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給你價值8800塊的比特幣,你能生存21天嗎?

給你價值8800塊的比特幣,你能生存21天嗎?

原標題:給你價值8800塊的比特幣,你能生存21天嗎?


早晨,從福建龍岩開往北京的火車上,一個女孩正望著窗外逐漸忙碌起來的街景。



隨著列車逐漸駛入站台,攝像師問女孩:「你的挑戰就要開始了,此刻是什麼心情?」


「平淡的心情」,女孩回答,眼睛直勾勾地望著窗外。

但她內心的激動難以言表。5分鐘後,列車停靠在北京南站,女孩走下火車,終於忍不住張開雙臂擁抱北京早晨的空氣,放開嗓子宣布:「你好北京!我的挑戰開始啦!」


這個女孩叫何有病,「有病」是因為她此行來北京要做的,聽上去不像是正常人幹得出的事。


何有病同學的「挑戰」內容是:一部手機,0.21個比特幣,生存21天


對於這項挑戰,何有病還沒出火車站就立下豪言壯語。「只要還有一口氣,我也要堅持」,她望著來往的人流堅定地說。


似乎她在那一刻已經預見到此行會面臨的困難。即便如此,僅一天後,她便會感嘆初到北京時的天真。


《21天數字生存挑戰》——一個女孩和她的區塊鏈信仰


何有病同學的比特幣生存挑戰,和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來自於愛奇藝上的一部自製短紀錄片《21天數字生存挑戰》。


紀錄片講述了區塊鏈女孩何有病,靠一部手機、一個充電寶、0.21個比特幣,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生存21天的故事。這21天內,她不能接受包括攝製組在內任何人的施捨或幫助,一切衣食住行全部靠比特幣交換,並想方設法地生存下去。


這部紀錄片不僅包含了生存挑戰的艱辛,還體現了中國老百姓對數字貨幣的認識,和區塊鏈技術在生活中的現狀,是比任區塊鏈何調研和報告都更有血有肉一幅畫面。


因此《21天數字生存挑戰》連載以來,在區塊鏈圈子裡造成了很大反響,甚至引起了國外一些科技媒體的注意。

那麼何有病同學在北京經歷了哪些困難?這部紀錄片又意在為我們呈現怎樣一副畫面?就讓小探帶你一探究竟。


第一天:興奮後的疲倦


或許因為初次到北京,何有病在北京第一站定在了名勝古迹陶然亭公園。然而到了公園大門口她卻犯了難,因為公園要兩塊錢門票,但她身上一分錢都沒有,只有手機里的0.21個比特幣。



於是何有病開始和公園售票處的大爺溝通,嘗試用比特幣買門票。面對這個奇怪的請求,大爺和旁邊的大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摸不到頭腦。


「我不知道什麼比特幣」,大爺說,「我不懂,確實不懂。」


這麼一來何有病同學便沒去成陶然亭公園。8月的北京正值酷暑,天氣乾燥炎熱,何有病在室外待了一上午覺得有些口渴,因此她決定去路邊的報亭買水喝。當然了,她還是必須用比特幣。


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這次何有病決定先不說比特幣,而是從區塊鏈切入。


「區塊鏈是一種最新的互聯網技術,它是一個沒有辦法篡改的分散式記賬」,她有模有樣地開始跟大媽講解,一邊說還一邊用手比劃,「分散式記賬您懂嗎?就是記賬。」


此時大媽略顯尷尬。雖然作為報亭老闆,記賬對於大媽來說算是信手拈來,但是大媽依然聽不懂何有病在說什麼。


「我不懂,我沒文化。」 最後大媽只好擺擺手,保持尷尬而不失禮貌的憨笑。


連續兩次碰壁,何有病有些氣餒。然而她還不準備放棄,特別是中午看著攝像師吃香噴噴的拉麵,而她自己只能餓肚子的時候,她暗下決心下午一定要用比特幣換到吃的。



由於沒有地鐵票,何有病從街邊「偷」了一輛沒上鎖的ofo小黃車,並順利找到了一家麥當勞。在麥當勞里,她先迫不及待地喝了兩大口自來水,然後要了四包蕃茄醬。雖然這些著實算不上食物,但她畢竟已經一天沒吃飯沒喝水了,以至於拿到蕃茄醬的時候何有病興高采烈,都忘了問麥當勞接不接受比特幣。


