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8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8期

今日練習

劉某某,男,2歲半。患兒病初高熱,繼而左下肢痿弱,不能任地。身熱朝輕暮重,煩渴頻飲,口角流涎,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黃厚干,脈濡數帶弦,指紋青紫滯細透達氣關。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加減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吳某,男,16歲。患者幼時即患哮喘病,以往較輕,近年來,癥狀加重,每因受涼即發。發時呼吸迫促,胸悶喘咳,咳痰不暢,頭部出汗,不能安卧。

此次發作已經1周,除上述癥狀外,還伴有輕度發熱惡風,喉間哮鳴,吸氣困難,口乾,納食不香,脈象滑數,舌苔薄黃。

此乃寒郁發熱,痰熱夾外邪阻塞息道,以致肺失宣肅,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加減宣肺祛痰清熱。

藥用:麻黃8克,杏仁10克,連軺15克,赤小豆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地龍3克。

上方連服2劑,痰暢,喘定咳減,右寸脈仍現滑大而數。

原方去地龍加地骨皮10克,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合瀉白散之癔,又服二劑,諸症消失,繼以玉屏風散調理一個月,一年後尋訪,哮喘未發。

按語

運用本方,以表邪與濕熱共存為要點。本案哮喘內有濕熱,外受涼而發,與此病機相合,故以本方清宣利濕。

蓋濕熱鬱蒸肌表,氣機被阻,既不能過於寒涼清熱,以免氣機被遏,亦不能濫用溫運、苦燥化濕,以防傷津化燥,惟以清宣為宜。

此外,本案亦有痰熱之徵,故去生薑之溫,加地龍以增清熱平喘之力。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62條: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各家論述

《醫宗金鑒》:用麻黃湯以開其表,使黃從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熱也;佐、姜棗者和其榮衛也;加連翹、梓皮以瀉其熱,赤小豆以利其濕,共成治表實發黃之效也。成無己曰:煎以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濕熱也。

2.《古方選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表裡分解法,或太陽之熱,或陽明之熱,內合太陰之濕,乃成瘀熱發黃,病雖從外至內,而粘著之邪,當從陰以出陽也。杏仁、赤小豆泄肉理濕熱,生薑、梓白皮泄肌表濕熱,仍以甘草、大棗奠安太陰之氣,麻黃使濕熱從汗而出太陽,連翹根導濕熱從小便而出太陽,潦水助藥力從陰出陽。經云:濕上甚為熱,若濕下行則熱解,熱解則黃褪也。

3.《傷寒論講義》:方用麻黃、杏仁、生薑以辛溫宣發,解表散邪。連翹、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熱除濕以退黃。炙草、大棗甘平和中。本方為表裡雙解之劑,適用於濕熱發黃而又兼有表證。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紫蘇葉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66期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