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當食品安全遇上「區塊鏈」,社會治理方可實現共治、共益

當食品安全遇上「區塊鏈」,社會治理方可實現共治、共益

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需要有效調動各方力量。在這一問題上,全球安全食品生態建設協同中心做出了前瞻性探索,其推出的共治共益體系(以下簡稱SPGS),通過重塑消費者責任和信任、包容多元化標準、推動參與式保障體系、引入區塊鏈技術、理順各方利益分配機制,來實現食品安全治理的共治共益。2018年1-4月,課題組對此進行了持續調研。

原文 :《以共治共益推動食品安全社會治理》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周立/教授 李彥岩/博士生

圖片 |網路

共治

調研表明,SPGS責任體系,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推動食品安全治理的社會參與:一是從組織架構上,確定共治主體的責任邊界和權力邊界;二是從技術上,使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分散式組織,和多中心弱監管與中心化強監管協同,督促各類群體忠實執行SPGS責任體系;三是從文化上,重塑消費者責任意識,通過消費者的「用腳投票」,來倒逼食品行業革新。

釐清多元主體的責任與權力邊界

食品安全治理的社會參與,是一種集體行動。集體行動常常面臨搭便車困境,如何化解這一困境?SPGS責任體系在組織架構設計上,首先確定了各類共治主體的角色和位置,明晰責任、發揮專長、束縛權力。食品安全管理十分複雜,不僅在行動上參與主體眾多,在專業需求上也包含了自然科學專業和社會科學專業,如何在發揮各類主體優勢的同時,釐清責任邊界和權力邊界,是設計組織架構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SPGS體系的發起人——全球安全食品生態建設協同中心,是在北京共仁公益基金會和安全食品共益基金會的管理下運行的,這保證了資金來源、管理的專業性,也導向了資金使用上的公益性和共益性。該體系下設有如下組織:專業委員會、消費者委員會、SPGS指導委員會、安全食品消費者教育學院(已經舉辦四期培訓)和30個地方分中心(已經在青海、雲南、甘肅、北京、山東等地建立分中心),這些機構分別發揮各自專長,在自身機構邊界內運行,彼此間定期開展交流。專業委員會下屬生產、加工、服務、休閑旅遊、文化教育、歷史傳承和其他分委員會,負責把傳統的優秀標準和有效措施內化於SPGS體系之中,並設置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最大程度地吸取各方智慧、調動各方力量。

以區塊鏈技術為依託促進食品安全標準的忠實執行

食品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是食品安全生產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區塊鏈技術分散式記賬、不可篡改的技術特點,天然契合於食品場景。SPGS開創性地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食品行業,推出了安食鏈項目,該項目已經獲得北京市經濟信息委員會的批准,成為北京市區塊鏈應用的樣板項目。

SPGS責任體系推出的安食鏈項目,在食品場景下應用區塊鏈技術,使得各類在地化PGS小組4、消費者社群、農場和企業能夠「上鏈」,存儲並獎勵真實的生產和消費行為,甄別優劣,驅逐食品體系中的「李鬼」,助力食品安全的有效治理。

具體來說,安食鏈項目基於區塊鏈底層協議、安食數字資產、分散式社群、工作量證明、影響力證明等,開創出基於消費者參與的「社群-社群」的全新食物體系。安食鏈結合公鏈與聯盟鏈的雙重優勢,為生態農業各參與方提供區塊鏈應用化平台,推出「數字資產」,作為整個體系的通證(token),讓各方參與者進行點對點支付,支持生產、流通、交易、技術升級;分散式PGS社群是安食鏈的關鍵節點,採用聯盟方式准入,對接公鏈連接消費者。

分散式組織能夠調動各方力量,在既有規則下督促各方忠實執行食品標準,實現了天羅地網式的多中心弱監管,這種弱監管,與主權區塊鏈的中心化強監管協同,使得制假販假行為無可逃遁。目前國內已有2000多家生態農場、生態餐廳、有機超市、消費者社群等「上鏈」SPGS的安食鏈,遍布20個省29個省市的200多個城市。預計未來三年內,將有超過10萬家企業、50萬個消費者社群,1500萬個家庭上鏈,依託生態食品生產,將帶來1億畝以上耕地的生態修復。這些「上鏈」的實體,都將成為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社會力量,在底層規則的框架下忠實執行食品安全標準,促進食品體系的健康發展。

重塑消費者責任:倒逼食品行業革新

消費者群體是食品產業鏈的最後環節,SPGS強調重塑消費者的責任意識。引導消費者從物美價廉的理念,轉向優質優價的公平貿易理念。通過消費者「用腳投票」,推動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發揮決定作用,倒逼行業革新,保證食品安全。SPGS鼓勵消費自發組織成立多種形式的消費者PGS小組,包括有機農夫市集、消費者合作社、PGS小組等。經合規審核委員會審核,符合要求的消費者參與式保障組織,可獲得見證資格,並有權出具SPGS見證報告。消費者將基於SPGS體系,通過實地見證來履行消費者責任,對參與其中的產業鏈各相關方進行綜合評分,形成一個總SPGS保障評分和三個子評分的結果,淘汰劣質企業,讓優質企業能夠獲得優質的資源配置,倒逼食品行業革新。

