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外國人也在為失業焦慮?

為什麼外國人也在為失業焦慮?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688-國外失業焦慮




作者:酸奶沒泡沫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2018已過去四分之三,在

金融危機過後的第十個年頭

,全球經濟基本從創傷中恢復。隨之改善的,還有曾讓人感到絕望的

失業率




2017年,全球失業率降至5.6%

,略低於危機前水平。中國近幾年官方公布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4%-5%左右,但每次數據公布都會引起很大爭議。確實,

近年來,每年近千萬的失業人口

(包括「畢業即失業」的應屆大學生),已然成為國民心上的一道疤。




但這道疤並不僅僅是中國獨有的。無論是在儘力避免負增長的發達國家還是在悶頭髮展的第三世界國家,

就業問題永遠是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一起來揭一下幾個國外地區的「就業傷疤」。












歐洲:懶人反比勤人富




近幾年,

歐洲經濟疲軟

,失業率也一直高居不下。




過去8年間,歐盟國家失業率都有所上升,多集中在5%-10%區間內。其中情況最嚴重的當屬

西班牙和希臘,甚至超過15%




西班牙和希臘高高在上




那麼歐洲總體失業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什麼?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

歐洲失業補貼率較高

,導致失業人群缺乏足夠動力去找工作。據歐洲統計局網站,歐盟國家失業人群每年可獲得高達

9000歐的失業補貼

,足以維持失業者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出現了失業補貼高於薪資的情況,影響了勞動力市場的正常運轉。




失業也不慌嘛




而且在一些國家,補貼政策有效期很長。

西班牙最多可領取24個月的補貼金

,而丹麥的補貼期限更是

長達四年

,且金額並不遞減。同為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就屬於低福利社會,失業補貼只會維持半年。




其實給難民的福利也不差




歐盟國家之所以提供高額失業補貼,除幫助失業人群維持生活,亦是為了

減少收入差距

,減輕收入不平等

。但福利政策的豐厚一定會影響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既然找工作也不會比領取救濟更富裕,那麼他們就寧願選擇失業領補貼。




但失業率高並不是只有這一個原因。




就業率和經濟增長率常常並肩而行

,相愛相殺。經濟增長滯緩可以說是歐盟失業問題的罪魁禍首。




雖然有時也在上漲但是增速很慢




過去的20年,

幾乎所有工業大國都經歷了失業率的增長

。尤其對於七國集團(G7)來說,糟糕的就業狀況已經持續了很久。




這一情況是由一系列不良的外部條件造成的:




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逼迫各國政府採取緊縮財政的措施,

投資變得困難,投資回報率也相當堪憂

,為大規模失業留下了第一個伏筆。




即使危機過去,與美日相比,

西歐國家經濟增長較緩

。由於缺乏對高新技術研究投入,歐盟經濟難以找到新的增長點,再經歷了後來的

伊拉克戰爭、幾輪流行性疾病、反恐戰爭

等,讓尚未真正完成一體化的歐洲國家舉步維艱。




難民問題也讓歐洲頭疼




十年前那場

金融災難

又拖慢了歐洲前進的腳步,還使一眾南歐國家深陷主權債務危機,

失業率早就已經不是要優先考慮的目標了

。除了經濟火車頭德國將失業率始終控制在8%以下外,其他歐洲國家的就業情況都不容樂觀。




 


 




印度:底層大軍沒工作




與陷入老齡化且經濟增長乏力的歐洲國家相比,

印度

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對比。印度

青年在勞動力中佔比超過一半

,已然掌握了經濟騰飛的先機,作為世界新興市場的背景也讓這個國家的內部市場不容小覷。但

就業問題若不解決

,印度這個養著全球1/6人口的國家就會從盡享「人口紅利」變成背上人口負擔。




現任

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曾許諾

:執政黨將創造

1000萬個就業崗位

,但現在印度就業市場的前景並不樂觀。莫迪政府上台之前的2013-2014財政年度,

印度的失業率是4.9%

,而在上台之後的2015-2016年失業率達到

5%




我們也要改革促發展




如今,

2600萬印度人沒有正式工作

,規模幾乎相當於澳大利亞的總人口。但同時,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又相當不錯,自2014年和中國交錯以後,

一直維持在7%以上的高增長,力壓中國一頭




等著活計來干




高增長下卻沒有實現高就業,主要原因是印度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

發展高端服務業

來實現的,附加值極高,卻不需要太多工作人員。能夠製造大量工作崗位的

中低端製造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只有17%

,而且隨時面臨產業轉移和被國家淘汰的危險。




也就是說,當印度經濟高速增長時,

帶來的就業崗位數量仍然有限

;但經濟稍微下滑時,卻會有大批人口陷入失業。




不過印度也在改變這一狀況


通過各種在政策武器


讓盡量多的企業直接在印度設廠招工




但莫迪似乎沒有注意到這個現實,上台後反而一直在

鼓勵初創企業

。政府對非正式部門投入了大量貸款和政策扶持,使

超過80%的勞動力都擠在非正式部門

。但真正擁有巨大就業增長潛力的是公共部門,但印度

公共部門目前僅僅容納了不到10%的勞動力

。事實上,初創企業死亡率極高,而且往往不會是重資本勞動密集型行業,根本無法提供穩定的高就業率。




印度青年在參加創業培訓




結果也確實印證了這一點。印度政府推出的「創業公司行動計劃」,意欲通過扶植初創企業,在2020年以前新增180萬個工作崗位。但據統計,

現在經政府批准的5300個初創公司只創造了40000個崗位

,預期目標根本無法達成。




最後,即使

科技型初創企業蓬勃發展

,也怕是只會更加惡化印度的高失業率問題。




雖然能創造巨大的財富


但與不成比例的失業和農村人口並存


不太可能導向共同富裕




科技的不斷發展意味著知識密集型產業比重的增加,

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缺口會越來越大

。但印度大量的失業人口來自農村,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和中國闖蕩城市的

農民工

一樣,出路是低端服務業,而非高附加值服務業。




科技發展帶來的

機械化、AI的廣泛應用

等,又在低端產業中逐漸

剝奪本來依靠人力的工作

,形成惡性循環。




機械會逐漸取代中低端的加工業嘛?


