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飛子」讓歷史飛:在古代,帽子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戴的

「韓飛子」讓歷史飛:在古代,帽子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戴的

原標題:「韓飛子」讓歷史飛:在古代,帽子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戴的



古時:帽子可不是你想戴就能戴

帽子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


奴隸社會時期,帽子只是在官僚統治階層使用,不過不是為了禦寒,而是象徵統治權力和尊貴地位。那時的帽子叫「冠」和「冕」,封建社會,戴「朝天冠」是皇帝,戴「烏紗帽」是官員,戴「逍遙巾」是員外,到了清代,官階的大小,通過看帽子和頂戴就能辨別。《釋名》提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見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戴帽子。那是不是平民百姓沒有戴帽子的權利呢?其實也不是,那個時候平民是戴不起帽子的,主要以黑巾裹頭,所以平民就叫「黔首」。




我國帽子的演變


帽子一開始就有的嗎?當然不是,那是勞動者們在勞作中不斷總結和發展出來的。據史書《玉篇》記載:「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頭。」「巾」開始是人們勞動時圍在脖子上用來擦汗的一塊布,後來為了抵禦風沙、酷熱和寒流,人們將巾從脖子慢慢裹到了頭上,在保暖、防暑、擋風、避雨、護頭等實用功能的基礎上,逐漸演變成為帽子的形式。



女子戴帽晚清才有

但是各位有沒有發現,不論是具有階級身份象徵意義還是到實用化的平民大眾物品也好,帽子這自誕生開始大多數也都是男人佩戴,極少聽說過有古代女子帽飾的。在古代女人可以說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歲便束髮戴笄,用「巾幗」在後面挽頭髮或者把頭髮包紮定型。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兩種:一是皇后貴妃和公主之類的貴族婦女,有戴「鳳冠」「花冠」之類的特權;還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不難看出這些也都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中國女人普遍戴帽子的傳統是從清末開始的,是學習西洋女性的,各種涼帽,擋風帽,從一種地位的象徵到後來徹底成為裝飾品,我們也在帽子的起源和演變中,看到了男權社會權力和地位在歷史發展中逐漸的瓦解。




五彩斑斕的帽子點綴你的生活


在現代社會,戴一頂新潮的帽子是時尚女性追求美的體現,特別是夏天戴的涼帽,已然成了女性夏季防晒裝飾扮酷的必備神器。如今無論城市的大街小巷、旅遊勝地,還是鄉間田野,一頂頂漂亮的帽子如同一朵朵盛開的花朵,給城市和鄉村增添了幾分色彩。




接下來韓飛子就和你聊聊帽子的前世今生。


來源:新聞延長線 編輯:三湖 熊莉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靜貴州 的精彩文章:

四個回眸最美的葉羅麗,其中三位是公主,最後一位也擁有冰雪之力
這個旅遊國家和台灣建交,現在遊客斷崖式下跌,網友:堅持一個中國

TAG:動靜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