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繼皇后不被廢,乾隆的暗定儲君,未必是資質平庸的嘉慶帝

如果繼皇后不被廢,乾隆的暗定儲君,未必是資質平庸的嘉慶帝

向敬之

1

今年兩部清宮戲《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相繼熱播,都是反映乾隆的後宮情感糾葛。前者女一號為嘉慶生母令貴妃魏佳氏,後者凸顯乾隆的繼皇后那拉氏。

乾隆三十年五月,那拉氏忤旨斷髮,激怒乾隆,橫遭冷宮之劫。他們反目成仇,乾隆命人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四份冊寶夾紙,毀掉那拉氏的一切畫像,並將伺候宮女劇減至兩人,還不如一個答應所得的政治待遇。

乾隆對繼皇后的恨,已然到了一個極致。

有史家認為繼皇后反對乾隆尋花問柳,或晉陞令貴妃為皇貴妃,不滿乾隆的移情別戀,導致不忠不孝事件發生。

事情過去了十三年,乾隆仍不能釋懷:「孝賢皇后崩逝時,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宮時,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皇太后,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年,乃冊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仍優容如故。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然朕猶曲予包含,不行廢斥。後因病薨逝,只令減其儀文,並未降明旨削其位號。朕處此事,實為仁至義盡。且其立也,循序而進,並非以愛選色升。及其後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清高宗實錄》卷一千〇六十六)

如果繼皇后不被廢,乾隆的暗定儲君,未必是資質平庸的嘉慶帝

《如懿傳》劇照

此話說於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乙未出巡途中。是日,發生了一起大事,即錦縣生員金從善跪在迎駕路邊,條陳四事,其中兩件就是奏請乾隆立太子、封皇后。

這就是金從善事件。

繼皇后不廢而廢,乾隆決定「自此不復繼立皇后!」

乾隆認為自己行事,光明正大,上對天祖,下對臣民。再立不立皇后,都是自己的事情,無需一個小秀才指手畫腳。

金從善找死。

更何況乾隆早在三十八年密建皇儲,只是沒有昭告天下而已。他要將先帝雍正創建秘密建儲制度化,如果公開,則遑論秘密呢?他的偶像皇祖康熙,就是因為長期實施嫡長子皇位繼承製,公開儲君,結果導致皇子奪嫡,吏治廢弛,朝綱混亂,而侵害了皇帝的絕對權威,導致了無情皇家骨肉相殘,乾隆即位後還在清洗前事。

乾隆乾綱獨斷,容不得外人說三道四。

他雖然以最嚴厲的懲罰,對待了繼皇后,但是「並未降明旨削其位號」。

有其實而無其名。

2

繼皇后最後的遭遇,以及死後的待遇,都足見乾隆的冷酷。

他們曾經鶼鰈情深,是一對恩愛夫妻。

那拉氏於雍正十二年成為寶親王側福晉,乾隆即位後晉嫻妃,十年後晉嫻貴妃,在乾隆心裡很有位置。

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賢皇后病逝,僅四月後,乾隆即以中宮需要主持,冊立那拉氏為攝六宮事皇貴妃,這是再次冊立皇后的徵兆。第二年八月,乾隆正式冊立那拉氏為皇后。也就是說,孝賢皇后喪期剛過百日,乾隆就急著要以那拉氏成為中宮主人,這不是非常之愛而不能實現的。

在冊文中,乾隆既以孝賢的懿德,與自己的恩愛開篇,烘托強調那拉氏「端莊惠下」,與自己「二十餘年伉儷之情,恩深誼摯」,「繼體坤寧」是實至名歸。他們的老夫老妻,伉儷情深。這是乾隆的真心話,也是真情話,而不是客套話。

如果繼皇后不被廢,乾隆的暗定儲君,未必是資質平庸的嘉慶帝

《延禧攻略》劇照

雖然是第一夫人,然而乾隆也是更高要求,容不得她耍性子,「自行翦發」,這是「國俗」。

皇后要母儀天下,斷然犯忌,就是大不敬,大不孝。

當初滿人入關立國,對男子強推剃髮令,激起了無數漢人的反抗。

「頭可斷,發不可薙。」(許重熙《江陰城守記》)

這是清初滿洲統治者血腥推行的剃髮改制,強行改變一個民族風俗習慣的民族矛盾,但最終還是野蠻地在全國實施。這是對天下男兒的要求。但,女人卻不能擅自剪髮,否則就是對既定的「衣冠皆遵本朝之制」(《清世祖實錄》卷十九,順治二年七月戊午)的冒犯。

