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文丨特約撰稿人 路易

編輯丨夏天

最近,又有好幾個IP劇佔領了熱播榜。

天然的話題優勢、強大的粉絲基礎、經過驗證的故事性——IP劇從一誕生,就是影視圈裡的VIP客戶。《如懿傳》《橙紅年代》《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這三部當前大熱的電視劇,無一不是經過已有的小說IP改編得來。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IP劇一上線,總有些話題,會雷打不動地進入大眾視野。


原著粉們會問:「忠於原著嗎?」

其他人會問:「故事好看嗎?」

這些問題最終都指向了一處——IP劇適合由原作者負責改編?在當下的環境里,很多人已經默認:唯有原作者的加持,影視作品在內容上才能得到保證。

看不見的角逐

有了原作者的加盟,就真的不用擔心質量了嗎?要探討這點,我們首先要聊一聊IP的改編環境。因為無論是原作者,還是職業編劇,都是要在大環境下操刀劇本的。

當自己喜愛的文學作品在電視里被職業編劇改的面目全非之後,很多書粉都憤怒不已:「這是借了我家的名字,在這裡寫新劇本吧」。 類似的吐槽,在彈幕上總會刷出成千上萬條。

吐槽的背後,是赤裸裸的行業現實。

由於IP自帶流量,影視公司面對各種熱門IP總會蜂擁而上,不過到手之後,卻未必會管原著內容。

此外,有些原著涉及敏感題材,轉變為影視作品時,必須要進行一個「合法化」的操作。而這個操作,往往會難以避免地觸及到故事的整體架構,故事本身的亮點和特色,多會因此遭到重創。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比如當前正在熱播的《橙紅年代》,原著講述的本是一個名叫劉子光的青年,從小保安一路打拚、黑白通吃,最終成為西薩達摩亞總理的傳奇故事。但電視劇卻將主角人設「偉光正」化了,為了保證審核「放行」,拍成了熱血警察與黑惡勢力鬥智斗勇的尋常劇。

除了政策,中國編劇在整個影視鏈條的話語權,也非常有限。

在美國,編劇的工作不僅僅是編寫劇本,還包括用故事創意去參與競標、推銷,說服製作方和電視台拍攝,一開始就處於核心地位。內容上,主要編劇完全掌握劇集質量和情節發展方向、風格,地位舉足輕重。反觀國內影視行業現狀,編劇往往要在創作上面對責編、製片人、導演甚至主演的各種意見,不僅薪酬低,話語權也小。

這是一個注意力會被迅速轉移的時代,為了保證足夠長的播放周期,賺回更多的熱度和收益,編劇們往往需要按照資方的要求,將本來一集就能講清楚的內容注水到兩、三集。63集的《香蜜沉沉燼如霜》被編劇曝出注水,而近期熱門劇幾乎無一能逃過「注水」魔咒。此外,遇到需要捧某個演員飾演的角色時,違背原著去給予該角色更多的戲份也是行業的又一亂象。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在這種圈內生態下,編劇最終失去了撰寫劇情的自由意志,這時不要說精準把握原著的人物和情感了,基本的故事能不能還原,都是問題。

原作者=好編劇 ?

在知悉了編劇創作的大環境後,再去探討原作者參與IP改編劇的必要性,才是現實且有意義的。

由於不同的IP在改編時因製作方的不同,所面對的具體創作環境並不一致,所以我們討論的是拿掉環境限制後,客觀意義上原作者參與改編與職業編劇作改編的區別。

在過去的這幾年裡,由原作者親自上陣改編劇本,並且市場反饋良好的影視作品並不少。例如《琅琊榜》由作者海宴擔任編劇、《人民的名義》劇本由周梅森執筆。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在對原著內容的把控上,原作者比起職業編劇,有一些天然的優勢。

面對自己親手創作出的小說,原作者在影視化過程中更願意對作品傾注心血,對小說的人物性格、故事邏輯、情感脈絡也有著更精準、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原作者在文學化創作中可能藏有一些人物隱情,這些是職業編劇並不了解的,一旦有方向上的大改動,他們往往很難在新的創作思路下,很好地銜接原故事。

不過,並非所有原作者都是天然的好編劇。

畢竟,編劇是一個有行業門檻的職位,需要「將文字轉變為鏡頭」,很多寫作者縱然文筆甚佳,卻並不具備對劇本的把控力。更多的IP作品裡,原作者充當的是「場外顧問」的角色,製片方會在關鍵的人物和故事情節上諮詢原著作者,大部分的改編都是編劇們根據自己的判斷在進行,甚至還有大批賣了版權就當甩手掌柜的原作者。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除了有影視工作基礎的少部分人,會選擇一人獨擔編劇職位外,一般的原作者即使參與劇本創造,也需要和職業編劇共同操刀,而且最終的劇本保存率並不高。比如在《羋月傳》中,導演鄭曉龍曾透露,「經過編劇協會比對,編劇王小平原創的劇本達到48%,有過大調整的有30%」。如果這些屬實,原作者蔣勝男的劇本保存率可能只在20%左右。

與此同時,職業編劇並非都是被媒體放大化的爛劇締造者,很多的優質作品其實都出自職業編劇之手。例如使原著大放異彩的《太子妃升職記》,選取部分片段也改編得很出色的《歸來》,還有雖未依照原著,但至今仍是無數人心中經典的《東邪西毒》等等。

可以說,IP改編的最終樣貌如何,是因人、因具體的製作環境而異的,沒有原作者上手就一定是好作品的結論,也不存在和原著一模一樣才是好作品的論斷標準。不過一般意義上的IP改編,能夠完美地還原已經被市場驗證過的原著,已經是表明成功的通用範式。

原作者+職業編劇

那麼在改編時,如何既獲得原作者的創作優勢,又在劇本的專業性上不失分,最終保證對原著的最佳呈現呢?

或許,已經出現的「原作者+職業編劇」模式,是目前可行的辦法之一。這類模式,一種是由職業編劇負責初稿,原作者負責修訂;另一種是由原作者構建故事脈絡、重要的人物塑造和劇情轉接,然後由職業編劇細化出具體劇本。

在《花千骨》的改編中,原作者Fresh果果和編劇饒俊採取的就是編劇出初稿、原作者修訂的模式。「這樣的方式即可以發揮我作為改編者的作用,又可以通過作者保證對小說的還原度」,饒俊如是說。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在目前看來,這種模式比起全盤交由原作者或者職業編劇的做法,確實更穩妥、也更能滿足各方要求。不過,令人擔憂的是,即便最初的劇本創作沒問題,最後呈現的影視作品,就一定會好嗎?

在美、韓、日的影視鏈條里,內容創作者不僅對內容有很大的把控權,同時也參與制作,但中國的內容創作者卻只負責劇本,碰不到製作。這種不合理的割裂已經持續的太久了,但是人們似乎並不在意,還在犯錯的道路上前行。

接下來,又有一批像《慶余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樣的新IP劇要與觀眾見面了,它們的表現會讓市場和粉絲們滿意嗎?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內容創作者,無論是原作者還是編劇,在影視行業的角色定位上,依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特評丨想要IP劇不撲街,原作者必須親自操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