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廖凡,不凡

廖凡,不凡




記得2014年,錄製的《我是歌手》第二季突圍賽。




廖凡難得一次跨界,上台秀了回主持。




結束後,他坦言自己很緊張,「吃不了主持這碗飯」。



經紀人更誇張:




「廖凡這半個月把兩年的話都講了。」







也因此,在正式採訪以前,廖凡本人在我心中,大部分與他的銀幕形象重合:




酷,悶,硬漢。




誰知等到真聊上了,才知道廖凡也是個寶藏男孩。



這人的話匣子,也挺大!







在《江湖兒女》中,廖凡飾演「

斌哥

」,一個標準的小城鎮大佬。




一股子草莽氣,是個標準的江湖人士。





當初聽到人物設定,院長腦海中率先浮現的,便是廖凡的輪廓。




犀利透光的鷹眼,狹長的臉型,個性十足的小鬍子。




這外形撐得起鋒芒,也藏得住滄桑,是大佬的不二人選。







同時想起前不久的《邪不壓正》,廖凡在裡面演了個野心逆天的警察局長,一個可愛又迷人的荒誕反派:







一個黑幫大哥,一個警察局長,都是當「頭頭」的人,廖凡卻生生把這兩個趨同質的形象,演出截然相反的氣質。



一個義字當頭,卻日薄西山;一個意氣風發,卻陰險狡黠。




如此準確而飽滿的漸層,都被他完美駕馭了!




然而,當院長問到本人是否也是類似的「上位者」時,廖凡卻說「不會相像」。




我覺得,其實那一代人離我不是特別遠,但似乎膽子更大一些,或者是說本能性更強烈一些,更原始性,沒有被體制化那麼明顯。




所以他們做出來的事情,現在的人覺得很大膽,很出格。因為他們天生有一種反叛。




他們對於尊嚴,對於他的名譽,這個事兒看的非常重。







在描述斌哥的時候,廖凡反覆提及「大膽」「反叛」這類詞,語氣里隱隱透著幾分嚮往。




無論對於斌哥,對於江湖,還是對這次所講述的故事,他都抱持極大的熱忱去詮釋。







許多藝人接受採訪時,喜歡聊自己,聊心情。




廖凡卻不同,與他的對話,幾乎離不開《江湖兒女》。




上來第一回合的交流,他便主動反問院長,有沒有採訪過賈樟柯。




然後自顧自進入迷弟模式,開始了「廖式吹捧」:





其實賈導演特別有意思,你去看他的採訪或座談,特別好玩,他幾乎能夠出口成章,很樸實的語言,但語言邏輯性很強,條理性非常清晰,基本上你要是把他寫下來就可以發表。




跟他聊天很有意思。他幾乎不會說廢話和重複的話,片場的時候很快的就會帶動拍攝的節奏,感染力很強,讓其他的工作人員被感染到。




自己說著說著,還不自覺流露出微笑,可見是真的很愛。







一個好的導演,不會限制人的想像力。




在廖凡心中,賈科長正是這樣的好導演。




視角親民,鏡頭中都是對「人」的關注。




廖凡提到其中一個拍攝細節:





那是個群戲,斌哥回到大同,一幫老哥們兒有捧他的,貶他的,奚落他的,裡面一屋子群眾演員,都是臨時來的,都特別敬業,特別當真,好玩極了!




他拍眾生特別明顯,群像拍的特別好!

你說他怎麼能夠捕捉到這些?他不可能描寫出來……這是現場,是不可預測的。




就那種群像來回調度,順機的巧妙運用,好極了!







簡直溢出屏幕的惺惺相惜!




不僅欣賞導演賈樟柯,他還特別欣賞導演的太太——趙濤。




一般的職業演員,總會不自覺帶出表演痕迹。




「站在一堆非職業演員當中,就像拿了個手榴彈,實在太明顯了。」




趙濤卻不同,「她能夠把自己隱藏在一堆非職業演員當眾,而且是那麼合適的」。







在拍攝過程中,他與趙濤幾乎全程即興表演。




不帶排練,沒有固定模式,甚至沒有刻意對戲進行交流。




這讓院長有些驚訝:




難道都不需要培養下默契嗎?




可廖凡卻覺得,

默契不是培養的,是一種感覺。




有的人交流需要說十句話,有的人一句話就能說清楚,完全不存在廢話。




像這樣拍戲能夠一氣呵成,保持最真實最準確的狀態,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這份精鍊與通達,也體現在《江湖兒女》的正片成色中——




整部電影橫跨十八個年頭,地理層面從山西大同輾轉到新疆。




包含大量世事變遷的蒼茫感,本該複雜且難以描述。




但賈樟柯偏就有這樣的魔力,用幾段隻言片語,幾處簡單場景,勾勒一幅壯大的江湖,甚至有心力串聯以往的作品。




在拍戲過程中,廖凡還沒有太多感受。




直到後來看了正片,才發現導演是真的秀:




他幾十年來拍的所有作品,原來一直都在貫徹同一個主題,當咀嚼到這背後關聯性時,會讓人格外震撼。








廖凡最感慨的地方,是趙濤角色出場的時候:





