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月十五殺韃子:蒙古段子對美好節日的逆襲

八月十五殺韃子:蒙古段子對美好節日的逆襲

原標題:八月十五殺韃子:蒙古段子對美好節日的逆襲



花好月圓的中秋節,在東亞古代文明繁盛之時,曾被諸多古靈精怪的浪漫傳說所點綴。可到了近代,當傳統文化趨於沒落、愈來愈多的國人只能靠打雞血來振奮精神時,她竟被一個血腥而低劣的民間段子所綁架。

隨風而逝的浪漫


中秋節的起源可以追述到蘇美爾時代

中秋節的起源,當為人類上古文明中所屢見不鮮的月亮崇拜。早慧的蘇美爾人,會在每月的初一、初七和十五,為月亮舉行崇拜儀式。而歷年10月的月圓夜,更是他們的狂歡時刻。屆時家家戶戶都會為月神獻上流著奶和蜜的豐盛供品。


又如,在斯里蘭卡島上僧加羅人的傳說中,5月、6月和7月的月圓日,竟分別是開國君主登島日、佛法傳入日和全島統一日。



斯里蘭卡的僧伽羅爾人 一樣有大量的月亮崇拜祭奠


東亞古代的先民,亦對懸在自己頭上的銀月充滿敬畏。古之鴻儒鄭玄、孔穎達皆認為,天子依禮當在秋分月圓時祭月。漢唐時期,「中秋節」這一概念尚未形成,但眾多以八月十五月圓夜為背景的瑰麗傳說,卻已出爐。如唐人相傳,風流天子李隆基在八月十五之夕暢遊月宮,暗記仙人樂舞,並在返回人間後依其音律製成了《霓裳羽衣曲》此外,唐人還因受胡族飲食習慣的影響,而喜愛吃餅。則後世月餅之出現,當與唐代這一風尚,有著密切聯繫。


及至宋代,「中秋」正式成為節日。武功不振卻又文教發達的趙宋王朝,為這個新興節日譜寫了無數風雅詩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等千古名句,皆出自這一時期。而中秋節非同一般的浪漫氣質與吉祥寓意,也感染了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元武宗就曾在公元1309年的中秋之夜,攜嬪妃泛舟池上,玩賞圓月、歡度佳節。



月餅其實是唐朝時期的胡風影響


可到了近代,中秋節卻畫風突變,與一個「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段子捆在了一起。民間相傳,元朝末年蒙古統治者虐待漢人。不僅下令每十戶人家共用一把菜刀,還往基層下派被稱作「家韃子」的蒙古兵。他們監視漢人生活,甚至霸佔婦女的初夜權。忍無可忍的漢族群眾,遂在大救星朱元璋和軍師劉伯溫的領導下,用藏在月餅中的小紙條相串聯,約定在八月十五動手殺韃子。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族大起義就此爆發,推翻了元朝統治。


如此荒誕血腥的傳聞,自然是經不起考證和推敲的。畢竟,元代蒙古族人口遠不及漢人的十分之一。根本沒有足夠人力去落實子虛烏有的「十戶一菜刀」和「家韃子」政策,更不可能有足夠體力去奪走漢人婦女的貞操。且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在奮戰多年後才推翻了元朝的。但真正值得探究的是,近代為何會產生這般大煞節日風景的謠言呢?這一切,還得從故事的主人公朱元璋說起。


元朝皇帝與妃子也過中秋節

形象大變的皇帝


朱元璋實際上以元朝的繼承者自居


堪稱勵志典範的明太祖,在北伐中原時喊出過「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但對他而言,自己的所作所為仍是改朝換代,而非什麼民族革命。故朱元璋在洪武元年的稱帝詔書中稱,蒙元滅宋是「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承認元朝確實獲得過上蒼的垂青。


元世祖的神位也被他擺在歷代帝王廟裡,同漢高祖、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聖君一道接受祭拜。而消滅了南朝的隋文帝,反被取消了入廟資格。



朱棣一系的皇帝身上有濃厚的蒙古氣息


這其實是朱元璋自信心的體現。正因為相信自家的新皇朝,能夠徹底取代甚至同化蒙古人,他才會大度地看待元朝昔日的統治。繼承了父親信心的明成祖朱棣,亦把從宋到明的歷史變遷看作長江後浪推前浪,是「天命宋主天下,歷十餘世,天厭其德,命元世祖皇帝代之。元數世之後,天又厭之,命我太祖皇帝君主天下」。


可這兩代雄主肅殺的政風,與其創製的一系列旨在加強獨裁、厲行海禁、嚴控臣民、禁錮思想的制度,卻將明朝手中的好牌一點點敗掉。立國不足百年,明王朝就鬧出了皇帝被俘的洋相,舉國之信心大受打擊。明世宗嘉靖帝繼位後,堂堂大明帝國的文化心理,竟漸漸如同一個巨嬰。


到中期為止 明朝皇帝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蒙古作風


明世宗好高騖遠,又自比堯舜。一心借中興名義來強化頹勢已現的專制機器,卻屢次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被教做人。動不動就翻牆入寇、甚至橫行京郊的蒙古人,令束手無策的嘉靖帝心態失衡。他不僅把元世祖轟出歷代帝王廟,還在寫字時刻意把「夷狄」二字寫小,企圖以耍小孩兒脾氣的手段壓制四夷。


