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寫作的路,最終都會通向我們自己

寫作的路,最終都會通向我們自己

寫作的路,最終都會通向我們自己

我常在想,如何通過熟悉的文字,創造出不一樣的詞句、段落、文章,而從中獲得滿足感。

因為在作品未完成時,永遠不知道呈現出來的會是什麼。但在寫了足夠多的文字後,就會開始回頭看自己寫過的文字,

裡面的不同時刻的內容,它留下了些什麼,當再次翻看的時候,能不能從中找到當初沒有發現的東西。

寫作是想像、創造、記錄、勞動等一系列的集合運作。當你把某件眼見的小事如實地通過文字描寫出來時內心的涌動,

當你創造出一個角色和一個故事時的悲歡,只要你稍加留意,便可從寫作中發現更多被忽略的細節。

------編者按

先了解自己,再去理解別人

寫作牽涉到學習留意和傳達正在發生的事。若你問我,我會說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是我們全都在這裡,這些文字中;

至於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我們並沒有對彼此大吼大叫,否則我們大概會像兩隻寵物狗一樣隔空狂吠:

「啊!困在這個鬼地方!都是你的錯,都是你做的好事......」就如羅伯·史東所言,寫作是從人們的磨難中發現真意。

但如果你沒有心存尊重,便無法做到。若你只看得到人們身上凌亂或華麗的衣著,你的判斷力將會錯得離譜。

寫作的人是一個旁觀者,雖然像兒歌《山谷有個農夫》里的乳酪般孤獨,但仍決定用紙和筆記錄一些實況。

雖然置身事外,但你能通過自己的望遠鏡放大觀察一切。你的任務是清楚地呈現本身的角度和觀點,並看出人們真正的本質。

要做到這點,你必須儘可能懷著體諒之心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才能了解他人。

這件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我的叔叔班在二十年前寫給我的一封信里說:「

有時你遇到某人,無論其年紀或性別,你都很清楚對方是宇宙萬物中獨立運作的一部分,而你的內心也有那樣的一部分,不斷運轉著。

當雙眼的遙控器咔嗒一聲按下,你便聽見同類的熟悉言語響起,這就是了——你理解他們。」

這正是我的意思:你希望讀者在開始了解你筆下的其中一個角色時,雙眼控制器也會隨著對這個角色的理解咔嗒一聲按下,

但若你沒有先理解自己,就不可能精確呈現一個角色,讓讀者得以理解他。

用寬容和理解的態度看待小孩,相對比較容易,尤其是對自己的小孩,特別當他表現很有趣或可愛時,即便他傷到你的感情。

而寬容看待花栗鼠之類的生物,甚至相當清晰地看見它,目睹它的真實生活就在你腳邊或至少在較低的樹枝上進行,

了解這種活生生的動物如何為自己的日常事務繁碌,聆聽它尖銳高亢的嘰喳聲,而不光是看到它的可愛,相對來說也比較容易。

我不希望自己聽起來太博愛,但在那些時刻,你會感覺自己和花栗鼠一樣,都是宇宙萬物的一部分。

我想我們若能暫時拋開自己的理性判斷,會更多地感受到這點。理性判斷似乎隔阻了萬物一體的認知。

因此我們能有效率地運作,較穩妥地處理日常事務,準時算好稅單繳錢。但當你看見——真正到——一名警察,你還是可以懷著萬物一體的胸懷去觀察他。

你會看出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跟所有人一樣有煩惱和痛苦,而不會以警察所待變的暴力、混亂、危險等鮮明形象看待他。你會一視同仁地接納他。

目前要你同樣用這樣客觀的體諒看待自己,顯然比較困難。練習會有幫助。最初幾天你可能會覺得不習慣,但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會稍有進步。

我正慢慢學習把自己極度莽撞的心提升到這個客觀善待自己的境界,好讓我能放開胸懷,以尊重的態度關照其他事物。

不妨試著將你的心當成一條任性的小狗,而你正訓練它在報紙上如廁。當它在地板撒尿時,你不會將它一腳踢到鄰居的院子里,而會繼續把它帶到報紙前。

所以我不斷嘗試平和地引領我的心,以尊重的態度去看、去描寫人、事物的本質。若我不學會這點,我想我會一直有所偏頗。

我真心認為,要成為寫作者,你必須學會尊重。否則你為何要寫作?又何必在這裡?

