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十一貝子丨武林中的俠客島與建築師的烏托邦

十一貝子丨武林中的俠客島與建築師的烏托邦









《菲拉雷特建築學論集》插圖






1.神秘的俠客島



俠客島是金庸小說《俠客行》中一個神奇的孤島,位於南海之上,距離陸地大約有三四天的航程。按照書中描寫,從海上望去,「島上有一座高聳的石山,山上鬱郁蒼蒼,生滿樹木」。島南有一大片沙灘,東首石崖下是停船的地方。




一條山徑通向山林深處,兩旁都是森林。「行了數里,轉入一條岩石嶙峋的山道,左臨深澗,澗水湍急,激石有聲。一路沿著山澗漸行漸高,轉了兩個彎後,只見一道瀑布從十餘丈高處直掛下來,看來這瀑布便是山澗的源頭。」




類似《西遊記》花果山水簾洞,瀑布裡面是一條長長的甬道,「依著山腹中天然洞穴修鑿而成,人工開鑿處甚是狹窄,有時卻豁然開闊,只覺漸行漸低,洞中出現了流水之聲,琮琮錚錚,清脆悅耳,如擊玉罄」。在洞里走兩里多路,就來到一個玉石砌築的門洞前,洞上有「迎賓館」三字題額。






《俠客行》第十九章插圖中的俠客島山洞宴會廳




洞里別有乾坤,地面鋪設整齊的青石板,而且洞中藏洞,格局複雜,深不可測。其中一個大山洞用作宴會廳,點滿了牛油蠟燭,可以擺一百多張桌子。在兩張大屏風的後面,又藏著一條秘密的甬道,通向一道石門,門上刻著隸書「俠客行」三字,門裡分布著二十四間石室,分別刻著李白《俠客行》中的二十四句古詩以及相應的武功註解。




這套功夫由一位不知名的武林前輩所創,刻在石壁上,又加上許多注釋,十分深奧難懂。



島上有龍、木兩位島主,四十年前依據一張地圖指引,來到這個荒島,發現了石壁上的武林秘笈,大喜之下,便即按圖解修習。不料二人修行幾個月後,對於武功的理解出現歧見,於是各收了三名徒弟,一起參詳。結果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相同。考慮到這套武功與李白的詩有關,可能精通詩文的人才能理解,於是兩位島主回到中原,又各收四名文才好的弟子,可是各人的見地也完全不同,眾說紛紜,越研究越糊塗。




兩位只好再入中原,邀少林妙諦大師、武當愚茶道長一同來島上揣摩。後來形成一個定例,每隔十年,俠客島都派出兩名使者,分持賞善、懲惡令牌,請江湖上各派掌門、各教教主、各幫幫主來島上喝一碗臘八粥,並共同參研石經所記載的功夫。登島之人個個沉迷於武學,樂而忘返,以致江湖上誤以為俠客島是一個有去無回的地獄魔境。






2.石經秘奧



實際上,石壁上所有的文字註解都是故布疑陣,引人誤入歧途,真實的武功心法是暗藏在文字筆畫中的圖形。




小說主人公石破天不識字,「向石壁瞧去,只見壁上密密麻麻的刻滿了字,但見千百文字之中,有些筆劃宛然便是一把長劍,共有二三十把。這些劍形或橫或直,或撇或捺,在識字之人眼中,只是一個字中的一筆,但石破天既不識字,見到的卻是一把把長長短短的劍,有的劍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飛,有的橫掠欲墜,石破天一把劍一把劍的瞧將下來,瞧到第十二柄劍時,突然間右肩『巨骨穴』間一熱,有一股熱氣蠢蠢欲動,再看第十三柄劍時,熱氣順著經脈,到了『五里穴』中,再看第十四柄劍時,熱氣跟著到了『曲池穴』中。熱氣越來越盛,從丹田中不斷涌將上來。」