就是在大熒幕里看到的時候,離開時那一個回頭;還有她後面穿那件《任逍遙》的衣服,你馬上會啪啪啪把前面幾部電影回閃,感覺自己看到這個人的軌跡一樣。然後你就會感慨:

這女演員真的有毒。







院長問過他,拍戲時有沒有特別難的地方,他也說沒有;反倒是趙濤,遇到的困難要多很多:




她有一場戲,要在懸崖邊冒雨騎摩托車,走泥濘崎嶇的山路,又危險又辛苦。




和她相比,自己的苦,也不算苦。




廖凡本人作品無數,還憑藉《白日焰火》走出國門,在柏林電影節獲影帝。




可現今談到戲與別他藝人時,卻能保持一顆謙虛、敬畏的平常心,實屬不易。







但實際上,「斌哥」的戲,也不輕鬆。




賈科長在片場的風格,就是話少。




覺得不滿意就重拍,又不告訴你哪兒不好,只會再來一遍、再來一遍……




直到拍出對的感覺為止。




其中有場打戲,要體現激烈的「狠勁」,拍了一遍又一遍,整整拍了兩個晚上。




直到最後,才終於拍出暴力、本能的原始打鬥感。







這般辛苦的拍攝經歷,廖凡倒有些忘了。





反而是裡頭安安靜靜的

幾段

文戲,

讓他印象深刻。




其中一段,是在小旅館裡,巧巧與斌哥背靠坐在床上,二人心平氣和說了一些話。







這段戲看上去很安靜,但張力極大。




在廖凡眼中,這一刻斌哥態度是拒絕,卻並非表面那種無情、決絕。




這個人物身上還有某種執念,使他無論落到何種境地,都要保持那份自我,那份尊嚴。




正因這尊嚴作祟,他才無法直視一個女子為自己鋃鐺入獄,並最終選擇離開。




某種意義來講,他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角色。







關於這兩人分道揚鑣的緣由,院長一度粗略概括為:




「男生與女生看待問題的區別」。




廖凡卻覺得不然。




愛情里,沒有多和少的區別,也沒有男人女人的差別。




每個人對待感情的標準,都是不同的。




斌哥的世界裡,感情只佔一部分,他還需要很多別的東西;




而在那一刻,巧巧的全世界只有斌哥,沒有別的了。




這根源性的認知不同,兩個人彼此理解,卻無法保持一致,才會漸行漸遠。




所以若干年後,

巧巧世界裡的斌哥不在了,

當斌哥下再去牽她的手時,她把手撤出了。




這也是許多現實情感的寫照,令人不甚唏噓。







想不到,那個周身醞釀江湖氣的廖凡,在聊到情感話題時,竟也如此細膩。




除了對人物的理解鞭辟入裡,廖凡也非常喜歡《江湖兒女》所呈現的時代感。




他特別提到電影中一個小心思:





(為了體現時代差別,導演)不同時代運用不同的器材,有膠片、錄像帶,大卡帶,DV什麼的進行拍攝




此外,賈樟柯慣來擅長使用時代符號,舞廳、錄像廳、葉倩文的歌、呼朋引伴的社會閑散人員……都能勾起他濃濃的情懷,讓他一下子就進到戲裡,找到當時的那種感覺。




那個遍地走獸,失序而莽撞的「江湖時代」。







聊到這兒,院長不由得一陣好奇:




時代發展到今天,江湖還存在嗎?




廖凡卻說,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江湖。




江湖裡具有自成一派的秩序方式,會形成完整的生態環境。他也無法具體涵蓋,但江湖一定一直都在的。







聽完這席話,院長也開始思考:




為什麼當初見到廖凡,就覺得他自帶「江湖氣」?




因為江湖總是遊離於體制之外,兼容並包五湖四海各界人士;比起成文的規則,更在意人性的鮮活。




而廖凡,他說話向來直來直去,充滿血性,講道理,又不喜說教,總是那般真性情,那般洒脫桀驁。




與這個周正平凡的時代相比,他太過不凡,竟如此「格格不入」。







也就不奇怪賈樟柯,為何會看上他,來演繹《江湖兒女》。




那股漂泊感與直爽豪氣,在今天大部分人身上,可能都再找不到了。




院長打心底里喜歡這樣的氣質,覺得他特別帥,特別性感,忍不住問他本人有沒有這種感覺?




這次

倒不自謙了:




「你覺得帥就行,老覺得自己性感,可能不太容易出門。」







院長:就是很性感啊,不管人還是表演!




如果你也迷上這個男人,想去賈樟柯的江湖走一走,就快點留言評論吧!





有10張《江湖兒女》電影票兌換碼,院長會在評論里挑出5位小夥伴,每人兩張票。




走心可得哦!





一個zan=廖凡耐你~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吐槽電影院 的精彩文章:

終於出一部國產爽劇,主角竟拿了反派劇本?!
又雙叒被朱一龍刷屏了…他到底有多紅?

TAG:吐槽電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