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坊間對於張恨水的第一次婚姻都流傳著哪些版本?

坊間對於張恨水的第一次婚姻都流傳著哪些版本?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關於張恨水的這次婚姻,坊間流傳著多個版本,且眾說紛紜,真偽難辨。大致說來,此事系其母一手包辦,女家是潛山縣源潭鄉徐家牌樓人,雖非名門望族,卻也是當地大戶,與張家相比,算得上門當戶對。媒人是一位本家嬸子,她們約好借看戲的機會去相親。說是相親,可雙方家長並沒有見面,而是由媒人指著遠處看戲的人群,讓張母望了一眼那個姑娘。張母的確看到人群中有個姑娘長得很標緻,以為是自己未來的兒媳,親事就這麼定下了,接著,下了聘禮,新人進門的日子也隨之定了下來。不料,姑娘娶進門,卻並非母親看中的那一個,兒子更感覺受到愚弄,十分委屈,遂有新婚之夜逃離洞房之舉。家人連夜將他從後山找回,並責以孝道,母親也流淚向他表示歉意,許他將來有中意之人,再另娶一房。張恨水既不能抗拒慈命,又有憐香惜玉之心,最後,只能默默地吞下這枚苦果。

張恨水

至於所謂「調包計」,筆者以為,基本上是民間的一種想像。根據徐霽旻的考證,徐文淑的叔祖是清代戍邊武將,以軍功被賜予正一品建威將軍;父親徐海山是源潭鄉有名的經館塾師,文才極好,且相貌堂堂。他有四個女兒,依次為徐文淑、徐蕙淑、徐荷淑、徐杏淑。徐文淑在家時曾隨父親讀書,「三百千、四書五經」都讀過,還能背誦,而且,能寫「工筆小楷,一手好字」。 她不曾留下一張照片,我們無從了解她的「真相」,但據見過她的後人回憶,她的長相雖說不上漂亮,卻也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麼丑。這樣一個女子,何愁嫁不出去,而非要採取「調包」之計?徐霽旻認為,在這件事上,張家、徐家都是受害者,問題出在媒人身上。然而,難以解釋的是,如果徐家沒有要求,那麼,媒人又何必多此一舉呢?她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呢?

張恨水與徐文淑

當時的情形既難以復原,筆者也拿不出證據說事實不像民間的傳聞那樣富有戲劇性。或許做母親的確有難言之隱,娶進門的這個姑娘,不是自己相中的那個姑娘;抑或張恨水也還沒有做好準備,接受這場突如其來的婚禮;但坊間傳說抓住這兩點加以誇張,就有了張家中了「調包計」,娶回一個「相貌醜陋」「目不識丁」的村姑,洞房內嚇跑了張恨水的故事。其實,徐文淑既不是醜女,也並非沒有文化,至於「文淑」這個名字,更非大姑子張其范於新婚之夜所賜,當然也沒有張其范教她識字、寫字,鼓勵她給丈夫寫信的情節。張其范寫過一篇《回憶大哥張恨水》的文章,其中對人們稱讚她的這兩段「閨房佳話」,隻字未提。

張恨水全家福

謝璽璋:《張恨水傳》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南征百越戰略橋頭堡,黔中郡能否站好這班崗?
從1936年到1937年,國民政府的戰略思想發生了何種變化?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