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5歲小孩用藥不當,一生都聽不見了!醫生給你的孩子開這些葯,請主動說不!(小兒用藥八大注意)

5歲小孩用藥不當,一生都聽不見了!醫生給你的孩子開這些葯,請主動說不!(小兒用藥八大注意)

 

 


最近,央視一則公益短片,讓觀者忍不住落淚。




短片取材於真實故事,關於一個愛笑的小女孩的故事。




「 五歲聾兒:我想對媽媽說 」

 

 




小女孩說:

吃完感冒藥後,我知道聲音都在我身邊,我很努力聽,不過就是聽不到!






這只不過是一次普通的發燒,用藥不當,便要以孩子的聽覺為代價。




兒童往往生理機能尚未發育成熟,服藥要慎之又慎。吃藥前,家長要認清成分,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區別使用。




而她只是上萬個不幸中的一個,每年大約有30000名兒童陷入無聲世界!





看了這個數字,你還敢隨便給寶寶用藥嗎?

為此,我們特地總結了「

兒童用藥慎用名單

」,

如果醫生給孩子開這些葯

請主動說不!
























1. 

感冒藥


品名


注意事項


原因


小兒氨酚黃那敏


美國

4

歲以下不推薦用


含有退熱成分「對乙醯氨基酚」,與退燒藥同吃,很容易用藥過量,造成肝損傷。


偽麻美芬滴劑、美敏偽麻溶液


4 歲以下不推薦用


含有偽麻黃鹼,神經興奮劑的一種;含有右美沙芬,有抑制呼吸的風險。


小兒氨酚烷胺顆粒


1 歲以下禁用


含有金剛烷胺、咖啡因,過量服用有興奮、胡言亂語、驚厥、心律失常等癥狀。




















2. 止咳


品名


注意事項


原因


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藥


(代表產品:強力枇杷露、復方甘草片、羚貝止咳糖漿)


12 歲以下禁用


長期服用可引起依賴性和成癮性。


含有異丙嗪

(非那根)

的止咳藥


(代表產品:傷風止咳糖漿、復方桔梗枇杷糖漿)


2 歲以下禁用


副作用大,可能導致 

歲以下孩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更曾提出警告:非那根(異丙嗪)禁止作為

歲以下兒童的鎮咳藥物來使用。




































3. 退燒


品名


注意事項


原因


尼美舒利


12歲以下禁用


可造成兒童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安乃近


美國已禁用

40


為氨基比林復方製劑,容易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過敏性休克,有致死風險。


安痛定


任何情況都不建議用


同為氨基比林復方製劑,容易引起白細胞減少症和過敏性休克。


賴氨匹林


任何情況都不建議用


可引起嚴重的腦部不良反應——瑞士綜合征,出現驚厥、嘔吐等癥狀,甚至會昏迷,嚴重時可能直接導致死亡。


柴胡注射液


14 歲以下禁用


不良反應不明,有肌注葯致死先例。


雙黃連注射液


14 歲以下禁用


不良反應不明,有肌注葯致死先例。




























4 抗

過敏葯


品名


注意事項


原因


異丙嗪


小於

2

歲的兒童慎用


異丙嗪的不良反應包括煩躁、幻覺、肌張力異常等,甚至出現呼吸暫停、嬰兒猝死等。


氯苯那敏、賽庚啶、苯海拉明


2歲以下不宜使用


第一代抗組胺葯是親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易透過血腦屏障,從而抑制中樞、並有抗膽鹼能及微弱的局部麻醉作用,不良反應為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也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食慾亢進等。


