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賈樟柯籌備了十多年的《在清朝》,這次說明年會開機

賈樟柯籌備了十多年的《在清朝》,這次說明年會開機

賈樟柯籌備了十多年的《在清朝》,這次說明年會開機

《江湖兒女》在內地上映期間,傳出了賈樟柯談了很久的新作《在清朝》又一次即將啟動的消息。

賈樟柯在福岡參加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頒獎典禮接受時光網採訪談到《在清朝》時表示:「我下一部電影就是它,預計明年春天或者明年秋天開機,因為還要看搭景工期和季節的配合。」

早在《三峽好人》上映的 2006 年,賈樟柯就有了《在清朝》的想法,而且在當時就把《在清朝》與商業片的標籤聯繫在了一起。賈樟柯談到了杜琪峰在商業片上給他的建議,後者擔任了《在清朝》的監製。關於搭景工期和季節的考慮便是從杜琪峰那裡學來的。

「我從 2006 年起就和杜琪峰溝通,他無私地教會了我很多拍商業片的規則。比如我本來想在冬天開拍的,杜琪峰建議我晚一點開拍,因為冬天拍打戲手腳不靈活、我本來把拍攝周期定為三個月,他也告訴我需要改成六個月,因為有時候一個動作需要拍很久。」賈樟柯說。

《在清朝》講述的是 1899 年至 1911 年間在山西縣城裡發生的一場激烈鬥爭,裡面的人物有官有匪有文人。清末民初,科舉制廢除後,整個山西、包括汾陽周邊幾個縣城,都曾經有秀才因此進行過示威遊行。他們整個一代人讀四書五經,求功名、求仕途,甚至求一個職業,科舉被廢除了,這條路就被阻止了。電影《在清朝》的中心事件,就是這件清末民初發生在縣城裡的事件,整個電影敘事也是圍繞秀才示威遊行的故事展開。

除了《天註定》《山河故人》等項目的插入,《在清朝》另外一個籌備許久的原因是資料的收集。一年寫劇本第二年就開機的節奏在這部電影無法適用。

賈樟柯舉例說:「在我印象里,清朝人都留大辮子。等拿到一批真實照片後,卻發現那時候的辮子其實非常草率,有的人就很細的一縷。我們先入為主想像的大辮子,是李翰祥導演電影里的清代。所以我就喊停了。我們更多是在前人對清朝的想像里,再去想像一個清朝,而我現在需要從史料里,構建一個屬於我的清朝世界。這一下子就消耗了四年。」

賈樟柯把《在清朝》的準備以及另外一部籌備許久的電影《雙雄會》(豆瓣上顯示預計 2020 年上映)比作了貝納多·貝托魯奇的經典《末代皇帝》。

「對我來說,這是我心目中的《末代皇帝》,要做長時間的學習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歷史的學習。通過這些資料復活那個年代的人的語言方法、行為方法,情感方法。」他說。

雖然商業的標籤與科長一貫的藝術標籤形成了對比,不過,從《在清朝》的內容以及賈樟柯的言語中還是可以發現許多他慣有的元素,比如故事發生的山西以及關於變革的主題。

另外一方面,賈樟柯也並不只是在《在清朝》一個項目上談到過商業的「轉型」。在《山河故人》上映期間,賈樟柯安排了十多場路演,並在濟南點映時稱:「從市場角度來說,我希望《山河故人》(文藝片)成為我的第一部商業電影。」最終,成本 3800 萬的《山河故人》取得了 3225 萬的票房,不過它通過海外版權的預售就收回了成本。

題圖來自:豆瓣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英語流利說提交招股書,營銷費用是收入的 1.6 倍
《新歌聲》又改回了《好聲音》,但觀眾的口味已經變了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