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乘起信論》第一章·因緣分

《大乘起信論》第一章·因緣分

大乘起信論

能弘法師

「初說因緣分。」

先說因緣分,這是五部分的第一部分。

「問曰。有何因緣。而造此論。答曰。是因緣有八種。云何為八。」

「問曰」是論主假設。請問,有什麼因緣要造這部論?回答說,造這部論的因緣有八種。哪八種呢?

「一者。因緣總相。所謂為令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非求世間名利恭敬故。二者。為欲解釋如來根本之義。令諸眾生正解不謬故。三者。為令善根成熟眾生。於摩訶衍法。堪任不退信故。四者。為令善根微少眾生。修習信心故。五者。為示方便消惡業障。善護其心。遠離痴慢。出邪網故。六者。為示修習止觀。對治凡夫二乘心過故。七者。為示專念方便。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為示利益。勸修行故。有如是等因緣。所以造論。」

論主馬鳴菩薩講有八種因緣必須造論,我們來仔細看。

「一者。因緣總相。所謂為令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非求世間名利恭敬故。」第一個,造這部論的總因緣是這樣的,就是為了讓所有的眾生離一切苦,得到究竟的涅槃安樂,而不是為了世間的名聞利養和恭敬的緣故。

論主是發菩提心來造論的,他不是為了名聲、為了利益、為了恭敬而來造論的,所以他發起造論的動機是很清凈的。論主是以菩提的願,然後起行來造這部論,所以造論是菩提行,那菩提心是因,菩提行是依菩提心愿來起的。所以論主本身就是一位大乘的弘揚者,馬鳴菩薩就是一位大乘的論師,他的行為也完全符合於菩提心愿,完全沒有錯誤的,沒有偏差的。

為什麼說為令眾生離一切苦?因為凡夫外道迷此一心,不懂得真如空性,所以招了三界的苦苦、壞苦、行苦,有分段的生死之苦。一般眾生或者外道修行人都在三界里,欲界里有苦苦、壞苦、行苦,色界和無色界都離不開壞苦、行苦。

苦苦就是身心被逼迫,身體和心理被傷害的時候有苦苦。壞苦就是暫時得到樂,比如有好東西的時候感覺很快樂,或者禪定的時候很快樂,可是當好東西或者禪定沒有了,就會壞苦。行苦就是身心剎那變異,控制不住,這也是苦。

色界、無色界是由定心所感召的,他在定心之中,沒有身心被傷害,所以他是沒有苦苦的;可是他福報完了還會掉下來,所以會遭遇壞苦;而且他身心剎那變異,控制不住,所以也有行苦。色界有微細的身心,身心剎那變異,無色界沒有色法了,但是有心識,心識也是剎那變異,控制不住。

三界離不開苦苦、壞苦、行苦,三苦再開出來就是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八苦再開出來就是八萬四千苦,所以總的三界都離不開苦。

那麼為了讓三界眾生離開三界苦,就要造這部論,以破外道的邪見,讓外道歸正,破凡夫的迷惑,讓凡夫覺悟明白到眾生遭遇諸苦的原因就是無明貪愛造業。凡夫不知道身心當體即空,依此不知道身心當體即空的無明,而貪愛身心以及身心愉悅的對象,嗔恨不如意的、不舒服的對象,由貪嗔發動身口意去造業,所以引生了三界的苦。

事實上苦離不開自心,樂也離不開自心,輪迴離不開自心,解脫也離不開自心,為了讓眾生明白生死與解脫、迷惑與覺悟、輪迴與涅槃都不離自心,所以要造此論。

同時,為了破小顯大也要造此論。已證涅槃的解脫道的聖者比如阿羅漢,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三界的分段生死,但是三界外的變易生死他還沒有徹底脫離,所以也要造此論。

所以,這部論是為了破凡夫的迷惑、外道的邪見以及小乘的偏空所證,而指出一心真如。因為迷惑虛妄的執著以及偏空的修證都不離自心,而大乘讓我們明白我法二空,有情無情本來是一體真如,一切差別相都是此真如心的顯現,無礙無得。為了讓外道歸正、凡夫覺悟、小乘迴向大乘,所以造這部論,而不是為了世間的名聲利益恭敬,這是馬鳴菩薩造此論的總因緣。

總因緣說完了,下面接著講各別因緣是什麼。(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大華嚴禪寺 的精彩文章:

真正能夠作為自己依靠的是道德操守
知錯即改,從善如流

TAG:河北大華嚴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