於是石破天就依照石壁上所繪劍形,按照經脈次序運行內力,「腹中熱氣緩緩散之於周身穴道義,當下自第一柄劍從頭看起,順著劍形而觀,心內存想,內力流動不息,如川之行。」



這二十四間石室各有玄妙。石破天完全不理會石經中的文字,「只從圖畫中去修習內功武術。那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第十七句『救趙揮金錘』,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身功夫;第九句『閑過信陵飲』,第十四句『五嶽倒為輕』,第十六句『縱死俠骨香』,則各是一套拳掌之法。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諾』,第十八句『意氣素霓生』,第二十句『煊赫大梁城』,則是吐納呼吸的內功。」




除了石破天,島上其他人因為石壁文字的誤導,所練的功夫都是錯的。但即便如此,依然能達到很高的水準,賞善、懲惡二使者只是兩位島主的普通弟子,已經足以令江湖聞風喪膽,無人能敵。







《俠客行》第二十章插圖中的俠客島刻經石室



最後一間石室刻有一部蝌蚪文《太玄經》,暗藏經脈穴道的線路方位,與其餘二十三間的劍形圖案大不相同,相當於整套武功的總綱。在石破天眼裡,這些筆畫就像一條條的小蝌蚪,「看這條蝌蚪,『中注穴』中便有跳動;再看這條蝌蚪,『太赫穴』便大跳了一下」,氣息在穴道中彼此連成一線,最後如大河一般急速流動,全身如欲漲裂。石破天至此武功突飛猛進,順手將二十四句圖譜上的一一使出,「劍法、掌法、內功、輕功,盡皆合而為一」,進入奇妙之極的境地,如做夢一般。龍木二島主出掌與之相抗,已經遠遠不是他對手。




小說結尾,兩位島主終於知曉石經的奧秘所在,解開了藏在心中幾十年的大謎團,十分歡喜,但因為與石破天比掌耗盡功力,天年已盡,死前先命弟子將石壁上的圖譜毀去,並勸說登島的所有高手全部離開。






3.烏托邦




在金庸先生所有的作品中,俠客島是一個典型的烏托邦。




「烏托邦」是西文Utopia的中文譯音,最初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原意是「不存在的好地方」或「空想之國」,有點類似於中國人所說的「世外桃源」,但含義要豐富得多。






托馬斯·莫爾與《烏托邦》插圖




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創始人、英國學者托馬斯·莫爾(Thomas More,1478-1535)寫了一本名字很長的書《關於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虛構航海家拉斐爾·希斯拉德乘船來到一個奇特的島國「烏托邦」,那裡有無數的黃金、白銀,居民是容顏俊美、能力超凡的神族,科技發達,實行人人平等的公有制,按需非配。

後來「烏托邦」成為西方社會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影響極其深遠。




對於武林世界而言,俠客島也是一個完美而理想的島國。島上風景優美,吃喝不愁,石室中藏著奧妙無窮的秘笈,島主和眾弟子乃至僕人都擁有奇絕的武功,請來的客人也都是有名的高手而且大多品行端正(作惡的武林敗類都已經被島上派出的兩位使者直接消滅了),大家親如一家,整天切磋武學,遠離江湖是非,不沾半點血雨腥風,完全是一個和諧社會。在所有的武俠小說中,恐怕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除了昆蓬仙境和佛國凈土,在大千世界中根本找不到這麼美好的地方。






4.菲拉雷特




有趣的是,文藝復興時期有一部重要的建築理論著作,也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城市,堪稱建築界的俠客島。




這部書名叫《菲拉雷特建築論集》(Filarete』s Treatise on Architecture)。作者本名安東尼奧·迪·皮耶羅·阿韋利諾(Antonio di Piero Averlino),筆名菲拉雷特(Filarete),意思是「熱愛德藝之人」。







菲拉雷特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青銅大門與米蘭馬焦雷醫院




此人大約1400年前後出生於佛羅倫薩,並在當地接受了工藝方面的訓練。約1433至1447年間曾經在羅馬工作,並於1445年設計完成了舊聖彼得大教堂的青銅大門。1450年短暫居留威尼斯。1451至1465年,菲拉雷特為米蘭公爵弗朗切斯科·斯弗扎(Francesco Sforza)工作,所承擔的最重要的工程是米蘭的馬焦雷醫院(Ospedale Maggiore),此外還參與了斯弗澤斯科城堡(Castello Sforzesco)和貝加莫(Bergamo)大教堂的設計與建造。他關於建築學的這部論集也是在米蘭完成的,時間應在1461至1464年之間。




