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光纖之父」高錕:一抹執念,牽動世界的神經

「光纖之父」高錕:一抹執念,牽動世界的神經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人生如葉,一生一落,一落一生。

9月23日,在中秋月圓前夕, 一個人的離開,讓世人心頭沉重、難以平撫。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溘然離世,享年84歲。

此刻,也許世界都應向他道一聲「謝」,因為當今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得以如此迅猛發展,以及即將開啟的5G新生活,都是拜他當初發明「光導纖維」的那份堅定、堅持,甚至無所畏懼被當做「痴人說夢」。

高錕曾言:「做事固執,冥頑不化,可能不是個好品質,但所有的科學家都應該固執己見,一旦認準的路,就要百折不回走到底,撞上南牆也不回頭,否則的話,你永遠不會成功。」可以說,沒有光纖,就沒有互聯網時代。這一划時代的偉大發明,掀起了一場人類通信技術的革命。「光纖之父」聲譽,高錕名副其實。

一個令人驚心的創新少年

1933年,高錕出生於上海書香門第,父親用一把寶劍的名字為其取名,似乎為他未來的科研道路埋下伏筆——從磨礪之中向世界展露鋒芒。

幼年的高錕雖然調皮,卻流露出對科學的痴迷,常常做出令人驚心之舉。

出於對世界充滿好奇,高錕動手能力極強,啥都想親手嘗試一下。於是,家裡的小閣樓便成他的小實驗室,萌發科學夢的溫床。他把鬧鐘拆得七零八落、大卸八塊收音機。自學無線電,小小年紀竟親手鼓搗出5個真空管收音機。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著迷化學,曾嘗試自製炸彈:用紅磷粉和氯酸鉀混合,加上水並調成糊狀,再摻入濕泥內,搓成一顆顆彈丸,待風乾之後往街頭一扔,即刻發生爆炸。驚得左鄰右舍驚慌失措,幸好未傷及路人。

高錕的父親高君湘是律師,有意識讓孩子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將他送入當時上海最頂級的貴族學校,這所西式學堂還教授英文、法文。回家後,父親請來私塾老師,一字一句教誦四書五經,啟蒙他國學文化。這都對其一生產生了深遠影響。

1949年,15歲的高錕隨家人移居香港,入讀聖約瑟書院,之後考入香港大學,但由於當時港大還未開設電機工程系,他便遠赴英國倫敦大學進修。大學畢業後,他進入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做工程師,後被聘為研究實驗室研究員,同時在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65年畢業。

一名使人折服的出色科學家

光,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平常的東西,時刻在人身旁,很久以來卻又一直無法捕捉、稱量。而高錕卻能與光遊戲,把光「束」起傳送,惠及大眾的生活。

儘管,從1841年開始就有科學家嘗試利用玻璃棒甚至是水柱製造傳輸光的管道,但直到高錕之前,光纖的實際價值也僅限於醫療等領域。當時主流科學家認為,基於極高的損耗,光纖雖然可用在短短的胃鏡導管上,但用於長距離通信根本不可能。

1966年,高錕提出用玻璃代替銅線的大膽設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質,使用光來傳送信號。他當時的出發點是想改善傳統的通訊系統,使它傳輸的信息量更多、速度更快。對這個設想,許多人都認為匪夷所思,甚至認為高錕神經有問題,簡直是大白天說夢話。

從理論到實踐,只有真正轉化出成果,才能充分論證光導纖維的可行性。為尋找「沒有雜質的玻璃」,高錕費盡周折,去了許多玻璃工廠討論玻璃的製法,還到美國貝爾實驗室及日本、德國向不同的材料專家請教。

那段時間,許多人屢屢嘲笑高錕,稱世界上並不存在毫無雜質的玻璃。但他直面傳統思維的挑戰,「一意孤行」的信心沒有絲毫動搖。

結果,在一片爭議聲中,高錕把設想變為現實。他發明了石英玻璃,1981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導纖維,使科學界大為震驚。從此,比人的頭髮還要纖細的光纖取代體積龐大的銅線,成為傳送容量接近無限的信息傳輸管道,徹底改變人類的通訊模式。

不僅如此,高錕還開發了實現光纖通訊所需的輔助性子系統。他在單模纖維的構造、纖維的強度和耐久性、纖維連接器和耦合器,以及擴散均衡特性等多個領域都做了大量研究,使信號在無放大的條件下,以每秒億兆位元傳送至距離以萬米為單位的成功關鍵。

2009年,高錕首次提出光纖通訊後四十多年,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委員會讚揚他「在纖維中傳送光以達成光學通訊的開拓成就」。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在給高錕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的儀式上說:「你的發明改變了世界通訊模式,為信息高速公路奠下基石。把光與玻璃結合後,影像傳送、電話和電腦有了極大的發展……」

一位令人羨慕的「天真」老人

「電視里在播諾貝爾獎,那是給你的。」在美國的家裡,高錕的夫人黃美芸告訴他。

「給我的?哦……挺好的。」這位華裔科學家面無表情地回應。

在接到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消息的當天,高琨正從老人健康中心回到家,那時他的眼睛始終停留在太太身上,「天真」地沖著她笑,順從地聽著「指揮」,換鞋、喝牛奶、吃蛋糕、穿馬甲。這是他唯一能叫得出名字的人。至於「光纖」為何物,他早已不記得了。

事實上,當時76歲的高錕在5年前已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隨著病情的發展,他的記憶力、表達能力逐漸下降,平時的言談舉止猶如小孩一般。

在事業上,高錕追求的是技術成果而不是金錢。他已是「光纖之父」,卻不曾取得光纖技術的專利權,而專利權屬於曾僱用他的英國公司,因此,他並沒有從中得到巨大的財富。高錕曾說:「我沒有後悔,也沒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錢為重,我告訴你,今天一定不會有光纖的技術成果。」儘管不是很富裕,而他每年為貧困學生捐款兩萬港幣,還經常把獎金捐獻出來成立獎學金。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這樣評價高錕:你的研究完全改變了世界,促進了美國及世界經濟的發展,我本人為你而感到驕傲,世界欠你一個極大人情。

翻看高琨的一張張照片,呈現更多的是天真無邪的笑臉,即便他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科學大家,古稀之年的老人,仍然永葆未泯童心,充滿孩子氣。

據說,但凡是新鮮的事物都能引起他極大的好奇心,60歲那年,他開始學習潛水,後來又迷上打網球和做陶藝。當手抔著土時,他說「靜靜地撫弄泥土,這種感覺我很喜歡」,似乎返老還童,又回到了童年捏土炸彈的歲月.....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俄開始研發液化氣飛機;巨型冰山漂到格陵蘭島岸邊
全球首台AP1000核電機組具備商運條件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