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海戰經遠艦水下考古:發掘出水文物總計約500件

甲午海戰經遠艦水下考古:發掘出水文物總計約500件

原標題:甲午海戰經遠艦水下考古:發掘出水文物總計約500件

圖片來源:央廣網。

近期,在經遠艦水下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員發現了水煙袋、信號燈等豐富多彩的生活用品。藉助這些日常器物,今天的人們,就可以推測120多年前經遠艦官兵的水上生活。

央視記者:這是一把黃銅的小油燈,設計非常精巧,這個把分別設計了兩個環狀的,可以向內翻的把(手),專家介紹這是為了方便實用,同時還能不佔空間方便存儲。前面這一塊可以翻開,是一個小門,裡面有一個小槽,可以放玻璃,再裡面是一個反光板,油燈點亮之後光線就朝著斜上方照出去了,是一個小的照明或者是信號燈的設備。


本次水下考古獲取了大量沉艦遺物,包括銅、鐵、木、皮革等材質的文物,個別文物刻有德文銘牌,既有毛瑟步槍子彈頭與彈殼等小口徑武器,也有油燈、玻璃、瓷片等船上生活用品,目前來看,文物的種類和數量遠超「致遠艦」。考古隊員現場展示的這些瓷片,既有青花瓷、五彩瓷,還有一塊次瓷片表面鑲著金邊,另一片則帶有英文單詞,比較少見。這片綠色釉彩繪就的瓷片,像是描繪了一幅山川風景,專家推測,它可能是一個來自日本的茶杯盞托。

大連莊河海域甲午沉艦水下考古隊副領隊馮雷:像咖啡杯,還有餐盤這一類東西,肯定是軍官和一些高等士兵平時用的。他們當時都在外國培訓,也就養成了國外喝咖啡的習慣。平時在經遠艦上作戰指揮的時候都是用英語,他們這種培訓都是受當時歐洲這種理念(影響)。


據專家介紹,經遠艦約有230多名官兵,一些軍官有自己的固定住所軍官艙,其他士兵通常在更加靈活的吊床里休息,平時吊床則收放在柜子中。此次考古隊在水下調查中還發現了麻將、水煙袋等物品。水煙袋在當時屬於比較普通的生活用品,由白銅製造,有的還刻有詩詞。

隨著文物一件件相繼出水,歸檔保存工作也同時展開。經遠艦上的水下文物一經打撈出水,考古人員立即開展清理工作,金屬器物檢測成分後還要測量尺寸等數據,每件文物逐一登記入冊,截至目前,經遠艦發掘出水文物總計約500件。這些考古資料,將有利於深入推進甲午海戰史的研究工作。

新聞鏈接 :甲午海戰 4艘戰艦於交戰區沉沒


1894年9月17號,在我國黃海海域的爆發中日甲午海戰,是世界上第一次蒸汽動力戰艦的大規模戰役,對我國歷史影響深遠。


19世紀末,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國和朝鮮的中日甲午戰爭,一直延續到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其中,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海域展開的大海戰尤為慘烈。

海戰中,經遠艦奮勇禦敵,以一敵四,左舷遭受密集炮火攻擊,但沒有向最近的大鹿島沖灘,而是向更遠的大連莊河黑島方向全速航行,引開了戰鬥力最強的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組成的日本第一游擊隊。由於受損嚴重,經遠艦最終沉沒在庄河老人石附近海域。由鄧世昌所率的致遠艦在大鹿島附近海域激戰5小時,打光所有彈藥,受重創後,欲衝撞日艦與之同歸於盡,但被敵方圍攻擊沉。揚威艦遭受猛烈的炮火攻擊,全艦烈火熊熊,就在戰艦的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緊要關頭,被日本艦船一頭撞上後迅速沉沒。日本5艘艦船受到重創,死傷600多人。北洋艦隊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

慘烈的海戰背後,同樣展現著不屈的意志。沉沒在交戰區的致遠、經遠、超勇和楊威號,以及四艘戰艦為國捐軀的指揮官林永升、鄧世昌、黃建勛、林履中和800多名將士,歷史不會忘記。


作者:央視新聞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專訪】比爾· 蓋茨:如果止步不前,我們就是在
社恐星人和抑鬱星人最需要掌握的情緒是什麼?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