作為一名建築師和雕塑家,菲拉雷特一生中所獲得的實際項目數量相當有限,未能完全施展其才華和抱負。因此他60歲後花費很大精力寫了這本理論巨著,從文字的角度盡情表露自己對建築的思考和感悟,寄託個人理想。在任何時代,建築師攬活都很不容易,菲拉雷特寫書的另一個現實目的是希望引起更多上層業主的關注,或許有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項目委託。因此此書兩個主要的手抄本被他分別敬獻給米蘭公爵弗朗切斯科·斯弗扎和佛羅倫薩的實際統治者皮耶羅·德·美第奇。




為了效仿古羅馬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文藝復興的理論家往往偏愛十卷本的形式,如阿爾伯蒂的《建築論》亦名《建築十書》,其餘多數人並未寫滿十卷之數。《菲拉雷特建築學論集》卻有二十五卷之多,堪比俠客島二十四間石室,但全書結構鬆散,各卷長短隨意,格式並不統一,而且常常在細節上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






5.漫長的故事




這本書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其敘述方式不同於同時代其他學者所普遍尊奉的相對嚴謹的論文格式,而是把若干理論見解以一部口述式的烏托邦小說表現出來。作為獻給權貴的心血之作,這本書更適合於朗讀給聽眾聽而不是給讀者閱讀,語言相對活潑,而且包含豐富的細節,以免過於枯燥無味。作者設定的開端場景是一個貴族與一群人在餐桌上不著邊際地討建築論問題,菲拉雷特本人以建築師的身份加入其中,就此滔滔不絕,開始漫長的故事講述。




從某個角度看,此書有點像中國古代說書藝人的話本,文學性很強,引述了包括但丁《神曲》在內的許多詩文作品、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顯示出作者博學的一面。但故事本身平淡而單調,缺乏情節變化和矛盾衝突,其中又參雜了大量的建築專業術語、數據以及冗長的理論闡述,對於受眾而言,無論是聽還是讀,要想沉浸其中並充分理解其內容,恐怕都存在著相當的困難。




全書主要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關於建築的主要理論,重點討建築論的緣起、尺度、材料以及維護與施工問題,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觀點,諸如房屋尺度與人體的關係,建築最早的形式起源等等。







斯弗金達城商人住宅鳥瞰圖




第二部分通過描述一座虛擬城市的建造過程,來解釋如何在具體實踐中運用相關理論、技術和材料。故事正式開始,菲拉雷特假想自己得到一位公爵的委託,將要設計一座斯弗金達城(Sforzinda)。確定城市選址並準備好材料之後,就正式動工建造。菲拉雷特精確地計算材料費和所需工時,像指揮樂隊一樣領導大隊工匠各司其職。工程進展迅速,菲拉雷特一邊設計城牆、廣場、商店、宮殿、教堂、住宅等各種建築,一邊給公爵父子講解建築學知識。




第三部分通過一部虛構的古代黃金書的記載來介紹作者心目中的古典建築。在港口施工時挖出一個古老的箱子,其中藏有一部黃金製成的大書,書頁上鐫刻希臘文,敘述古代一位國王曾在此建造港口城鎮浦魯西亞(Plusiapolis)的經過。這本黃金書大概類似於俠客島上的蝌蚪文《太玄經》,是最高水準的著述,在其指導下,斯弗金達城的工程更加順利,先後建起了新型的學校和供水設施。






6.完美城市




俠客島上並無城市,好像也沒有地面建築,所有的居住空間都藏在山洞裡,顯得較為原始。斯弗金達城卻是一座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烏托邦式的城市,寄託了作者對於完美城市的全部理想,整體布局、防禦體系、廣場以及各種建築都非常完善,其設計者(即菲拉雷特本人)精通專業、學識豐富,贊助人公爵英明睿智,公子聰明好學,工匠盡忠職守,個個都是高大上的正面人物,無一壞人,而且從選址、備料到砌築、裝修,整個建造過程都是完美無缺的。相比而言,俠客島雖然也很美好,但還沒達到這麼奇絕的程度。