鹽酸羥嗪


嬰幼兒禁用,

6

歲以下慎用


由於嬰幼兒臟器功能不全,所以肝腎功能不全者、肺功能不全者慎用。


酮替芬


3歲以下慎用


3歲以下兒童使用本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確。
































5. 消化系統藥物


品名


注意事項


原因


柳氮磺吡啶


小於

2

歲的小兒禁用


嬰幼兒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雷尼替丁


小於

8

歲的兒童禁用


嬰幼兒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比沙可啶


小於

6

歲的兒童禁用


嬰幼兒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奧美拉唑


嬰幼兒慎用


嬰幼兒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東莨菪鹼


嬰幼兒慎用


嬰幼兒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6. 抗生素類藥物


品名


注意事項


原因


慶大黴素


嬰幼兒及沒有做耳聾基因篩查的人群慎用


屬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有致聾風險。


頭孢

、培南、黴素等多種抗生素


嬰幼兒慎用


抗生素用藥安全性及有效性未確定,嬰幼兒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小兒的用藥及疾病的養護是一大問題,今日推文特附上

上世紀八十年代甘肅省中醫學校的周天心先生寫就的八大注意事項,望對醫生及家長都有所指導。




小兒時期,是人體發育最旺盛的階段。但因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不耐邪襲,容易發病。既病之後,又變化迅速,治療上稍有不當,則易引起病情迅速惡化,急趨危重。




所以我們必須認識這些特點,尋找其治療用藥規律,方能提高療效,免遺後患。



1




吳鞠通的「解兒難」




吳鞠通在《解兒難·兒科總論》中強調指出:「其用藥也,稍呆則滯,稍重則傷,稍不對證,則莫知其鄉,捉風捕影,轉救轉劇,轉去轉遠。」




這就是說,治療兒科疾病,應當根據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準確辨證,恰當用藥。在具體用藥時,又須以清、靈為貴。




二十餘年來,我通過臨床實踐,體會到吳氏的這些見解是很可貴的,但還應有所補充和完善。




總括起來說,小兒疾病的治療,應以及時、果斷和審慎為原則,用藥以精、輕、清、靈為特點。




此外,還需選擇合理的劑型,注意適當的的用法和劑量,才能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2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臨證治病的重要原則之一。

由於小兒疾病變化迅速,往往輕病變重,重病轉危,故不失時機及時診治,比成人顯得更為重要。




譬如,感冒、痢疾、腹瀉等病,在成人一般多無生命危險,而在小兒,如不及時診治,則有導致死亡的可能。




其他兒科疾病如麻疹、百日咳並發肺炎等病,這種情況更為多見。所以,一個兒科醫生,在臨證時,必須牢記及時診治這一原則。




3




「審慎」用藥




治療小兒疾病,要求在及時的基礎上做到果斷和審慎。

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臟氣清靈,所謂「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是也。




基於這種特點,小兒對藥物的反應比較敏感,用藥稍有不當,就會損傷臟腑功能,使病情加劇。所以,

小兒用藥,必須在及時的基礎上做到審慎,萬萬不可魯莽從事,對於危重小兒更應如此。




如龍膽草、大黃、苦參、甘遂、大戟、芫花之類,其味大苦,其性大寒,用之過量,則有害於中焦生髮之氣;




烏頭、附子、乾薑之類,其味大辛,其性大熱,雖能壯陽溫十二經,但用之太過,則有耗陰傷血之患;




