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正成:書法如今的面貌要追溯到500年前的那個拐點

劉正成:書法如今的面貌要追溯到500年前的那個拐點

近古書法的拐點

文丨劉正成

距今大略五百年前的明代中晚期開始,中國古代書法主流的創作與審美形態從翰札轉向掛軸,並延續至今。自王羲之時代之後,中國書法發展歷程中出現的最重要的拐點。

所謂「翰札」,就是文人文事書寫,從東晉前後出現的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具有自覺意義的文人書法藝術。

翰札書有幾個重要特點:

一、署名文人在文房實用中的自我性藝術書寫;

二、從文人信函、詩文箋,進而發展爲手卷、冊頁、扇面等文房書寫;

三、藝術性是依附於實用性的。

從晉、唐到宋、元的它不僅是一種書寫幅式,而且形成了一系列經典作品的主流形態,兼實用性與把玩的藝術性。

劉正成:書法如今的面貌要追溯到500年前的那個拐點

所謂「掛軸」,是非實用性的純藝術書寫,是在明代中、晚期伴隨居室建築改變而出現的觀賞性書法藝術作品。

掛軸書法有幾個重要特點:

一、裝裱後掛在居室牆壁上觀看欣賞;

二、幅面十分巨大;

三、實用性喪失,字形、點畫及其平面空間構成的視覺造型成爲作品的主要部分。

掛軸書法流行的社會原因:

一、蘇州地區製磚業發達,民居突破皇室限制而大規模建造高堂大屋,舊時客廳較爲低矮的移動屏風演變成固定的高大通屏,用以懸掛書畫掛軸;

二、安徽涇縣生産出以青檀皮爲原料的宣紙,這種長纖維原料能製造出巨大幅面的宣紙;

劉正成:書法如今的面貌要追溯到500年前的那個拐點

明末清初的社會對書畫的影響:

一、掛軸作品迅速成爲書法創作與書法審美的主流形態;

二、畫廊的商業流通成爲一種藝術職業和産業;

三、文人高雅的翰札式書法創作仍然存在和沿習,但已經不是書法藝術的主流形態了;

四、明代商業的發展,使書法藝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社會拓展,同時,市場和社會文化消費規模巨大;

五、商業化的發展,使得部分文士成為職業書畫家、商人,並被社會認可;

六、明代社會風氣奢靡,附庸風雅、賄賂、社交等社會需求巨大,促進了書畫作品的交易。畫商經營的書畫市場的主要商品,是這種純藝術書寫的掛軸;

七、面世社會的純藝術書寫高堂大軸的作品成爲了每一個書法家的代表作並因之傳世;

八、掛軸成為主流,其幅面巨量增大,導致了書寫載體與書寫工具的大變化,進而使書法創作在筆法、墨法、章法這三大技法上的適應性大變化。

劉正成:書法如今的面貌要追溯到500年前的那個拐點

筆法變糙:

一、長峰軟毫,使用羊毫、石獾、茅草等原料制筆,線條效果改變;

二、必然沒有元代及之前精緻,故需要一種全新的審美理念匹配;

三、用筆的操作方法亦完全改變,實際上是一種適應性的改變與創造。

墨法變淡:

一、元之前古人用墨喜歡又黑又亮;

二、明代造紙原料突破,青檀樹皮纖維特別長,使水墨因浸潤而出現濃淡效果;

三、書家善畫,將繪畫的用墨原理融入書法;

四、濃淡墨讓視覺空間出現更多的節奏和韻律變化。

章法變亂:

一、翰札小品的章法較為簡單整飭,但大幅下,這種章法會顯得呆板;

二、王鐸打亂字與字、行與行的等距空間關係;

三、觀眾欣賞方式改變,過去先看文義再把玩內容,此時先看整體感覺再看細節特徵;

四、作品的視覺衝擊力成了掛軸作品的首要創作法則,影響至今;

五、明末清初書法家的掛軸書法較之翰札手稿作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更高;

六、日本書法界將明末清初的書法稱為「明清樣」並加以學習;

七、這是中國書法史的拐點,影響至今五百年有餘。

劉正成:書法如今的面貌要追溯到500年前的那個拐點

劉正成:書法如今的面貌要追溯到500年前的那個拐點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尚藝書院,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劉正成:書法如今的面貌要追溯到500年前的那個拐點

主編丨汪玉琪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祁朦 周麗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甲午海戰沉艦「致遠艦」被找到,沉睡124年的兩個字讓人淚目
天下第二,如此蕩氣迴腸!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