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抗戰中「黃埔系」犧牲多少人!真乃英雄也

揭秘:抗戰中「黃埔系」犧牲多少人!真乃英雄也

原標題:揭秘:抗戰中「黃埔系」犧牲多少人!真乃英雄也


抗戰黃埔系犧牲多少人真乃 英雄也,在20萬黃埔生抗戰後僅存萬人 犧牲率高達95%

沒有華麗的裝飾和精細的石雕,一幢簡樸的「走馬樓」中式建築,卻創造了世界軍校奇蹟,短短時間從這裡走出了舉世聞名的諸多中國軍政要員,影響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格局,她就是廣州黃埔軍校校本部舊址。


如今很多90後出生的年輕人,或許都知道位於廣州長洲島有一座黃埔軍校歷史建築,但是鮮有人知道,黃埔軍校校本部曾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廣州淪陷前,被日本飛機炸毀,今天的黃埔軍校校本部是考古建築專家歷時10年發掘考證,在1996年按照「原位、原尺寸、原面貌」重建。重新修建後的91 歲黃埔軍校校本部舊址,以自身的傳奇吸引海內外遊客,至今,每年都吸引著逾百萬的世界遊客。


昨日,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原館長、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當年負責組織黃埔軍校舊址還原修復工作的黎顯衡,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披露一段鮮為人知的重建內情。據透露,黃埔軍校校本部的重建考證勘察工作整整用了10年時間,單單對原址地基的定位發掘調查就進行了三次。


記者所見的這座位於廣州長洲島上坐南朝北,面向珠江的四進兩層,迴廊連通,磚木結構的中式簡樸建築,被百姓稱為「走馬樓」,她就是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校本部舊址。


黃埔軍校大門沒有華麗的裝飾,也沒有精細的石雕玉琢,但是因陋就簡條件下建成的這座軍事學府卻處處充滿著傳奇,短短時間走出了舉世聞名的諸多軍政要員,影響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格局。在當年,黃埔軍校也因此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等並稱「世界四大軍校」。


「走馬樓僅存地名,建築蕩然無存。為了復建黃埔軍校,廣東文史建築和考古專家用了10年時間進行考古發掘和定位,並尋找大量歷史資料照片作為依據。」黎顯衡說。


黎顯衡介紹,華南理工大學的專家對舊址建築進行了全面詳盡的勘探,紀念館還到全國各地尋訪黃埔軍校第1期至第4期的學生,為修復軍校舊址提供了許多詳實珍貴的文字和圖片材料。針對原址地基的定位發掘調查一共進行了三次。其中,還將軍校當年的模樣製成建築模型,多次找到長洲島上的老村民共同回憶修正。


1996年,廣州市政府長洲文化旅遊風景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決定復建校本部。6月16日奠基,按國家文物局批複的「原位、原尺寸、原面貌」的原址重建,面積10600平方米,耗資2000餘萬元。

經過近20年的修葺完善,黃埔軍校舊址如今的範圍約為2.6萬多平方米,島上現復原開放的主要景點,包括軍校大門、校本部、孫總理紀念碑和紀念室、俱樂部、游泳池、東征烈士墓園、北伐紀念碑、教思亭、濟深公園、黃埔公園、柯拜船塢、波斯樓、大坡地炮台等十餘處。


軍校大門:體現「中西合璧」理念


黃埔軍校正大門是一座兩柱橫架門樓的歐陸式大門,是1924年創辦軍校時於原陸軍小學原祠堂式大門前新增建。1938年,大門被日軍飛機炸毀,1964年解放軍南海艦隊出資重建軍校大門,但因歷史資料不足,軍校大門及位置均不符合原貌。1993年,文物部門再次重新修復,儘力恢複本來樣貌。大門兩旁及附近有4棵古榕樹,其中圍牆內兩棵樹齡長達226年,見證了1938年日軍飛機轟炸的歷史。


據歷史照片和黃埔軍校的老人回憶,當年在軍校大門前、碼頭邊還有一座木製大牌坊,兩邊的對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這個碼頭,曾定格了黃埔軍校建立之初許多經典鏡頭: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乘坐「江固」艦在此登岸,主持軍校開學典禮;同年11月13日,孫中山北上乘「永豐」艦回校園向師生們告別。


校本部:嶺南風格祠堂式樓房建築


校本部是由兩個四合院組成的嶺南風格祠堂式樓房建築,從空中俯瞰成「日」字形,是軍校舊址的核心部分,佔地總面積9444平方米,建築面積 10600平方米。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校舍,軍校創辦時略加維修。這座建築是黃埔軍校的中心,房屋高大,騎著戰馬可從樓下穿堂而過,因此被稱作「走馬樓」。整個布局是坐南朝北的四合院構架,上、下兩層磚木結構,雕窗坡頂,青磚素瓦,分為左中右三路。四周迴廊相圍,各層廊內相通,走廊相連,木質樓梯;深四進,每進之間以天井相隔。底層中路通道又稱大花廳,左右兩邊房間較大,每間約有100多平方米,底層房間南北兩面下部為磚牆,上部是寬敞明亮的滿洲窗。二樓的房間為隔扇窗,每間4扇。四方形的院子,和校門一樣樸素。


據當年學生回憶,歷史上的黃埔軍校第1期學生入校時將近500名,由於經費短缺,學生的教室、宿舍只好使用臨時搭建的葵棚,一直到第4期學生入校時住的仍是這種棚子。之後在學生宿舍後修建的走馬樓,全校自總理、校長、黨代表之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6部,機構總數約40個。建校後,樓底層改為大廳,供會議和娛樂使用,二樓有校長室及軍校各部領導的辦公室,後進則以學生課室和宿舍為主。


抗擊日寇:「黃埔系」犧牲率95% 僅萬人倖存

「現在孤軍奮戰,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反攻反攻!祖國萬歲!」這是黃埔軍人戴安瀾1942年入緬作戰時發出的響亮口號。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抗日戰爭時期,黃埔軍校出身的國共兩黨師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朽戰功。


謝晉元(黃埔1期生),第5軍88師262旅524團團長,1937年10月26日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4晝夜,有效地牽制日軍,掩護中國十萬主力部隊撤退;趙一曼(黃埔武漢分校6期生),1935年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與日軍作戰負傷,次年犧牲;戴安瀾(黃埔3期生),第5軍第200師師長,1942年3月7日,率部隊打響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戰——同古保衛戰,在5月份的撤退途中壯烈犧牲,時年僅38歲……發生在「黃埔系」將士身上的一幕幕無不令人肅然起敬。


在抗日戰爭特殊時期,為適應抗戰需要,黃埔軍校在各地設立分校,培養軍校學生,為抗戰前線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補充前線兵力。據日本投降後的統計顯示,黃埔畢業生在戰後倖存者僅11000多人,相比抗戰期間入校受訓的20萬學生,「黃埔系」在抗戰中的犧牲率高達9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熊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開國大將,主席救過他兩次,並發狠話,誰都不可以動他
一群農民與八國聯軍的殊死搏鬥

TAG:小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