 


 


 


日本:老人更應當自強




控制住失業率

的典型可能很多人都想像不到,那就是

日本




2017年

的日本仍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但相比2010年,

經濟總量降幅高達14.53%

。但令人稱奇的是,日本的失業率並不高,在

2018年5月甚至達到25年來的最低水平:2.2%

。日本的工作

求職人數比率(job-to-applicant ration)是1.6

,即每100位求職者面臨著160個空缺崗位,幾乎不擔心失業問題。




日本失業率預測值和公布值都很低




為什麼日本的失業率這麼低?一個原因是日本的

終身僱傭制

(雖然正在瓦解)。

在終身僱傭制下,正式全職工人(多是男性)幾乎不會體會到失業的滋味。就算在經濟困難時期,公司也會

盡量避免裁員

。在1974-75年的經濟衰退期和1980年的增長停滯期,

數十萬的冗餘工人仍舊領著薪水

,享受著政府的各種補貼,只不過大多被轉移到了公司的不同部門。




第二個原因是

產業構成

。日本

自由職業者、個體經營和家庭經營

比重較大,只要社區仍在運轉,這些提供內部服務的工作人員就不太容易受到外界經濟景氣與否的影響。




日本的家庭餐廳




另外,儘管日本的經濟增長遲緩,其

經濟依然頗具競爭力

。近年來,日本很多昔日巨頭不斷衰微,但最終

往往有人來買單

,比如富士康收購夏普,美的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等。這些耄耋之年的企業之所以還有人要,原因就在於它們仍然具有

品牌價值,持有大量珍貴的專利

,被外界詬病冗員太多、企業辦社會的日本大企業,還有一口老本可以吃。




但是在失業率低這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日本就業市場並非沒有問題。安倍經濟學推出以來,

對經濟的提振作用著實有限

,三個就業問題深深拖累著日本經濟。




一是

兼職員工數量實在太多

。據日本總務省數據,日本企業非正式員工數量為2007萬人,

佔總員工數量比例高達37.64%

。在增加企業用工靈活性的同時,這也會造成一系列問題。《金融時報》曾報道,一在咖啡店兼職的學生在連續十一天高強度工作後精神失常。還有案例顯示,日本許多便利店通過規定營業指標,

迫使兼職員工長期加班

,激起員工逆反情緒。




兼職也是雙刃劍




依照安倍經濟學理論,

企業在獲利時理應給員工加薪

,同時僱傭更多員工以擴大企業規模,進而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但由於僱傭正式員工需要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為了規避這一筆成本,

日本企業傾向於使用大量臨時工填充崗位




隨之而來的就是第二個問題:

企業打死不給員工加薪

。「工資上漲」是安倍經濟學成功的重點,只有收入多了或是工資上漲預期增加了,消費意願才能提升,才能帶動內需促進發展。然而日本勞工的薪資總是上不去。




總體來看日本企業不是沒錢給員工漲工資。

日本企業當下的利潤率在14%左右

,為2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外,日企員工眾多,工會應當掌握加薪主動權。但事與願違的是,

創造較多就業機會的往往是中小企業

,他們規模小、工資低、生產效率低下,和能夠依靠品牌效應繼續維持高生產率的大企業不可同日而語,

它們是沒有錢給員工漲工資的




壓力還很大




這一點,和印度的情況剛好相反。




第三個問題是隨著

人口老齡化

,企業面臨

巨大用工缺口

,不得不將高齡人群視為寶貴的勞動力資源。日本65歲以上的高齡者中,有10%以上仍在工作。尤其是年輕人人口凈流出明顯的邊遠地區,如北海道、南九州等地,

從機場員工到拉麵師傅,大多是白髮蒼蒼的老者




上了年紀的工人正埋頭修補衣物




善於給自己加油鼓勁的日本人,甚至

把老而打工變成了一種美德

,在全社會宣傳。長此以往,日本的

勞工穩定性將大大下降

,員工創造的附加值也會變低,雖然這也是老齡化環境下的最好選擇,但也是政府不能承受之重了。








某些問題產生的形式或許千差萬別,但不變的是

問題總是會在那裡

。就業問題永遠不會消失,但如果解決得好,國、民、經濟,皆大歡喜。




以上三個地區的失業就業問題,希望能給中國的未來做一個借鑒。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家:巴西  |  泰國  |  印度  |  日本  |  越南


省區:安徽  |  廣西  |  河北  |  河南  |  山東


城市:廣州  |  蘇州  |  杭州  |  黃石  |  玉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歐洲的危機已經深重到這個地步,連大佬都翻臉了
茶葉的原產地中國為什麼已經比不上國外了?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