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想像力過於豐富也能患病?談談那些奇怪的心理疾病

想像力過於豐富也能患病?談談那些奇怪的心理疾病

導語:藝術與宗教起源於人類對世界的感知,聯想,情感和人的勞動,是人的理想產物。

今天要談的是和宗教藝術相關的幾個綜合征。

來自「聖城」的「詛咒」

耶路撒冷位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自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建成第一聖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

此外,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在這裡受難、埋葬、復活、升天,因此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伊斯蘭教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

自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控制了全部的耶路撒冷地區,然而,直到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以巴衝突的中心。

那麼這個宗教聖地與心理疾病又有什麼關聯的呢?

在2000年發表在《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雜誌上的文章中,Yair Bar El醫生對此進行了詳盡的介紹。

自1980年以來,心理學家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旅客在到達耶路撒冷的之後,會出現心理失衡的現象。具體來講可以分為三類:

圖片來源:Bar-EI Y et al. 2000

首先,耶路撒冷綜合征患者包括此前患有心理疾病,來到耶路撒冷之後心理疾病加重的群體。

這部分群體來耶路撒冷的原因是由於心理異常以及宗教意識的驅動,他們認為自己需要來「聖城」完成某個使命。

這部分群體又可以往下分為四個亞群:

1)角色代入者:一部分旅客將自己代入宗教聖經中的某個角色。

其中,猶太遊客往往會從《舊約》中找靈感,而基督徒則會從《新約》中找靈感。男性與女性遊客分別尋找其中的男性角色或女性角色來代入。

例如,一位來自美國的40歲的遊客,曾因精神分裂症而在醫院接受過治療。

他始終認為自己是《聖經》中的「Samson」(瑪挪亞的兒子,士師記中的一位猶太士師,生於公元前11世紀的以色列,是一個擁有天生神力的猶太戰士)。

他去耶路撒冷的目的是將一塊擺放「錯誤」的巨石憑藉一己之力搬到正確的地方去。聽上去很「中二」對吧。

Samson畫像,圖片來源網路

2)秘密計劃實施者:一部分旅客去耶路撒冷是希望在此實施聖經中提到的某些教義。

例如,一位來自南美洲的新教徒去耶路撒冷是希望摧毀當地的清真寺,並重建猶太教堂。

重建之後將猶太教堂再次摧毀,引發神界大戰,最終復活耶穌。這個是不是更「中二」?

3)神奇治療術追求者:這部分旅客去耶路撒冷是為了追求傳說中的「神奇治療之術」。

他們認為在聖城能夠得到能讓自己消除疾病、恢復健康的「秘密」。俄國作家果戈里就是其中的代表。

果戈里由於心理問題不得不中斷寫作,之後試圖去耶路撒冷尋找治癒自己的「良方」。然而,自他從耶路撒冷返回家中後果戈里便開始節食,四年之後就去世了。

果戈里像,圖片來源網路

4)家庭問題困擾者:這部分旅客最初來耶路撒冷的原因是為了擺脫家庭問題的困擾。

然而,清官難斷家務事,上帝又能幫什麼呢?對此心理學家們也很頭疼。不管怎麼說,這些旅客仍舊來了又來,病情也是越來越嚴重。

如果說上述患者來聖城還有點「宗教」的意圖。那麼下面講述的這群患者就很難理解了。

這群人沒有精神問題,他們抱著對於「宗教」的憧憬來到了耶路撒冷,但是耶路撒冷也沒能讓他們得到「救贖」。

例如,有一位旅客為了尋找「真正」的宗教而在世界各地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旅行,並對世界各地的宗教進行了研究。

然而那些都不是他所尋求的,最終他認為只有耶穌初創的「原始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宗教,但是這個「真正」的宗教已經不復存在了。

他開始產生一種必須向耶路撒冷的信徒們傳達這一「真相」的神聖使命感。於是在某一天參觀耶路撒冷老城的「Holy Sepuchre」教堂時,他出現了劇烈的情緒波動,開始對牧師大喊大叫,稱他們是「異教徒」、「野蠻人」。

最後,這一衝動發展成為了暴力行為,該旅客開始破壞教堂的雕像與畫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名旅客更像是一個學者(當然,如果他沒有破壞過公共宗教設施的話)。

最後說一下最有意思的一群人。這群旅客在踏入耶路撒冷或其中的聖殿之前,與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從聖殿或城市離開之後也能夠立刻恢復成正常狀態。

唯獨在聖城或聖殿中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行為:例如不願意跟大部隊一起遊覽,希望獨自感受這座城市;過度愛乾淨,過於頻繁地洗澡與修剪指甲;將酒店的白色床單做成禮服披在身上;大聲朗讀聖經中的經典名句;接受奇怪的各種佈道,等等。

