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見證德國工藝:鋼盔是怎樣煉成的

見證德國工藝:鋼盔是怎樣煉成的

原標題:見證德國工藝:鋼盔是怎樣煉成的


張未央譯


說起德國制服,其中最有標誌性的一部分當然是頭盔。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服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象徵德國軍國主義的Stahlhelm,德語直譯過來就是鋼盔。


在德國呂貝克這家鋼盔廠外的一張桌子上,擺放著一系列展品,展示了德國帝國陸軍(Imperial German Army)的Stahlhelm頭盔製作過程的不同階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除了布和皮帽子,沒有一名戰鬥人員得到任何形式的頭部保護,設計最多的是為了防止刀傷。當塹壕戰開始後,作戰雙方士兵因為頭部嚴重創傷而導致傷亡人數急劇增加(更多是因為飛來的彈片而不是直接中槍)。法國是第一個意識到頭部保護的國家——1915年底,法國軍隊的亞德里安盔面世了。英軍也隨後效仿,有了布洛迪式鋼盔。最後帶上頭盔的才是德國人。


德國Stahlhelm的設計者是漢諾威技術研究所的施韋德(Friedrich Schwerd)博士。1915年初,施韋德完成了一項關於塹壕戰造成的頭部創傷的研究,並提出了鋼盔的建議。此後不久,他被命令去柏林。接著,施韋德負責設計和生產一種合適的鋼盔。有了英國和法國的前車之鑒,德國可以在他們的基礎上設計出更好的頭盔,當然是因為,驕傲的德國人認為其他兩種設計都不夠好。


完整頭盔的設計包括三個部分:圓頂、帽檐和護頸。圓頂是主蓋,形狀呈圓柱形,頂部有點平。遮陽板伸出來提供遮陽,保護士兵免受惡劣天氣的傷害,也作為一個延展來屏蔽碎片。護頸罩在邊緣以下展開,在頸部和耳部提供了更多的保護。


頭盔外殼是由一塊整體的鋼盤形成的,在達到最終形狀之前至少經歷了九個衝壓階段。完整的頭盔重1.08公斤。金屬是由錳、鎳、硅和碳鋼組成的,通常被稱為鎳鋼。它的厚度在1-1.15厘米,據說它是在電熱模具上加熱壓制而成,然後侵入亮漆混合物中防鏽。因此,德國頭盔成本比英國頭盔要高。


德軍頭盔的最明顯的一個特徵,頭盔底部有向外擴展的梯形線條


那麼,德國頭盔在戰場上比英國的有優勢嗎?



其實,英國的布羅迪頭盔其實也不錯。造價也便宜,英國頭盔的帽檐更寬,為防止彈片提供了良好的保護。它對視覺和聽覺的限制程度遠低於法國和德國的同類設計。從1916年3月開始,所有英國和英聯邦步兵都配備了布羅迪頭盔,沒有發現重大缺陷。美國人在1917年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英國購買了40萬個布羅迪頭盔。頭盔初代由12%的錳鋼製成,重約0.6公斤。1916年夏天生產了100萬個,戰爭結束時一共生產了750萬個。


第27營加拿大步兵帶上了布洛迪頭盔,前景是劉易斯式輕機槍


德國人一戰開始時,還不是佩戴的Stahlhelm,而是叫普魯士尖頂皮頭盔(Pickelhaube)它幾乎不能提供預防彈片火力的保護。頭盔由皮革製成,然而,1915年德國的皮革供應不足,由於英國海軍的封鎖,從海外進口的皮革被終止。德國人沒有辦法,能想到的材料都用上了,有人造皮革、硬紙板,甚至是加壓的蔬菜廢料都用來製造這些頭盔。有少量的鋼板添加進去是為了增加保護,但這還不夠。



德軍普魯士尖頂皮頭盔,可以從造型看出來為後來的設計提供了靈感


而英國的頭盔造型也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



Stahlhelm是一種更好的設計。第一批於1916年2月被運送到了凡爾登。然而,由於新設計的高成本,更換所有以前的頭盔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一些步兵單位在1917年才得到替換。



最早一批享受新頭盔的德國士兵


總的來說,德國的鋼盔設計要重得多,生產成本也要高得多,與英國的設計相比,德國的設計在彈片保護方面沒有明顯的優勢。


見證兩種頭盔在同一個場面的一張照片,圖為投降的德國士兵在給英國士兵點煙,拍攝於1918年9月18日



(更多相關圖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二戰圖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圖典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的日裔美國部隊,獲勳章最多的部隊之一
二戰結束了,為什麼這名日本兵守島29年,拒不投降?

TAG:二戰圖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