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們擬定了「出口競爭力指標」,中國的排名在大幅上漲

我們擬定了「出口競爭力指標」,中國的排名在大幅上漲

美歐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增長乏力,國際貿易環境因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而走向惡化。疲軟的國際市場需求又加劇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這些外生地侵蝕著中國的外貿競爭力。與此同時,主要發達國家不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大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拒絕向發展中經濟進行技術轉讓。在這些外在壓力下,中國推進「中國組裝」、「中國製造」對接「全球生產」,提升自身外貿競爭力就變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擬構建出一個基於增加值市場滲透率的出口競爭力指標,測算出全球生產網路(GPN)下國家及地區、主要國家行業的出口競爭力及其變化,並做出國際比較。

原文 :《對接「全球生產」,提升外貿競爭力尤為重要》

作者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沈國兵

圖片 |網路

國際出口競爭力變化顯著

出口競爭力的測度擬採用出口市場滲透率指標,並且使用貿易增加值數據來測算,以便真實地反映全球生產網路下國家及地區出口競爭力的變化格局。需要指出的是,基於貿易增加值數據的分析因為牽涉到全球生產價值鏈上的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參與,因而據此貿易增加值數據分析就是在做全球生產網路下的國際比較。採用市場滲透率指標是基於幾個方面考量:一是能反映出口行業在進口國市場佔有率情況;二是具有國別可比性,相比出口量來說,市場滲透率可以避免因國家規模差異而導致的出口量不同;三是使用貿易增加值數據來測算市場滲透率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出一國某行業在進口國的出口競爭力。

我們選取世界投入產出資料庫(WIOD)於2016年11月發布的世界投入產出數據表中43個國家及地區作為考察對象,來考察2000-2014年GPN下主要國家出口競爭力變化格局。從跨年度縱向比較來看,基於貿易增加值測度的在世界進口市場滲透率,即一國出口競爭力指標大於2%的國家有11個,分別是加拿大、中國、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日本、韓國、荷蘭、俄羅斯和美國。進一步地,按照出口競爭力大小排序來看:第一,2000年出口競爭力指標大於2%的國家有10個,排序是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中國、義大利、加拿大、荷蘭和韓國,當年俄羅斯在2%以下。第二,2014年,出口競爭力指標大於2%的國家是11個,排序分別是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韓國、義大利、加拿大和荷蘭。

將這最顯著的11個國家出口競爭力各自縱向考察來看:第一是2000-2014年美國出口競爭力呈現出先顯著下滑,在次貸危機衝擊後出現小幅回升跡象;第二是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呈線性式顯著上升態勢;第三是德國的出口競爭力呈先小幅上升、後小幅波動中持續下降,再尾部回升態勢;第四是日本的出口競爭力呈現出顯著下降態勢;第五是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的出口競爭力呈先小幅上升、後小幅波動中持續下降態勢;第六是俄羅斯出口競爭力呈先持續小幅上升,在遭受美歐金融危機衝擊後波動、再下降態勢;第七是韓國出口競爭力在次貸危機前呈小幅波動,在次貸危機後呈小幅上升態勢;第八是加拿大出口競爭力在小幅波動中呈現出持續下降態勢;九是荷蘭出口競爭力圍繞著2.4%上下波動。

從主要國別橫向比較來看,第一是2000年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優勢地位的出口競爭力,是第二位日本的1.9倍,是第三位德國的2.0倍,是第四位英國的2.9倍,是第五位法國的3.4倍,更是第六位中國的4.2倍。第二是2010年美國的出口競爭力仍是最強的,是第二位中國的1.1倍,是第三位德國的1.4倍,是第四位日本的2.1倍,是第五位英國的2.8倍,是第六位法國的3.1倍。第三是從2012年開始,中國在世界的出口競爭力已超過美國,躍升第一位,美國第二位;2014年,中國出口競爭力是第二位美國的1.1倍,是第三位德國的1.6倍,是第四位日本的3.1倍,是第五位英國的3.1倍,是第六位法國的3.6倍。據此,2000-2014年世界主要國別的出口競爭力已發生很大的變化,由原先的美國、日本和德國前三甲演變為中國、美國和德國前三甲,日本下降最為顯著,而英國和法國基本上保持在第五位和第六位。

中國行業出口競爭力大幅上升

基於2014年WIOD數據,我們測算出增加值出口競爭力指標大於2%的國家是11個,再將增加值的進口市場滲透率在國家維度上加總,據此考察這11個主要國家56個行業出口競爭力變化格局。相比來看,一是行業增加值的出口競爭力具有絕對優勢地位的是美國、中國和德國;二是行業增加值的出口競爭力中等偏上的是德國、美國和中國;三是行業增加值的出口競爭力中等偏下的是義大利、韓國、荷蘭、加拿大、日本、法國、英國和俄羅斯。美國和德國擁有增加值的出口競爭力具有絕對優勢和中等偏上的行業是48個和38個,分別佔全部行業的85.7%、67.9%;其次是中國和英國,擁有增加值的出口競爭力具有絕對優勢和中等偏上的行業是33個和21個,分別佔全部行業的58.9%、37.5%。

此外,相對於2001年來說,中國是增加值的行業出口競爭力大幅上升和明顯上升的行業最多的國家,有22個;日本、義大利、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美國、德國是增加值的行業出口競爭力有所下降的行業最多的8個國家;美國和日本是增加值的行業出口競爭力明顯下降的行業最多的2個國家。

傳統的出口競爭力指標使用貿易流量進行統計,容易存在統計失真問題。我們基於WIOD數據及貿易增加值方法,從最終品進口市場視角構建國家和行業出口競爭力指標,將全球生產網路和增加值出口競爭力核算結合起來,測算出全球生產網路下國家及地區、行業出口競爭力及其變化。通過比較國家、行業出口競爭力及其變化,為破局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我們提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投資應傾向於關注「一帶一路」倡議下與中國出口、行業出口競爭力互補的國家及地區,目標是加強全球範圍內特別是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的生產網路聯繫和合作。【本文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5AZD058)、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7JJD790002)資助。】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25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汽車尾氣污染引發非遺傳性糖尿病,這是真的!
「非洲+印度」,等於還有9億人用不上電!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