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史上最燒腦魔方,人家7.5小時拼好,你呢?

史上最燒腦魔方,人家7.5小時拼好,你呢?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班級有個同學擰魔方那叫一個快,都不需要看著它,單手就能復原。雖然小時候自己也玩過,但基本停留在只能完成一面(對,還不是一層)的水平。近距離看到如此大神,又點燃了我對魔方的熱情,買到家裡仔細研究公式口訣,一周之後,放棄。

不過,玩魔方會上癮這件事,我信。看看市面上那些奇形怪狀的魔方,就知道真正的愛好者簡直是在不斷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山。

生活中最常見的莫過於這種三階魔方了。它的英文名字叫 Rubik『s Cube,最早是在 1974 年,由來自匈牙利的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 Rubik 製作的。

(圖片來源:魔方百科)

基本構成是中心軸、6 個中心塊、8 個角塊、12 個棱塊。而即使最常見的一種魔方,它的變化總數就能達到約 4.3 千億億。

(圖片來源:搜狐博客)

正階魔方家族中的四階、五階的難度可就是以指數級別增長了。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

更別提這種 17 階的了。你沒看錯,17 階,就是下面這個大傢伙。

它是由大師 Oskar Van Deventer 設計製作的,名叫 Over The Top,共包括 1539 個部件,重約 5kg,說它「又大又重又不好擰」一點不冤枉它。誕生之日便打破了世界記錄(現在被一個 22 階的魔方打敗)。

第二位破解它的是一位名叫 Kenneth Brandon 的美國小哥(因為這個魔方是 Brandon 從第一個破解的 Aaron McDonald 手裡借的……),用了 7.5 小時,給你們隨意感受一下:

先把它打亂,打得更亂。

計時開始。

4 個小時過去了,好像有那麼點整齊的意思。

7.5 個小時,大功告成,簡直不敢相信。

解魔方難,但設計出這麼個大傢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每一面的每一層都能獨立旋轉,內部的中心軸絕非我這樣的凡夫俗子所能理解。Oskar Van Deventer 大師還錄製過一個拆解的視頻,截成幾個動圖感受下它的層層疊疊:

先把每一面的中心塊卸下來。

將螺絲擰松。

開始大卸八塊了……

拆完一面之後是這樣的。

卸下螺絲深度解剖。

這是個大角塊,拆到這個程度就能看到最中心是球形軸了。

說 Oskar Van Deventer 是魔方設計界的大師級人物估計沒人能反對,這位 1965 年出生的大叔,從 12 歲起就開始設計魔方,注意,是設計!也許你看到的異形魔方是這樣的:

但是在 Oskar 大叔的作品中,這算是小菜一碟。他的作品中有這樣加有齒輪元素的魔方:

有鏤空款式的:

還有拼完之後能打開的,在裡面裝上戒指或者小禮物神馬的,不要太討女孩子喜歡哦。

還有十分燒腦的分形魔方。「分形」(Fractal)是一個幾何數學上的概念,大概可以用這樣兩個關鍵詞理解:零碎的幾何圖案、部分與整體自相似,生活中能見到的樹葉、雪花等等都是分形圖案。

Oskar 大叔還設計過一款分形拼圖 Fractal Jiasaw,看似都是重複性的圖案,但卻沒啥規律,難。

圖片來源:YouTube Oskar Van Deventer 賬號、Kenneth Brandon 賬號視頻截圖

- 今日話題 -

看了這些鬼畜級別的魔方之後,

你還敢說自己會玩魔方嗎?

可以私信告訴大表姐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我們成立了「腦洞研究所」,幫你找回走丟的想像力
萬科打造的這座園子,滿足你對中式設計的一切幻想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