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中秋月圓夜,闔家團圓節

中秋月圓夜,闔家團圓節

—回復『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但願人長久

 鄧麗君精選1

鄧麗君 

00:00/04:05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農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秋節。一個「寄託相思,親人團圓」的特別傳統節日,一年年的輪迴、一代代的傳承。

時至今日,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可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直到了唐代,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

流傳至今, 中秋節已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一個寓意著團圓安康的節日。

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而習俗上,出門在外的異鄉人,在這一天也都應該合家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無論身在何地,我們都會在這一天,望著同一輪明月,眷戀著最思念的家和親人。

中秋節習俗

【祭月、拜月神】

在這天晚上,都會在屋外庭院擺設香案,案上放置香爐、燭台,燃燭焚香,用柚子、西瓜、月餅來敬奉月神,並且由婦女兒童負責祭拜。

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賞月】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情懷,期盼家人團聚。

就這樣這種習俗傳到民間,形成了一個傳統的活動。

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餅】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和土地公的重要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

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猜燈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

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

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則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

【插碗花】

碗花在我國的歷史上已經有了很悠久的歷史了。它盛行於宋代,插作時從「極點」出枝,由主枝、客枝、使枝和天心。

古代相傳,佛門的僧眾弟子們將碗盛花供佛。而碗花也因為造型圓融,端莊,被很多人愛上。

人們總會說花好月圓人團圓,在這樣的節日里,花材的點綴一定可以讓人賞心悅目,花朵的氣味則可以讓人心曠神怡。

中秋節請願

今天,或許我們現在已經不會再拜月亮,不會再寫家書,放水燈。

可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和傳承這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和傳統節日的儀式。

在這個中秋夜,和家人一起吃一口月餅,望一望天上的月亮;或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寄語

中秋佳節,夜色靜謐祥和,家人和美團圓,是最美好的畫面。

對月禮拜,看那裊裊輕煙散逸、輕舞、上升,直到天際,直達那一輪皓月,繾綣曼妙,似乎在喃喃低語。

此時,您會想些什麼呢?是否也如一首詩里那般「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願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挂念;願在家中吃團圓飯的你暖心;願每一年都有今晚皎潔的月色,願每一年都有今晚美滿的團圓。

今天中秋,詩詞君在此祝您中秋快樂,闔家團圓,過一個溫柔、溫暖的中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天地 的精彩文章:

今日處暑:和夏天說聲再見!
詩詞丨前半生,李清照;後半生,易安居士

TAG:詩詞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