學會心懷敬畏地去寫作

不妨將尊重視為敬畏、泰然的氣度以及開闊的心胸。反過來則是遲鈍、封閉。

你不妨回想有時讀完一篇散文或一首詩時,當下感到自己被它所呈現的美、洞見或對某人靈魂深處的一瞥所震懾,

就在那瞬間,一切似乎都完美契合了,或至少有了意義。我想這正是我們身為寫作者的目標:

即幫助其他人感受到這種驚奇與震懾——請原諒我的狂妄——重新以全新的角度看世界,看見那些能令我們驚訝的一切,那些闖進我們局限的狹小天地的事物。

當你做到這點,便會感到天寬地闊。不妨跟一個會不停驚嘆「哇!哇!快看那條臟狗!快看那棟燒光的房子!快看那片紅色的天空!」的小孩一起閑逛。

小孩指什麼,你就跟著看什麼,你也會隨之留意到許多事物,甚至不禁感嘆:「哇!快看那排高得不得了的樹籬!快看那個好小好小的寶寶!快看那片黑得嚇人的烏雲!」

我想我們在人世間正應該如此——泰然自若並心懷敬畏。我書桌前的牆上貼著一首波斯神秘主義詩人魯米的詩:

神的喜悅從一個無名的盒子轉到另一個,

從一個小室移到另一個。

就在雨水滲進花圃,

玫瑰嫩芽破土而出時。

如今它像一碟米和魚,

如今懸崖覆滿藤蔓,

如今駿馬已經上鞍,

它藏諸其中,

直到有天轟然蹦出。

去感受,周圍的小事帶來的希望

你能從留意世間萬物中得到極大的喜悅。你可以仿效華茲華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看待萬物的開闊胸懷,即眼見得萬物皆具有神聖的內在本質,是上帝隱含其中的表徵。

或者你可能不會將萬物視為神聖,把世界萬物的外在視為表面看得見的徵象,內在則蘊含肉眼看不到的上帝恩典,但這並不表示你是個粗俗無用的人。

只要願意,每個人都能夠對大自然和人類心靈的美麗與苦痛感到驚嘆,也能捕捉到其中包含的細節和微小差異。

若你開始四周留意和觀察,便能真正看見並有所感受。當我們看到令人訝異的事物,並儘可能如實、坦誠地描寫它,它便能給予你希望。

於是你四處看看,驚嘆地說,哇,又是同一隻知更鳥;那個婦人又戴紅帽子了。而戴紅帽的婦人便跟希望有關,因為即使帽子大得蓋到脖子,她依然每天戴著那頂奇特的紅帽走去鎮上。

在你想像中的拍立得照片里,這些景象之一可能朦朧出現在右下角;起初你甚至不知道它也在照片中,但最後它竟然勾起你內心深處的某種情緒。以下是蓋瑞·斯奈德(美國詩人)的一段詩句:

水面的漣漪——

是水中銀鮭游過的痕迹——

不同於

輕風吹過的漣漪

這段詩句雖然不到三十字,卻使得漣漪再次清晰鮮明起來。我有一卷西藏僧侶吟誦真言的錄音帶,八個字一遍又一遍連續重複一小時,但每一遍給我的感受和體會都不同。

絕對沒有一遍會讓你覺得他可能邊瞄手機邊想:「老天,才過了十五分鐘。」即使四十五分鐘過後,他的吟誦依然清晰分明,直到最後一個字。

但生命中的大多數事物並不見得會這麼單純明確,而生命之歌的每一節也不見得都被賦予如此全面的專註。但那種專註是一種獎賞。

全神專註於自我以外的某樣事物,是理性的強力解藥,因為理性經常只考慮到自我——

以如此狹隘和私心自戀的態度看事物,自我封閉,不給予任何人希望。

圖 / 網路

文 / 安·拉莫特

免責聲明:圖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瘋狂小說寫作平台正在升級, 寫作訓練營正在進行中,可加微信 cmyyzs 諮詢(備註寫作)|關注公眾號 唐糖小君寫作課 掌控平台最新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