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生活中有最好的教育資源

生活中有最好的教育資源

上周,颱風「山竹」變身輿論焦點,其登陸我國東南沿海之際,導致廣東全省學校停課。

但停課並不意味著停學,不少家長藉機給孩子上起颱風「啟蒙課」,幫助其了解相關注意事項和如何應對停水停電等突發情況。佛山市禪城區玫瑰小學複課後的第一課,則是為全校學生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向他們詳細講解颱風特點、危害及如何正確應對颱風。

教育家杜威一直提倡「教育即生活」,並指出「最好的教學,是牢牢記住學校教育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必要聯繫,使學生養成一種學習態度」。的確,好的教育不是憑空而生的,一定是根植於生活的日常,通過教育者的適當點撥,讓被教育者豐富知識、打開格局。教育其實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生活中蘊藏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否將教育資源轉化為教育內容,首先看教育者是否有關注大地、觀察生活的意識。

好的教育就像蘇東坡那樣,「全不揀擇,入手便用,如街談巷說,鄙俚之言,一經坡手,似神仙點瓦礫為黃金,自有妙處」。而將教育素材轉化為真正教育的關鍵,則是「但要人熔化耳」——一個「熔化」,道出了蘇東坡與不敢「題糕」的劉禹錫之間的區別;一個「熔化」,道出了教育的奧秘,即無外乎從生活中就地取材,使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但凡優秀的教育者,不見得擁有多麼高深的教育理論、多麼複雜的教學方法,但總能做到教育與生活不離不隔,善於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寫出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教育佳話。

遺憾的是,許多教育者並未像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那樣,在思想上做好準備,相反忽視了生活中豐富的教育資源,錯過了寶貴的教育時機。《廣州日報》日前就報道,在第五屆廣東省網路宣傳周期間,《2018中國兒童網路安全調查報告》發布。報告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學生會和父母因手機使用時間產生爭執,從而影響親子關係。其實,如何使用手機、怎麼管理時間,尤其是藉助手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都是有價值的值得探究的話題,更是信息時代必須上好的媒介教育課。父母在孩子使用手機、電腦時講一講使用之道,有助於孩子正確看待電子媒介。如果父母不自知,不妨與孩子共同尋找正確使用電子媒介的方法,這一過程本身對孩子成長就大有裨益。

而今,我國許多家庭在物質條件上越來越優渥,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一心為孩子尋找優質的教育資源,但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難以滿足所有家庭的需求,也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問題是,優質教育資源到底在哪裡?最適合孩子的教育從哪裡來?是一味追求所謂的名師名校,抑或一心將孩子送到發達國家留學?答案不言自明,就在於教育者能否從多彩的生活中汲取適合的教育素材,親子能否共同發掘蘊藏在生活表象下的多種技能、多學科知識,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換而言之,教育無處不在的背後,是教育者要有強烈的自省意識、就地取材意識,應抱著開放的學習姿態,做好自身的教育儲備。從現實來看,教育者尤其是父母還有很多功課要做。《中國青年報》日前通過體育界業內人士之口指出,中國家庭在對待孩子參與體育運動的問題上很容易走兩個極端,要麼是不重視、沒要求,要麼是功利心太強,大多數中國家長仍然並不清楚體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究竟何在。其實,國外著名高校無一例外地青睞體育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揭示了體育塑造人生的意義。

因此,包括教師、家長及其他社會公眾在內的教育者,都應該勤於自省、努力學習,深刻體會「熔化」一詞的內涵,學會將教育融入生活,讓生活反哺教育。各個主體若心往一處想,則有望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為孩子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在不久前閉幕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

而在眾多主體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更要在提升自身素養、為孩子做好榜樣的同時,善於從生活細微處以小見大,開闊孩子視野,激發其學習興趣,講好「人生第一課」。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24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北京石景山黃庄學校砥礪走過20年
「童心與傳統——國畫大家楊永青少兒故事插畫展」開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