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今天是九月二十四日,馬上就將迎來今年的中秋節,各位看官也即將開始為期三天的小長假。那麼,在陪伴家人的同時,您是否了解中秋節的相關習俗和歷史起源呢?接下來小雅君就為各位小小科普一下。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極具代表性的存在。它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到了明清時期,已成為與元旦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發展至今,這些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依舊有所體現。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根據史料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禮記·月令》中:「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記載了古代人民在中秋敬老的習俗。

又有《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其中夕月指祭祀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開始在中秋這一天祭祀月亮,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相繼效仿,逐步傳到民間。這是對古代中秋祭月習俗的追溯。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而中秋節賞月,根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由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而到了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月餅,象徵著團圓,作為中秋節必備的美食,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殷、周時期,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它是我國月餅的「始祖」。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張騫出使西域

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就叫「胡餅」。

隋末,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中秋節吃月餅這個習俗,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抗元,這其中就發生了著名的「月餅起義」。

那時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起義成功後,朱元璋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當然,除了祭月、賞月、吃月餅這些各地都存在的中秋風俗,在不同地區,還具有一些極具地域特色的習俗。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 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多樣的中秋習俗,不變的團圓親情

在浙江溫州,人們鍾愛的還是本地的江蟹。在中秋宴席之上,一道「蟹味雙拼」是必不可少的。肥碩的蟹肉經過腌制後,依然鮮嫩爽口。這道傳統咸蟹做得相當地道,清咸之中,能讓你品出蟹肉的本味——鮮美。

當然,中秋節的習俗還遠遠不止以上這些,不過,現代人過中秋,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團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這一天,離家的遊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這或許才是中秋真正的意義。

如今又到一年中秋之際,小雅君提前祝大家,中秋團團圓圓,闔家歡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當星座遇上潮汕小吃,竟然這麼准
一杯茶在人體內的旅行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