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水下行走的死神!它的出現改變了海戰格局 改變世界歷史

水下行走的死神!它的出現改變了海戰格局 改變世界歷史


魚雷





魚雷的誕生可以說是人類海戰裝備發展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的出現直接催生了潛艇、驅逐艦、魚雷艇等等一大批海上艦艇的誕生。魚雷的戰鬥特性也直接影響了海戰模式與戰術。從某種程度來說,這種武器的出現改變了世界歷史。







魚雷的誕生絕非偶然。使用爆炸性火器破壞敵方艦船這種武器設計思路由來已久,從我國明朝海軍開始,東西方的海軍裝備發明者都是按照這種思路在不斷的嘗試發明創新。經歷過水雷、碰桿雷等階段,最終讓魚雷這一武器誕生。






我國明朝已經出現了諸多現代兵器的雛形,水雷就是其中之一。明嘉靖二十八年《武論》記載:「……水底雷以大將軍(火炮、火銃)為之,用大木作箱,油灰粘縫,內宿火,上用繩絆,下用三鐵錨墜之,埋伏於各港口,遇賊船相近,則動其機,銃發於水底,使賊莫測,舟楫破而賊無所逃矣」。







拖雷即拖帶水雷,設計思路非常的簡單,軍艦用繩索拖曳著水雷航行,遇到敵船時,通過調整航向,使在艦尾之後遠遠拖著的水雷碰上敵艦,從而達到攻擊目的。最初只是在軍艦艦尾綁縛1根繩索拖曳水雷,到後來發展為綁縛2根,各與軍艦成30度角,比綁縛1根的效果要好。另外還有一種設計,在蒸汽小舢板上安裝8-9米長的鐵杆,將小型水雷綁縛在鐵杆的桿首,平時鐵杆縮在艇中,接近目標後驟然伸出,「掣桿發之」,以攻擊敵艦,這種爆炸武器被稱為桿雷,搭載桿雷的小艇則叫作桿雷艇。







拖雷、桿雷,這兩種不夠成熟的海戰武器,可以看作是近代發展水中自航爆炸性武器的開端,很快,一種在兵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特殊水雷就出現了。羅伯特·懷特黑德(Robert Whitehead),是英國一個棉花漂白商的兒子,自幼就對機器設備有股子天生的興趣,14歲時曾跟隨一個工程師充當學徒,周遊歐洲推銷紡織機械,眼界為之大開。






1856年開始,落足在奧地利一家機械公司擔任工程師、經理,意奧戰爭期間這家公司受命為奧地利海軍大量製造提供艦船機械設備,懷特黑德於是藉此開始涉足海軍技術領域。得到好友奧地利海軍上校盧俾士(Giovanni Luppis)有關魚形機動水雷設想的啟發,1866年,懷特黑德在奧地利的飛雄門(今克羅埃西亞港口城市裡耶卡)成功製造並試驗了世界上第一條自航的水雷。







這個鋼製細長的水雷兩頭尖銳,外形非常像海豚或魚,當時中國因此就將這類魚型的水雷命名為魚雷,漢語中的魚雷一詞就這樣誕生了,在後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魚雷專業的教材中,對這一命名的來由有十分精彩的記述,「……其身圓長,前後體尖,頭有圓嘴,後有雙輪,能以行駛。似魚有翅有尾,能自上下,駛行水中,如魚之游泳,有魚之形,有雷之力,行速力猛,能擊沉敵船,故謂之魚雷」。






現在看來,當時懷特黑德試製的這條魚雷已經初步具備了現代魚雷的許多重要特徵,魚雷的頭部可以使用裝滿炸藥的戰雷頭,或者採用訓練用填充砂石(後改進為內部採用鐵餅和木框架結構)的操雷頭,魚雷中部則是壓縮空氣艙,中國稱為天氣艙,儲存在內的壓力為370磅/平方英寸的壓縮空氣通過帶動尾部的雙缸V形發動機,驅動僅有的一個螺旋槳葉轉動(後期型號的魚雷上開始採用共軸反轉雙螺旋槳,即雙輪),從而達到自航的效果。







儘管這種魚雷的射程僅僅只有200米左右,定深和航向控制等設計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但畢竟這是水中兵器發展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圓了人類千年以來關於自航武器的夢想,這種能夠自己航行、主動出擊攻敵的特殊水雷讓各國海軍界為之震驚,懷特黑德和他的魚雷由此名載史冊。







由於魚雷能夠直接威脅當時軍艦防護最為薄弱的水下部分,世界海軍的艦船設計、戰術思想、作戰樣式受此影響,也開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戰變革者


海軍物資站


戰備包再次上架,原價598元戰備包目前只需

358

元,限量300個先到先得!






德國魚雷婊T-61再度來襲,VI級超快CD德國雷,3層魚雷專家加持下61.2秒一輪8顆魚雷,就問你刺激不刺激!今日徵召只需

128

元。





後勤保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艦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不忘歷史 同慶抗戰勝利日 緬懷先烈
美夢破碎!恭喜朱姆沃爾特被國會老爺計生了……

TAG:戰艦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