詢問以失敗告終。由於太餓,何有病在附近的超市裡試吃了一塊香腸和兩個棗。這之後她沒有再去別的地方詢問,而是直接返回了麥當勞。


夜幕降臨,何有病初到北京的最後一絲興奮勁也被悶熱的空氣消磨殆盡。她手機里的0.21個比特幣約等於1300美元,或8800元人民幣。雖然手握這筆「巨款」,但她最後的庇護所卻只剩下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畢竟這裡至少有免費空調。


何有病看著手機,她多麼希望這0.21個比特幣能減少哪怕0.01,讓她買個漢堡吃。但此時她已經沒力氣去詢問了,也懶得去了。她只想好好休息。


最後她躺在了麥當勞的沙發上,蜷縮著身體,度過了21天數字生存挑戰的第一天。


第二天:心理和身體的極限

第二天何有病同學在麥當勞醒來是早上6點45分,但是店裡充足的冷氣卻早已令她睡意全無。她在洗手間洗了臉,並要了兩杯咖啡伴侶作為簡單的早餐。


隨著時間的推移,室外的溫度逐漸上升,前一晚糟糕的睡眠也讓何有病癒發的睏倦。接近中午的時候,她在一個不要門票的公園內找到一處有樹蔭的草坪,決定躺下休息一會。


剛剛躺下,何有病驚喜地發現頭頂的果樹上有野生的桃子。她噌的一下跳起來,摘下一個桃子,在衣服上擦了擦就準備吃。


「我不管了,我吃一下!」 說著何有病一大口啃下去。



或許因為桃子是生的,或許因為沒擦乾淨,或許因為咖啡伴侶和桃子發生了化學反應,吃完桃子僅過了30分鐘何有病就吐了。這導致她身體嚴重脫水,在公園長椅上昏睡了兩個小時。


醒來後,攝像師為了幫意志接近崩潰的何有病振作起來,給她看她第一天的視頻。看著第一天剛下火車時那個充滿幹勁的自己,何有病委屈地哭了,因為她從沒想過挑戰一開始會如此艱辛:一天半的時間裡,她攝入的食物只有一塊香腸、兩個棗、四包番茄醬、兩個咖啡伴侶、兩個生桃子


然而在意識到自己天真的同時,何有病也回想起了她在第一天說過的一句話,「如果失敗,就是區塊鏈人的失敗,信仰的失敗」。視頻里那個生龍活虎,說自己「來自未來」的區塊鏈女孩,似乎讓此時失魂落魄的何有病對挑戰重新燃起了鬥志。


第二天晚上何有病依然選擇在麥當勞落腳。與之前不同的是,第一天攝像師勸她看看有沒有別人吃剩下的漢堡薯條,她不屑一顧地搖搖頭;而此時她在麥當勞里伺機而動,時不時緊張地張望,等終於有一位小哥剩了半個漢堡在盤子里並起身離開,她飛速衝過去抓起漢堡就往門外跑,頭也不回,以免臉被看到。


而與之前相同的,除了依然睡在麥當勞,還有何有病手機里的比特幣。這0.21個比特幣,像是隔開何有病和現實世界的一道高牆。兩天生存挑戰結束,何有病已經嘗試用比特幣交易72次,無一成功。每當她嘗試溝通或說服人們和她交易,彷彿一切的努力都像是在對牛彈琴。


真的沒人願意幫助何有病嗎?人間未見得如此冷漠。


讓何有病如此落魄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是區塊鏈世界內和世界外的隔閡。


比特幣無法讓你生存,但比特幣社區可以


整整兩天沒有正常進食,雖然何有病鬥志尚存,但她的身體已經撐不住了。


第三天早上嘗試用比特幣買食物失敗後,何有病的身體終於到達了極限,因為血糖過低暈倒在商場中,隨後被送往醫院治療。



不幸中的萬幸是,前兩天的紀錄片在網上播出之後,引起了天南海北很多區塊鏈愛好者的注意,其中在北京的幾位區塊鏈愛好者聽聞何有病的經歷之後,紛紛趕到醫院伸出援手。


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何有病的比特幣方才派上用場。她和一位區塊鏈愛好者交易,用比特幣換了醫藥費;和另一位則是換到了食品補給。