皇帝如此,士大夫們自然上行下效。大家都競相否定元朝正統,打起了華夷之辨的雞血,並將開國皇帝鼓吹成一掃腥膻惡臭、恢復中夏文明的大救星。而民間文人,則又把輔佐大救星成就偉業的劉伯溫,塑造成多智近妖的藝術形象。



對外像巨嬰的嘉靖 對內卻是割韭菜高手


但看似幼稚的嘉靖帝,在割百姓韭菜時卻老謀深算。為防止黃河洪水北流危及大運河漕糧運輸,他特意下令加高黃河北岸的堤壩,好把洪水逼向南方。這一惡政方針,竟被其繼任者一直延續下去。導致原本頗為富庶文明的淮北,淪為水患頻仍的黃泛區,社會生態日漸惡化。當地地主到了20世紀,竟還對手下佃農享有貨真價實的初夜權!


但發明歷史與欺壓百姓,顯然不是解決邊疆危機的辦法。一盤散沙的蒙古人雖日薄西山,龍興關外的滿洲人,卻讓明王朝既丟光了江山社稷,又輸掉了服飾髮型。滿口華夷之辨的士大夫,成建制地向新征服者投降帶路。而朱元璋、劉伯溫的神話事迹,與低幼化的文化心理,則在民間悄然生根。



打雞血的士大夫們 最終拜倒在滿清腳下

雞血段子的誕生


近代的滿清在西方面前野蠻而弱不禁風


有過盛世輝煌的大清帝國,最終被洋人的堅船利炮打成了東亞病夫。沉寂已久的反滿思想,也順勢傳播開來。而強大的西方文明,則又使近代國人產生了強烈的自卑心理與文化焦慮。魯莽的義和團,出於扶清滅洋的衝動,會把使用鉛筆火柴的同胞殺全家。滿腔熱血的革命派,也想方設法要將排滿運動同恢復漢族自信心結合起來。


朱元璋與劉伯溫,遂又被抬了出來。庚子國亂之際,義和團曾借劉伯溫威名作讖詩,鼓吹仇視條約、宣布「義和明教」要把漢奸洋人斬草除根。



反滿先鋒鄒容和義和團一樣推崇劉伯溫


反滿先鋒鄒容也未能免俗。他在《革命軍》原刊本中,先斷言漢族是二十世紀世界的主人,再高呼民族革命萬歲。最後稱「劉伯溫《燒餅歌》曰,「手執大刀九十九,殺盡韃子方罷手」。而日後的南京國民政府,更是將朱元璋視作民族光復之偉人,把宣傳明太祖事迹作為提振民族精神的法寶。


至此,傳布「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外部環境已然成熟,只欠缺故事原型了。而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則在不經意間,給革命黨人來了個神助攻。



清朝時的蒙古人已經徹底淪為赤貧炮灰

原來,蒙古人在清朝統治下,已從昔日縱橫歐亞的天之驕子,淪為博格達汗的炮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受到山西商人的壓榨,還要供養數量龐大的喇嘛。而這些藏傳佛教僧侶的諸多行徑,不會比《十日談》中的天主教神父強多少。為了追憶曾經的榮光、宣洩現實的不滿,一個蒙古民間傳說橫空出世。


在19世紀的鄂爾多斯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蒙古族的偉大祖先成吉思汗,憑天縱神威建立了大元王朝。到了末代皇帝妥懽帖睦爾統治時期,每十戶漢人就要供養一位蒙古喇嘛。喇嘛們在漢地胡作非為,不僅要奪取婦女的初夜權,還要蹂躪男童。不堪其辱的漢人,遂商定在五月初五殺喇嘛造反。但卻因準備不足,拖到閏八月十五日才動手。隨後漢人擁戴朱洪武為領袖,圍攻大都。破城之後,朱洪武霸佔了已懷有元帝骨肉的弘吉剌哈屯。這位蒙古美女隨後給他生下一位太子,即後來的朱棣。



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 最早是蒙古人用來黑喇嘛的


毫無疑問,這個引人發笑的喜當爹段子,就是「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原型。無惡不作的蒙古和尚與殺喇嘛的情節,正好與反滿殺韃的雞血掛鉤,而朱洪武更是保證流量的熱門IP。經過一番魔改,一個原產蒙古、與中秋節氣質格格不入的民間傳說,便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傳播開來。


然而,人類文明畢竟已步入學術進步、知識普及的二十世紀。在時代大背景下,任何建立在編段子與打雞血之上的意識形態,都不能合理解釋歷史。更與享有絕對發言權的西方話語體系格格不入的。故而難以持久!



革命黨段子手的水平畢竟還是不如科班出身的厲害


不開竅的南京國民政府,最終丟掉大陸國土和對歷史的解釋權。其苦心孤詣建立起來的史觀,論影響力遠不如郭沫若的一根小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藝術品里的歷史:辱罵奧斯曼蘇丹的哥薩克到底是什麼人? ?
嘉靖皇帝:究竟是有能力的明君還是徒有其表的昏君?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