對於這群人的上述行為,心理學家也沒有很好的辦法(畢竟沒有表現出任何心理異常的癥狀)。不過這也許並不是心理疾病,可能僅僅是想像力「過於豐富」罷了。

總之,耶路撒冷綜合征是一種十分特殊的心理疾病,其發病原因是由於耶路撒冷聖城的地位給宗教人士帶來的內心衝擊。這可能也是很多人篤信宗教的原因所在吧。

錯誤的憧憬

巴黎綜合症最早是在1980年代由旅法日本心理學家Hiroaki Ota發現。患者以生活在法國的日本人為主。

病因是日本旅遊者在巴黎發現真實的巴黎和他們了解的想像的差異巨大進而引發的一種心理疾病。

病症表現為噁心、失眠、抽搐、難以名狀的恐懼感、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甚至出現了自殺傾向。

事實上,日本人對巴黎的熱愛由來已久, 巴黎吸引日本人的是巴黎人優雅的舉止、精美的法國食物和路易威登箱包等奢侈品。

在法國的28000名日本僑民大多數都生活在巴黎,而每年也有幾百萬日本人到巴黎旅遊。

然而,根據法國的日本導遊的說法,很多到來的日本遊客對巴黎感到格外失望。他們以為巴黎應該很乾凈,巴黎人應該很有禮貌、很友好。結果卻恰恰相反……

日本遊客在巴黎,圖片來源:wikipiedia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巴黎人對所有不會說法語的人都不夠友好,日本遊客可能會受到當地人的歧視。另一方面,日本人對西方的生活方式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所以當真正近距離接觸時,受到的文化衝擊在所難免。

一位日本心理學家認為,日本人的集體主義觀念是難以跨越的障礙,當他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基於個人主義的社會中時會感到不知所措,因此會感到自己被排斥在法國文化之外。

總之,巴黎綜合征的發生是由於文化差異以及對異國文化不切實際的幻想導致的,因此要想避免該心理疾病的發生,就應該適時地降低自己對陌生文化的心理預期。

「耶路撒冷綜合征」對於精神的刺激是因為宗教,「巴黎綜合征」則是因為太高的預期,而下面的「司湯達綜合征」則是因為藝術的衝擊。

司湯達綜合征最早由Magherini於1992年提出,該名詞用於描述藝術愛好者在參觀經典藝術品時產生的急性心理變化。

早在1817年,法國作家司湯達在遊覽佛羅倫薩時終日沉醉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傑作。

一天,他到聖十字教堂參觀米開朗基羅、伽利略和馬基雅維利的陵墓,剛走出教堂大門,突然感到頭腦紛亂,心臟劇烈顫動,每走一步都像要摔倒。

醫生診斷這是由於頻繁欣賞藝術珍品使心理過於激動所致。因此,該心理疾病被命名為「司湯達綜合征」。

對於藝術愛好者來說,能夠近距離欣賞到大師作品,激動心情自然溢於言表。但為了身體健康,還是要保持頭腦清醒,畢竟身體健康仍舊是第一位的。

綜合來看,上述這些心理癥狀的產生均可以歸因於患者的想像力過於豐富,但是意志卻不夠堅定,真正強大的內心不會被自己的「腦補」所控制,而是可以完美地掌控自己的「腦洞」的。

下期讓我們來聊聊那些「童話故事」吧......

來源:梅斯醫學

#你對於這類疾病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參考文獻:

1. Bar-El, Y., Durst, R., Katz, G., Zislin, J., Strauss, Z., & Knobler, H. (2000). Jerusalem syndrom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6(1), 86-90. doi:10.1192/bjp.176.1.86

2. Kalian M, Witztum E.(2000)Comments on Jerusalem syndrom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6, 492

3. Kalian M, Witztum E.(1999)The Jerusalem syndrome"—fantasy and reality a survey of accounts from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end of the second millennium. Isr. J. Psychiatry Relat Sci., 36 (4):260-71.

4. Tamami, Katada (1998). "Reflections on a case of Paris syndrome". Journal of the Nissei Hospital. Science Links Japan. 26 (2): 127–132. ISSN 0301-2581.

5. Chrisafis, Angelique (25 October 2006). "Paris syndrome hits Japanese". London: The Guardian. Retrieved 4 November 2009.

梅斯小可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斯醫學MedSci 的精彩文章:

Methods Mol Biol:用於眼部疾病的腺病毒相關病毒
J Hypertens:抗高血壓治療對診室和動態血壓的不同影響

TAG:梅斯醫學Med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