共益

SPGS創新性地推出「數字資產」激勵,將各類共治主體納入共益體系。「數字資產」的生成有三個階段:在初期,分散式PGS組織通過「PGS見證方式」獲得工作量證明,意見領袖通過專業化貢獻獲得影響力證明,工作量證明和影響力證明都能產生「數字資產」獎勵;在中期,SPGS作為生態農業的底層協議,將支持農場、民宿的虛擬交易,該交易也將產生「數字資產」;在遠期,「數字資產」將掛鉤「化學物減投額」,成為全球通用的數字資產,並進而將全球耕地、牧場、漁場、民宿、城市提貨點等物理資源權益化、數字化,在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行為領域發揮通證作用。由此,SPGS推出的安食鏈項目將能實現食物體系公共權益的全球化投資、交易、管理,為全球農業走出化學投放污染、幫助全球消費者獲得生態有機食品,實現土地、水、空氣資源的生態環境修復及資源優化管理,提供可行的共益平台。

數字資產激勵

「數字資產」是權益數字化的基本工具,也是衡量SPGS責任體系中經濟行為的重要載體,更是整個食品體系中價值流通的基礎媒介。首先,「數字資產」代表了安食鏈的使用權和所有權,數字化的權益使得所有持有「數字資產」的個人或企業都成為了安食鏈的股東,參與安食鏈的治理。其次,「數字資產」作為重要的價值流通媒介,可用於安食鏈上的所有交易,如訂單、手續費、服務費等。再次,隨著安食鏈對全球農業生產基地、全球城市安食提貨點、全球安食應用、全球環境資產數字化的推進,通過ICO發行,可直接獲得全球眾多物理資產、環境資產、質量資產的所有權。

共治行動帶來共益回報

隨著物理、環境、數字資產的孵化、發展、增值,「數字資產」持有人將持續獲得收益,並結合鏈內金融、鏈外金融、跨鏈交易等,獲得資產多維增值。通過SPGS體系,各類社會力量和資源得以有效整合,實現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同時,各類共治主體也共同受益於安食鏈項目,分享健康食物體系的成果。

對於政府來說,社會力量的參與,形成了一種分布在各個角落的天羅地網式的全包圍「弱監管」,與政府的中心化「強監管」形成優勢互補,增強了食品安全治理的總能量。對於市場來說,社會力量的參與,特別是消費群體的參與,促進了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好的企業被識別出來,壞的企業也曝光出來,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增強了這一優劣甄別機制的制度信任屬性,促進食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對於社會力量本身來說,無論是消費者、公益機構還是行業專家,有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在食物體系中凸顯了自身話語權。安食鏈項目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了「當好人,做好事,得好報」。各類群體在SPGS這一體系的指引下,共享一個更加健康的食物體系,營造更加協同、和諧的社會共治格局。

政策啟示

SPGS作為一種促進社會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探索路徑,在督促食品標準的忠實執行、激發消費者主體責任、促進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食品場景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當然,SPGS體系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資金來源問題、須優化與現行標準的兼容性問題、專業型人才匱乏等問題,需要接下來逐個攻克。通過對共治共益體系的調研,課題組有如下四點特徵需要引起政策關註:

公益機構主導發起。食品問題是民生問題,十分複雜,需要巨大的投入且前期無利可圖。有效的社會參與,需要公益型機構來發起,如SPGS體系的發起者全球安全食品生態建設協同中心,以此墊定公益初心。若由政府發起,則擔負成本過高。若由市場發起,則難葆公益初心。

利益分配機制合理。促進社會力量的參與,不僅需要公益心,更需要巧妙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既要促進參與性,發揮共識機製作用,又要確保參與效果能提升社會共治績效。SPGS創造出的安食鏈項目,開創性地提出了行為挖礦機制,只要行動起來,就能獲得安食數字資產,充分調動了各類主體的行動積極性。共治共益,又共識共享。

注重技術創新應用。區塊鏈技術是未來的科技發展趨勢,其不可篡改、點對點交易的技術屬性,能夠以技術驅動來解決信任問題,十分契合食品場景。今後的食品行業可以借鑒區塊鏈技術,優化現有的食品可追溯體系,促進食品安全標準的忠實執行,提升食品產業透明度。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25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作為「後來者」的中國,南極治理「壓力山大」
《東京百年史》:這不是任何人的東京,它是賽登施蒂克的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