術迭代加快走進現實。從部分車企的智能網聯工廠,到智能網聯的汽車;從短期的液態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到下一步將會向固態電池方向發展;從單一傳統的汽車製造商,向注重互聯、共享的出行服務商,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領域的前瞻性研究,正受到企業界的熱情呼喚和歡迎。

傳統車企之外,造車新勢力也看到了下一個十年的機會。在消費人群更多元化的用車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紅利的背景下,更多初創公司帶著資本蜂擁而至。一家初創公司的高管直言,「科技和創新的時代,新興技術正在加速融合,在新製造、新零售的多重推動下可以想像未來10年汽車消費出行人與車、車與生活的關係都將被定義。這正是新勢力的機會。」

下一個十年

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下一個十年究竟會發生什麼? 在2018全球出行未來大會上,大家分別從政策法規、市場趨勢、電池系統、智能網聯、新材料新工藝、汽車新零售以及未來出行等領域進行了探討。

從發展現狀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80萬輛,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產銷量同比增速分別提高了2.1和0.3個百分點。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按照此前工信部的計劃,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爭取2020年實現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的目標。另據福特汽車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將達到600萬輛,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將持續高速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將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總結為三點:一、我們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越來越迫切;二、在三大政策的促進下,新能源汽車連續5年實現了井噴式增長,同時在消費端出現兩個積極變化;三: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中,在波動中不斷前行,大概在2025年之後新能源汽車相對於傳統汽車會顯示出相對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仍受補貼影響的新能源汽車,在面臨補貼退坡時,似乎也不能影響一些車企的發展熱情。一些車企認為,2020年補貼過後新能源車的銷量一定會繼續增長。新造車公司對此更是抱有極大熱情。

整體來看,在國家推動和技術變革的驅使下,新能源汽車或將迎來多年高速增長期。同時,不容忽視的是,發展過程中必然有大批企業被淘汰。「現在超過了200個品牌,將來活下的企業可能不是很多。」

面臨諸多挑戰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偉認為,自動駕駛和新能源汽車,是提升道路交通運輸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推動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它的發展必將有力的帶動交通、汽車、通信、能源等產業的融合。

眾所周知,發展電動車的關鍵之一在於電池研發,電池研發進而帶動了電池技術規範、輕量化新材料等的發展。不過,一如所有新生事物初期的遭遇,新能源汽車仍有電池事故。而在自動駕駛領域,法律法規的滯後性無疑也讓業界感到受限。一位提供自動駕駛方案的科技公司創始人就表示,我國一些路測基地還不能滿足自動駕駛實測需求。

「汽車行業正處在技術融合、技術發展的飛速發展時期,對於自動駕駛或者無人駕駛,技術發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還有一個部分影響我們的發展速度,它的法律框架,法律要求是什麼?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測試程序來驗證這些系統,這些功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技術才能更真正更快的進入到商業化。」德國萊茵公司大中華區交通服務部副總裁黃余欣表示。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除了車企對自動駕駛的主動研發,科技公司在提供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時,主要從汽車本身、車路協同等維度入手,目前的關注點之一是智能駕駛與交通基礎設施等的融合。另外,不少業內人士還表示,汽車的發展本身取決於零部件商的發展。

吉利集團新業務戰略規劃部部長劉景林預測,「新能源汽車技術架構,未來幾年混合動力會佔主導。相比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更快,雖然都是政府驅動,但是一個是廠方積極,一個是消費者踴躍。另外,我們國家的智能汽車,在很長時間內,最少20年都是在L3以下的,自動駕駛,出了事情人要對結果負責,L4以後人不要開車了,不用你負責了,由百度阿波羅平台公司和汽車廠來給你承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做IoT當學小米?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從科技主導邊緣智能論壇,雲端又會有大動作?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