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何氏祛斑灸丨灸治雀斑

何氏祛斑灸丨灸治雀斑

↑ 點擊上方

【養生正道】

關注我們 ↑


導讀


雀斑是多發於顏面部狀若芝麻點樣的褐色斑,如同雀卵之色,故名雀斑。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多,到老年又逐漸減輕,斑點數目多少不定,女性多於男性,有遺傳傾向。本病中西醫同名,中醫曾有較早記載,稱「雀斑」「雀子」「雀子斑」「鼾黯」等。

(編輯/三木)



病因病機



《外科正宗》曰:

「雀斑乃腎水不能榮華於上,火滯結而為斑。」




1.腎水不足:

先天稟賦虛弱,腎水不足,不能上榮於面,面容失養而為斑;或腎水不足,則虛火郁於面絡,腎之本色(黑色)顯於外,而為淡褐色斑點。




2.風邪侵襲,血熱相搏:

《諸病源候論》曰:「人麵皮上或有如烏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是也。此由風邪客於皮膚,痰飲漬於臟腑,故生鼾黯。」又如《醫宗金鑒》曰:「內火郁於經絡之血分,風邪外搏,發為雀斑。」故本病多發於平素血熱內蘊之體,或七情鬱結而化火,或過食辛辣厚味,痰火上亢,再遇風邪侵襲,與內熱相搏於皮毛腠理之間,營衛不和,阻於面部脈絡,而生雀斑。




施灸方法


--Acupuncture--


1

面部灸法




方法同「黃褐斑」的面部灸法。




(點擊鏈接查看黃褐斑灸法:何氏祛斑灸丨灸治黃褐斑)





2

面部綜合灸法




同「黃褐斑」的臟腑單調灸法。




(點擊鏈接查看黃褐斑灸法:何氏祛斑灸丨灸治黃褐斑)

3

補腎祛斑灸法




本法

用於腎水不足引起的雀斑。




(1)取穴


腎俞、脾俞、三陰交、太溪穴。




(2)補腎祛斑散


生地黃、旱蓮草、女貞子、山藥、白茯苓、白芷、白蒺藜、王不留行、

地膚子各20g,皂角刺10g,冰片2g。如腎水不足兼虛火上亢者,加丹皮、菊花、荷葉各10g。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3)方法


同「黃褐斑」的臟腑單調灸法。



4

祛風清熱灸法




本法用於

風邪外襲與火熱相搏而致的雀斑。




(1)取穴


太陽、四白、風池、大椎、曲池、三陰交、太沖穴。便秘者配天樞、支溝穴。




(2)祛風祛斑散


防風、白芷、白茯苓、白蒺藜、木賊、蟬衣、地膚子、赤芍各20g,菊花、荷葉、皂角刺各10g,冰片2g。如便秘者,加番瀉葉、柏子仁各10g。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3)方法


同「黃褐斑」的臟腑單調灸法。



5

神闕敷藥法




每晚睡前將補腎祛斑散(腎水不足者)或祛風祛斑散(風熱相搏者)用蜂蜜調為糊狀,填敷於神闕穴,用醫用膠布固定,次日起床後去掉膠布與藥物,用乾淨紗布清潔即可,每日1 次。本法亦可用於面容衰老、面部皺紋、黃褐斑(用美容祛斑散)等。





除灸法外,亦可結合中藥、針刺、推拿、食療等法,參考「黃褐斑」的治療方法。




登場書籍

何氏美容祛斑灸法,是國家級名中醫、博士研究生導師何天有教授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總結40餘年的臨床經驗而創新的一種祛斑美容方法。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

《何氏美容祛斑灸法》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

何天有,何彥東 ◎編著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片來源於Pexels,面部穴點陣圖片類型CC BY—來源  Flickr,糊圖片類型CC BY-作者:J Doll。


商業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

點擊

「閱讀原文」

優惠購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二十四節氣丨處暑葯膳食療養生
二十四節氣丨白露葯膳食療養生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