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中秋月的訴說: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月的訴說: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農曆的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節。

中秋節始於唐,盛行於宋,及至明清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節日。中秋有很多別稱,比如月夕、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等。透過這些別稱,我們會發現這個節日實質上是月亮節。

月亮無疑是這個節日的主角,而團圓又成為這個節日的主題,詠月、拜月、賞月成為這個節日的重要節目。伴隨著膾炙人口的詠月詩和滿滿的團圓期待,月亮從樹梢後面緩緩走出,灑下一片清輝,也拋下一桌子的團圓。

中秋將至,思鄉的意緒漸漸多了,團圓的腳步也就越發近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秋思呵,飽含著親情、友情,還有愛情。

月到中秋偏皎潔。這皎潔凝結著漂泊在外遊子對家鄉的牽掛,這鄉情全如明月般澄澈。月早已化為一種情愫,成為一個象徵。月圓月缺總關情,人聚人散終有時。清幽的月光與柔和的鄉愁交融在一起,再也分不開了。

明月與故鄉有著天然的聯繫。在這舉家團圓的日子裡,有人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回家團聚。

只能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吟詠里,舉頭望著那中秋圓月,低頭思念著故鄉親友。月圓月缺提示著你離家的日子,家人也計算著你的歸期。與家人望著同一個月亮,心也就連在一起了。

月是故鄉明。就讓這靜謐流淌於胸中,充溢於心間,播灑於千山萬水。遊子在夢中回到了小村旁的那條河。他看見,河中浮動著昏黃的月亮,天上懸掛一輪明月。

月色里浸泡著愛情。月亮是一俗稱,在古時又稱太陰。如以男女來分,月亮當是一女人。

嫦娥奔月的傳說,讓這個節日沾染上了愛情的因素,也成為中秋拜月習俗的由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在那寂寞的廣寒宮中,歲月是如此漫長,她應該後悔當初一時貪念起,吃下那不死之葯了。

《詩經·陳風·月出》當是最早的歌月懷人以表達愛情的詩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皎潔的月光下,一位生就俊美臉龐和苗條倩影的美人,撩撥起了詩人深情的思念。

詩歌將愛人的容顏、姿態、詩人的思念、煩憂與月亮的皎潔、明亮綰合於一處,濃得化不開了。後世詠月懷人大都以其為範本。

愛情就像月亮,不僅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美好,還有「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的殘酷。

多情的帝王玄宗在思念早已故去的楊貴妃,所以見月傷心,聞鈴腸斷。一幕幕的月亮與愛情的劇目在上演,跨越千年,直到永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讓我們斟滿桂花酒,以金樽對月,祈願天下所有的家庭和和美美、團團圓圓。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荀子》:為何君子都愛登高望遠?
「五十而知天命」:儒佛生死觀的差異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