有劇毒的砒霜、巴豆、馬錢子、輕粉之類,在應用時更要慎重。




然強調「審慎」用藥,絕不是優柔寡斷,畏縮不前,放棄必要的治療。「有故無殞」,有是證必用是葯,這是問題的又一個方面。




也就是說,

除了「審慎」的一面,還有「果斷」的一面。即患者倘有一線希望,就應急其所急,痛其所痛,果斷用藥,絕不可因審慎而坐以待斃。






4




小兒用藥以精、輕、清、靈為特點




根據小兒的病理特點,在用藥時,必須掌握「精、輕、清、靈」的原則,和其他有關問題。




所謂精,即選方用藥宜精,藥味宜少,以便藥力集中。




所謂輕,即藥量宜輕,中病即止,不可過劑。




所謂清,即取氣味輕清,以疏通氣機為要,且易於吞服。




所謂靈,即施治投方變通靈活,不能墨守成規,拘泥古方。




此外,治療小兒熱性病,應顧護津液;治療積乳停食,應當照顧脾胃;若疏風解表,需防辛散傷陰;補虛時,則需防滋膩生痰。




凡此種種,如用之不當,均可影響療效和健康的恢復。




還需補充的一點是,

治療應採用內外結合的方法,能外治收效的,可盡量用外治法,而不採用內服藥。




5




重視傳統療法





小兒疾病的治療方法頗多,其中以藥物治療最為常用。但小兒服藥較為困難,常常因不能保證服藥以致半途而廢。為此,還

需重視應用推拿、針灸、捏脊、割治等中醫的傳統療法




這些方法不但可以彌補服藥困難造成的不足,而且對多種疾病,如高燒抽風、急慢性腹痛、腹瀉等,亦能收到迅速的療效。






6




不要濫施補藥




藥物的性能皆有偏盛,濫用或過用,都可產生不良後果。




小兒生機蓬勃,只要哺養得當,護理得宜,自然會正常發育生長。




所以,對於無病的小兒,不可妄投補劑。即使體弱有病的患兒,亦應辨證用藥、不宜濫施補藥。濫用或過用,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即使是大補元氣的大參,若用之不當,亦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因此而喪生。古人云:「人蔘殺人無過」,此之謂也。




7




酌情選取劑型




小兒常用的藥物劑型,以湯劑為主,另外還有丸、散、膏,丹、錠、片、糖漿、沖劑、針劑等。




湯劑滌邪最快,能隨證加減,應用靈活,一般說來,療效較高,故臨床使用較多。




丸劑的作用比湯劑略緩,多用於慢性疾病。但有一種形如小米的丸劑,如六神丸、驚風丸、七珍丹等,用量少,見效速,也便於小兒服用。散、錠、膏、丹等劑型,內服與外用都較方便。




片劑、糖漿(如板藍根糖漿)、沖劑、針劑(如黃芪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採用。




總之,小兒用藥,多種多樣,臨證時可根據證情和條件,酌情選取,不可膠柱鼓瑟。




小兒服藥方法與成人亦有不同,口服藥一般以少量多次為宜。




湯劑力求濃縮,還應適當加入矯味品,以免引起嘔吐。




丸、片劑不便患兒吞服,多需研末用開水沖服。有些藥劑,可混入乳汁、粥湯內,以便服食。




對一些輕證和慢性疾病,還可採用以葯代食的辦法,如用山藥、白扁豆、薏苡仁和大米同煮粥服,可治腹瀉;葶藶子、大棗同煮,棄葯食棗,可治痰鳴等。




昏迷患兒不能服藥者,可用鼻飼法給葯。




8




小兒用藥劑量宜輕






小兒用藥劑量,一般比成人為輕,但亦不宜過輕。

若病重葯輕,不但難收佳效,且易貽誤病機。當然亦不可病輕而葯重,如此則反傷正氣,同樣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我在臨床實踐中體會到,小兒用藥量的一般規律應該是:




新生兒用藥量小於成人量的三分之一;一月至一周歲的小兒用藥量大於成人量的三分之一;




一周歲至三周歲的小兒用藥量小於成人量的三分之二;三周歲至七周歲的小兒用藥量大於成人量的三分之二;




八周歲以上的用藥量相當於成人量或略小於成人量。




好物推薦:暖宮驅寒/除濕助眠—三年老薑研製泡腳粉(45元,36g*21包/盒)







本文來源



央視新聞《因葯致聾女孩的無聲訴說》;


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讓兩歲以下幼兒遠離「異丙嗪」》;


冀連梅:2歲以下兒童禁用復方感冒藥;


丁香媽媽兒童用藥黑名單;


《中醫醫論醫案醫方選》,


由中醫思維+編輯整理。




領10元現金券再下單更划算

(滿100元可用)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訂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奇葩的教育——中醫
你能想像嗎?跪著竟然可以養生,而且效果驚人!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