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9年前的中秋之夜,毛主席回到母親的靈前,痛哭失聲

99年前的中秋之夜,毛主席回到母親的靈前,痛哭失聲

原標題:99年前的中秋之夜,毛主席回到母親的靈前,痛哭失聲


對大多數人來說,中秋本是團圓日,但對毛主席來說,卻有著不一樣的滋味。


毛主席生於湖南湘潭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母親名叫文七妹,勤勞節儉,純樸善良,在毛主席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給予了他最大的關愛,也影響了毛主席的一生。



毛主席曾在給同學的信中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我的母親便屬於第三種人。」毫無疑問,母親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尊敬的人。

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因積勞成疾,不幸逝世,年僅52歲。


當時,毛主席正在長沙組織起義,聽到這個噩耗後,當即淚流滿面,連行李也沒有收拾就往家裡趕。3天後,即10月8日,正值中秋節,毛主席終於趕到了母親的身邊。


當天晚上,毛主席為母親守靈,想起來母親的種種回憶,禁不住痛哭失聲。如果說自己最對不起誰,那麼毫無疑問就是母親,自己一直都希望能讓母親過上好日子,而母親卻沒有等到那一天就永遠地離開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世上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此!



毛主席拿來紙和筆,邊流淚邊為母親寫下了一篇《祭母文》——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餘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一則盛德,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凈之風,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身心表裡。五德犖犖,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精神痛苦,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傾地一角。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病時攬手,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各務為良。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或多勞瘁。大小親疏,均待報齎。


總茲所述,盛德所輝。必秉悃忱,則效不違。


致於所恨,必補遺缺。念茲在茲,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春輝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盡此一觴。後有言陳,與日俱長。

尚饗!


此後,為了革命事業,毛主席再也沒有回到母親的墳前。直到整整40年後,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終於又回到了故鄉,第一件事就是去為父親母親掃墓。在父母的墳前,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三個躬,停留了好久才離開。



回到母親的卧室後,毛主席睹物生情,再一次潸然淚下,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母親頸上生了一個包,穿了一個眼,只因為那個時候……如果是現在,他們都不會死的。」


1976年9月8日,又是一個中秋節。已生命垂危的毛主席靜靜地躺在床上,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或許,他又想起了母親,想起了57年前那個中秋節。


第二天凌晨零時十分,毛主席與世長辭。


此時,中秋夜的一輪明月尚掛在天上,或許在照著毛主席與母親重逢的那條路。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ashaohua1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東條英機有個孫女,比他更無恥,說的話毫無廉恥,毫無底線
這個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三年後在印度被雷劈死了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