皇后也不能例外。

3

繼皇后因不滿乾隆,以擅自剪髮來對抗,結果遭到萬劫不復的厄運。

當時,乾隆正寵令貴妃,將再次懷孕的令貴妃晉陞為皇貴妃,僅次於繼皇后。

繼皇后也是從貴妃晉皇貴妃後,升為皇后的。

乾隆對新寵妃重演「循序而進」,讓繼皇后感到了危機。此等危機,在後來嘉慶帝纂修《清高宗實錄》時,必然也刪除,但後宮爭鬥,也不會在皇帝實錄中出現。

令貴妃魏氏出身卑微,其父魏清泰為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乾隆朝還是都姓魏,至嘉慶朝抬旗入滿後改姓魏佳氏)。她自乾隆十年由貴人晉陞為令嬪,三年後升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再六年後進位為皇貴妃。

自乾隆二十二年至三十一年間,令妃曾先後生育了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皇十四子永璐(四歲夭折)、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皇十五子永琰(後改顒琰,即嘉慶帝)、皇十六子(幼殤)和皇十七子永璘。十年時間,有四子二女的生育大數據,足見乾隆是很寵愛令妃的。

但是,至乾隆四十年正月,令妃病逝,乾隆始終沒有冊立她為皇后。

乾隆鍾愛令妃,以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尊崇她,但如果貿然冊立其為皇后,無疑有升其子為嫡子,將有立為儲君的可能。乾隆曾有過兩次公開立嫡子為儲的表現,結果儲君命薄。乾隆三十八年冬,高宗秘密立永琰為儲,不好將漢軍出身的令皇貴妃晉陞皇后,那樣,他的秘密建儲也就不是秘密了,可能會重蹈其同輩、父輩爭儲的宮廷內鬥。

永琰資質平庸,卻被乾隆密建皇儲。除了令妃受寵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即乾隆此時存活的、能充分選擇的兒子不多:

皇四子永珹已於乾隆二十八年出繼履懿親王允裪為嗣子;皇六子永瑢於乾隆二十四年出繼慎靖郡王允禧為後。他們都是奉旨出繼,不能重返本宗。

留在乾隆世系的五子中,皇八子永璇舉止輕浮,既不得體,多次遭到乾隆公開斥責;皇十一子永瑆文才傑出,但不好騎射,為人吝嗇,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持家苛虐,為乾隆所不喜;皇十七子永璘最小,卻最不成器,整天遊盪,惹是生非,亦為乾隆深惡痛絕。

如果繼皇后不被廢,乾隆的暗定儲君,未必是資質平庸的嘉慶帝

乾隆帝

除了皇十五子永琰外,還有一個皇十二子永璂。

永璂為繼皇后所生。從乾隆曾暗定儲君永璉、擬定太子永琮的情形來看,與永璂有兩個相似點:一、都是皇后所生(永璉、永琮已殤,永璂成了唯一的嫡子);二、名字第二字,都隱示繼承宗器之意。這兩點,為包括永琰在內的其他十四子所沒有。

乾隆十七年四月,已做了兩年皇后的那拉氏在翊坤宮生下皇十二子,乾隆帝高興地取名為永璂,明顯有特別的寓意:繼承大清基業。

後來,乾隆在繼皇后去世後,於三十六年任命永璂負責纂修《御制滿蒙文鑒·總綱》。這是乾隆很少命皇子辦差的一個特例,但見永璂頗有文才和組織能力。

「一代儒宗」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三十三《復倪敬堂書》云:「皇十二子天資淳粹,至性過人。」說的就是永璂。

錢氏為乾隆十六年南巡在江寧訪得的大學問家,被特賜舉人,命內閣中書,再考中進士,擢侍講學士,於乾隆三十四年入值上書房,教授永璂讀書。

錢大昕與紀曉嵐其名,排名在前,「南錢北紀」。

乾隆延請最頂級學者教授永璂,可見對此子的非常重視和關心,然而因為繼皇后被黜,導致永璂見棄。

乾隆不想給繼皇后翻案的一點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康熙痛斥老十三不忠不孝不可不防,雍正為什麼積極為之力證清白?
雍正無情迫害親兄弟,卻有一群特殊人,匍匐在社會最底層感激涕零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