用比特幣交換食物


依靠區塊鏈愛好者的力量度暫時過了難關,何有病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貨幣,失去了相信它的群體就失去了價值。對於她手機里的比特幣而言,任憑交易所里的價格標得再高,只要沒人願意和她交易就和一行代碼沒有區別。


由此何有病也終於找到了數字生存挑戰的正確「攻略」:她要做的不是說服路人,而是找到圈內人。換而言之,面對區塊鏈世界內和世界外的隔閡,為了生存她不能當佈道者,而是要依附於那隱藏在現實生活中、同樣信仰區塊鏈技術的人群,做一名信徒。


在這之後,何有病結束了她在北京的挑戰,隨攝製組前往深圳,而她也因為中國的區塊鏈愛好者們逐漸踏上正確的軌跡。


第七天時,何有病的微信粉絲群已經達到5個,每個幾乎都爆滿,算下來粉絲團接近2500人。這些人中有大學生、程序員、銷售經理,但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是區塊鏈技術的信仰者。


何有病的粉絲遍布中國各地,每當她到了一個新的城市就會有人「接頭」,從此她再也不怕靠比特幣行走江湖了。在深圳的一周里,何有病先是從粉絲那買到了洗面奶和化妝品,接著請粉絲幫她在優衣庫買衣服再用比特幣交換,然後經過粉絲介紹找到了挑戰以來第一家願意接受比特幣的餐廳,最後甚至用比特幣換到了粉絲訂的酒店。



第一家願意接受比特幣的餐廳


雖然挑戰規定何有病不能使用法幣,但是何有病的粉絲可以使用。自由穿梭於區塊鏈世界內和世界外的粉絲們,是連接區塊鏈女孩和現實世界的橋樑。


敢問數字貨幣路在何方

如果跳出挑戰的規則,何有病完全可以在第一天把0.21個比特幣換成8800元人民幣,靠這些錢別說是生存挑戰,她大概會活得比大多數同齡人滋潤。


我們都知道用比特幣可以隨便兌換法幣,這件事任何一家交易所都能做到。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家都用法幣買東西,沒人用比特幣,就像沒人會用股票買東西一樣


因此通過《21天數字生存挑戰》,我們除了能看出普通人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認識,還能看出目前在中國,比特幣作為投資品的價值以外,它作為一種貨幣的價值。


不僅在中國,目前世界範圍內,比特幣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投資品——投資者在交易所里低點買入、高點賣出,獲得利潤——和股票沒什麼兩樣。


作為貨幣,比特幣則面臨很大局限性。從技術層面來講,比特幣交易需要在區塊鏈網路驗證,因此交易等待的時間長,交易手續費也會隨著整個比特幣區塊鏈網路里的總交易量的變化而變化;交易越多,網路越擁堵,手續費越貴。從普及度來講,很多老百姓不懂比特幣、區塊鏈,更不會下載數字錢包、驗證私鑰,就像紀錄片中何有病遇到的大爺大媽、超市店員們一樣。


在矽谷,比特幣在生活中的應用場景要優於中國,比如有比特幣ATM機,也有各種各樣的餐廳接受比特幣,比如灣區印度料理Curry Up Now和日本拉麵Ramen Underground。但商家接受不代表消費者就愛用。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於作者


根據一份劍橋大學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有290萬到580萬的比特幣活躍使用者,這其中排除了長期持有比特幣的人。而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2017年全球69%的人擁有銀行賬戶,全球人口按74億算的話也就相當於50億人。假設使用比特幣的人里絕大多數都有銀行賬戶,那麼全球只有0.1%的人用數字貨幣消費


因此比特幣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這背後,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密不可分。區塊鏈技術在傳統行業中的應用場景,速度和安全性的提升,以及區塊鏈生態的多元化發展,是連接區塊鏈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劍橋AI報告出爐:谷歌成為全美最大AI僱主
手機是如何給你喂「電子毒品」的?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