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入菩薩行的你我,如何保護自己

入菩薩行的你我,如何保護自己





一段往事 一句菩薩安


Namas


Boddhicitta


+









N

O

W


 PUSA安 









天想和大家談的這個話題,我相信每個小夥伴都會感同身受。自從發了菩提心以後,我們總是以大乘佛子的身份來勉勵自己,也就意味著我們肩負著利益眾生的大任!我們常常因此而感到歡喜、感動,也因為有了這顆心而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風雪是你







們常說,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很強大,那麼他所散發出來的力量也是很強大的。佛教里有一個詞:「

願大力大

!」而菩提心,它所蘊含著的願,那是真的深廣無邊了!




從廣度來說:它的對境是無量無邊的眾生,即使是深惡痛絕的仇人,也是包括在其中。那麼這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要對他們做什麼呢?




就是接下來要說的深度:我們要利益他們。怎麼利益呢?其中的標準是什麼呢?不僅僅是給予眾生暫時的安樂——財富、名聲、快樂等等,還要引導他們趨入解脫道,脫離六道輪迴,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結束,在他們證得果位過程中的每一個時刻,我們都不離不忘,直至他們成佛!這個時候,才圓滿了菩提心!




可見,這顆菩提心所蘊含的能量很強大呀!




《入行論》雲:「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










你的菩提


我的心










清貧是你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么看起來這菩提心是很厲害的了。那為什麼我們發了菩提心,還會受到傷害呢?我相信大家都玩過「頭腦風暴」吧。那真的很酷,能夠讓我們腦洞大開!其實如果我們深入佛教的一些典籍,我相信你腦子裡絕對能炸金花!諸如《量理寶藏論釋》《解義慧劍論釋》,上師索達吉堪布都曾經給大家講過!(不好意思,跑題了,收!)




我們受到傷害的原因並不是菩提心出了問題。也不是我們發起的菩提心不夠純粹。很有可能,我們發的就不是菩提心?














很多時候,我在討論菩提心的時候,就默許了只要是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這就是菩提心了。




咋一聽是沒毛病。可是,既然你要發菩提心,你必須知道菩提心是什麼。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菩提心的成分主要是慈悲、善良、道德之類,就像佛教給大家的感覺一樣。但不得不說,這是個錯誤!因為在佛教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佛主的王妃








春華是你







為慈悲可以造作,而智慧,絕無僅有,你往往求之不得!菩提心,既然在整個佛法中扮演著這麼重要的地位,那麼它也必定是和智慧相應的!




如果沒有智慧,你何來的勇氣去度化這麼多眾生,何來方便去面對這麼多眾生,更重要的,你如何保護自己不受他們的傷害!而這,就是原因所在!也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










認識菩提心






我們必須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否則,我們很可能因為受到了傷害而從此一蹶不振。你知道嗎?對我們而言,能生起這樣的善念,有多麼來之不易?「猶如烏雲暗夜中,剎那閃電極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因此我們應該珍惜這樣難得的機遇,並且使其光芒萬丈、照耀三千!




那麼在這諸多智慧中,最有力的,最能保護我們的,也是作為我們剛入行的菩薩們必須具備的,那就是出離心!

我們應該認真地去思維出離心的道理!

並且了知

什麼是真正的出離心








心底溫柔是你







薩的布施是不求回報的,菩薩為了眾生可以不顧一切,放棄一切!而一個學習菩薩的人,也許他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所期待,期待一個回報,哪怕不要回報,僅僅是那個眾生對他有所反饋。




但世事總無常。(此處,我要告訴大家另一個更加令人感傷的無常事實)






因為無常,所以慈悲




他幫助的眾生依然「我」行「我」素!對那個眾生來說,眼下只有自己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的情況我相信大家一定是有過無數次的感同身受。可是,我們就這麼陷入情緒的泥塘中嗎?不,我們要爬起來,還有好多眾生在翹首以盼,如母親思念兒子或者兒子期盼母親一樣,等待著我們。




所以,學習菩薩的人一定要有斷舍離的勇氣和力量,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因為我們還沒成為真正的菩薩!而這個過程,取決於我們的內在是否具足智慧!也恰恰具足了這樣的智慧,我們內在的慈悲才能得以真正地升發出來!






因為智慧,所以慈悲










  我思


故我在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而我們想要這樣的智慧在心相續中生起,除了必要的聞思,則

必須要修行!必須要修行!必須要修行!

否則,也是鏡花水月、華而不實罷了!我們終究還是會受到傷害,因為,我們不過是很滑稽地扮演了一次紙老虎,讓煩惱敵貽笑大方!




一個人,他平時篤信佛法,也饒有興緻地擺弄起修行的樣子,他以為只要稍稍修行就可以了,其實,這恰恰說明了他對佛法的信心是渺小的,他骨子裡也以為:人只有在痛苦的時候需要佛法,至於平時,他可以享受紅塵,佛法只不過是一種點綴罷了!




但是他錯了,當痛苦真的來臨時,由於平時沒有修習佛法,他此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陷入痛苦,而他僅有的那點佛法,就像巨浪滔天下的一葉孤舟,那是希望,可未免太過渺小,他多麼掙扎呀,但好過什麼都沒有!




如果平時就能修持佛法,那巨浪滔天之下,來拯救你的便是諾亞方舟!你可以立刻出離!






 好好學習,認真修行




所以,我突然想起孫悟空為什麼逃不出佛陀的手掌!因為佛法無邊,他怎麼逃?所以他也不需要逃!但是他自己的心裡出現了邊界,他沾沾自喜,以為到了盡頭,實際上他只不過是看見了自以為是的涅槃!所以,他墮落了!




之所以有輪迴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希望有一個所謂的涅槃!因愛生恨,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因此,《心經》告訴我們:「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EV

EN

l

N

G


菩薩安






—世界和平—


利他的生活過好了是故事


過不好就是個笑話





精彩推薦




?

?

?

?

?

?

有關菩提心和出離心的具體修法大家可以到「智悲佛網」和「慧燈之光」網站根據自己的需要搜索。輸入關鍵字即可。會有十分詳盡而系統的教學!




智悲佛網:


https://www.zhibeifw.com/


慧燈之光: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排版:好久不見的園寶寶  


 文案:好久不見的園寶寶


圖片:三千大千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18課:天眼第一也照樣被維摩詰居士懟
你知道嗎?成就者離世時也可能很「痛苦」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