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三種父母,肯定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這三種父母,肯定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育兒」

每晚推送】




文丨喜媽



來源丨小學生家長慧(gh_90ffd3cd3afb)




現代社會的焦慮如病毒一般蔓延,導致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憂心忡忡,擔心孩子不夠成功不夠優秀。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長成才,有一條美好的星光大道。




在這條星光大道的路途上,不管我們是希望孩子成為出類拔萃,擁有領袖力的人,還是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父母在這個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




成功的家庭教育和失敗的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尤其是失敗的家庭教育,這種行為背後不僅是父母一生的悔恨,更是一個孩子一輩子的代價!




下面這三種父母,如果有孩子倒霉遇到,那則是一生的遺憾。




0

1


欺負弱者,父親不尊重母親




8月6日,在海南的一個理髮店內,有人對妻子施暴,妻子無力地倒在血泊中,孩子在一旁目睹全過程,並一直哭著叫「媽媽~媽媽~」。






這樣的場面,使人憤怒又覺得可憐。




雖然時代進步,但是一些男尊女卑的現象還是出現在中國的大多數婚姻家庭里,男人欺負女人在他們眼裡就是家常便飯。




就像柴靜在《看見》中寫的那樣:




現在,一個男人仍然可以打一個女人,用刀砍她的手,用酒瓶子扎她的眼睛,用槍抵住她的後背,強暴她的姐妹,毆打她的孩子。他甚至在別人面前這樣做,不會受到懲罰——只因為他是她的丈夫。 




女人因為怕被報復、面子或是孩子,即使遍體鱗傷,也選擇忍氣吞聲,最終心如死灰。




然而,男人明明把刺刀揮向女人,被刺的鮮血淋漓的卻是孩子。



長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孩子變得不再是一個孩子的模樣,他會活成父親的樣子,或是母親的樣子。






  • 要麼像父親一樣輕視女性,不尊重女性,有暴力傾向,在以後經營自己婚姻的時候也會模仿自己父母的模式;






  • 要麼是可憐母親仇恨父親,變得膽小怯懦遇事退縮,而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這個種子使孩子性格扭曲。




媽媽街頭被打,男童數次揮拳向爸爸




就像知乎上有一個回答說:





對父母恩愛的孩子羨慕不已,即使他們的父母沒給他們什麼,一個健全的人格已經勝過一切。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但是並不是很多父母可以做到。




作為孩子的父親,將拳頭砸在弱者身上,獲得變態的勝利快感,這樣的行為對妻子對孩子,都算得上是一種獸行。




讓孩子在暴力爭吵和鮮血中長大,他的世界也被蒙上一層猩紅的恐怖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化,更別談成為優秀的成功人士。




0

2


永遠都讓孩子聽話




前段時間馬伊琍在直播中坦言,自己非常後悔,曾經對女兒愛馬管教太嚴格,使女兒無法吐露心聲。




我們都知道,馬伊琍從小就是在父母的嚴格管教下長大的。




所以愛馬出生後,她也用同樣的方式來教育她,並成功地把愛馬管教成了人人稱羨的乖孩子。




然而,有一天,愛馬回家對馬伊琍傾訴,說她在幼兒園玩過家家,有個小朋友每次玩總是當媽媽,這讓愛馬感到很不公平,因為她也想當媽媽。





馬伊琍說:「那你可以拒絕她啊。」




而愛馬搖頭說:「我不敢。」




馬伊琍這才發現了事情的嚴重性:

常年的「乖巧」教育讓愛馬已經習慣於服從,將自己的感受隱藏起來,已經不會拒絕別人了。




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會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像愛馬一樣乖的「機器人」。




一個個的機器人,他們複製父母的思想,執行父母的命令,卻唯獨是不會表達自己情緒的冷冰冰的機器人。







這些孩子為了讓父母開心,得到父母的獎勵或是逃避懲罰,小小年紀便活成了父母期待的樣子。




察言觀色小心敏感,忽略真實的自己和想法,也沒有勇氣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長期以往,不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




作家霧滿攔江曾經評價過這種父母:





他們以為自己在教育孩子懂事,但實際上沒有。




他們只是讓孩子陷入到巨大的驚恐、過低的自我認知、徹底的自我否定、懦弱到了極點的毀滅性心智。




他們所謂的懂事,只是拂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於自我壓抑中,悄然啜泣。




孩子聽話是好事,但是只會聽話沒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就像是家人養的一隻寵物:乖巧、討好、好養活。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並不是教孩子懂事,而是在逼孩子聽話,在逼孩子做自己生活習慣的延續。




正如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本書《一生的學習》所說:「成年人喜歡讓孩子成為自己卑微自我的延續。」




有人說,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越平淡無奇,越是愛搗亂愛破壞的孩子長大越有成就。




雖然這句話說的過於絕對,但是當父母全面否定孩子的好奇心和好動的創造力時,孩子只會活在指示里,這輩子也不會超過他父母的成就。




0

3


愛與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




日本綜藝《屋頂告白大會》給人一種甜甜的治癒感,而「引進」到中國《少年說》之後,卻給人一種沉重的「致郁」感。




中國孩子站在天台上,永遠處於一種被父母懟的憋屈狀態,其中有一對母女,簡直是中國親子關係的一個縮影。




女孩說:你能不能別總是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為什麼不看一下?







媽媽:我覺得你的性格需要打擊,不然你會飄。




女孩:我說了,我的性格不適合激將法,你們卻總是打擊我,我就會覺得自己很差。




媽媽: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你。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要推你一把。




這位媽媽甚至對女兒說,你這麼差,學霸怎麼會和你做朋友的。







在媽媽眼裡,女兒永遠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女孩在台上痛哭淚奔,媽媽卻永遠都是一副你不如別人你不能被表揚的嚴肅面孔。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會對這個女孩產生深深地憐憫,很想上去抱著她跟她說:





你不差!你也很棒!




而對那個嚴格要求,總是將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的媽媽說一句: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去看一下別人家的父母?別人家的父母才配得上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出生之前可以選擇,或許他也不會選擇你這樣的父母。




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不要把他當做石頭下面那顆奮力破土而出的樹苗,因為就連樹苗也是需要養分和雨水的滋潤的。




父母對孩子的否定和打擊,動不動就拿別人家孩子和自己家孩子對比。

終其一生,這樣的孩子都擺脫不了別人家的孩子,都活在父母的比較中。




贏了別人家孩子,父母從中獲得優越感,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如別人家孩子,轉過頭就對自己孩子批評冷眼相待。

這對孩子而言,卻是最沉重最自卑的心理陰影。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提出: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所以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童話大王鄭淵潔:我不羨慕別人的猛虎兒子,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馬兒子,這個世界上絕了哪種生命形式都會導致地球毀滅。




但事實是,沒有家長去關心地球會不會毀滅,他們只在乎自己家的孩子能不能比得過別人家的孩子。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人類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能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




只活在自己世界不去關注孩子世界的父母,只是用一種虛假的陪伴來感動自己而已,這份不科學的「教育和愛」只會讓孩子的路越走越窄,直到被逼向絕境。




END

 -




來源:

小學生家長慧(

gh_90ffd3cd3afb

),學習無止境,智慧做家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孩子牙齒「猛長期」,90%的父母都會忽略這件小事!!
孩子成績下降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答案太驚人!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