斯弗金達城平面圖




按照作者的想像,這座城市所在的位置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峽谷平原,環境與俠客島同樣優美。城市總平面呈八角形,由兩個正方形以45°旋轉疊加而成,外圍構築城牆,在八個角的位置分別設有一座圓塔,在鈍角位置各設一座城門。







斯弗金達城廣場平面圖




城中心是一個寬闊的矩形廣場,一端建造最重要的大教堂及其附屬建築,另一端建市長住宅、集市以及其他相關設施。大教堂採用古典柱式、穹頂,內部以馬賽克進行裝飾。供公爵全家居住的宮殿入口庭院以柱廊圍合,院中設噴泉。廣場的兩邊分設市長廳和市政廳,周邊還有鑄幣廠、監獄和海關署。廣場中央設民事裁判大廳。監獄採用正方形平面,四角各建一座高塔。附屬小廣場設有行會的議事廳,可供不同行業的商人使用。環繞廣場的柱廊中設置各式店鋪,還有浴室、客棧、妓院。除了主教堂之外,還為各個不同的天主教派分別設置各自的教堂和修道院。







斯弗金達城善惡殿堂立面圖




城裡有一座奇特的建築,名叫「善惡殿堂」。這座建築分為「美德之屋」和「惡習之屋」兩部分,通過建築手段來表現「善」和「惡」的主題。內部空間非常複雜,中間設有劇場,各部分充滿象徵性的雕飾和文字題刻,不同的人被安排住在相應的地方,並因其美德或惡行分別受到獎勵或懲罰。這個橋段非常像俠客島發出的賞善、懲惡令牌,賦予建築道德教化的屬性,極富想像力。




這座奇怪的星形城市所擁有的高牆深溝、峻塔林立的防禦體系顯然源自中世紀的城堡,完整的幾何形平面反映了作者對純凈圖式的追求,城中心的開放廣場以及大量富有生活氣息的建築空間則是文藝復興運動所帶來的顯著變化。概括而言,這是一個新舊混雜的城市模式,雖然不盡合理,卻對後世的城市規劃有較大的影響。






7.文藝復興時代




這部書對於建築的本源有所探討。菲拉雷特認為上帝創造萬物,也創造了人類,賦予人類以完美的尺度和比例,以及按照自身尺度原理營造建築的智慧。







亞當用雙手遮雨及建造棚屋




人類始祖亞當被上帝逐出伊甸園後,被迫舉起雙手來遮雨,然後建造了第一座住人的棚子——

這個棚子實際上是人體的化身,也是一切建築的原型。

按照這個邏輯推演下去,建築的組成、尺度、比例都與人體密切相關,具有擬人化的種種特徵。







不同比例的柱式




作者以3種不同高度的人來比擬3種古希臘柱式,並以頭部長度為基本模數,9頭高者為高大的多立克(Doric),7頭高者為矮小的愛奧尼(Ionic),8頭高者為中等體型的科林斯(Corinthian)。多立克柱式最重要,源自體型最好的大個子男性—而且很可能就是亞當本人。




既然建築從人體演變而來,自然也有美醜、老少和健康與殘疾之別,而且任何兩座建築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建築還和人一樣會生老病死,良好的維護相當於建築的食物給養。




菲拉雷特還認為建築師的角色相當於建築的母親,作為出資者的贊助人相當於建築的父親,雙方應該通力合作,共同孕育出一座美好的建築—對比現實生活中建築師與業主常常劍拔弩張的關係,如此溫情的描述實在令人汗顏。




文藝復興的大師們都有「托古改制」的傾向,強調對古典文化的回歸,菲拉雷特也而不例外,他的書中到處充滿了對古典建築的讚美,正如俠客島對於石壁上所載古代神功的膜拜。 作者生活的15世紀上半葉又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偉大變革時代,強烈反對中世紀以來的建築風格,希望用更有人性色彩的古典建築風格來顛覆現實世界,喚回古典的榮光。







斯弗金達城中心式圓頂教堂的平面與立面圖




俠客島石經二十四室分別展現不同類型的武功,包括總綱以及內功、輕功、劍法、拳掌等等。《菲拉雷特建築論集》書中同樣描寫了建築的基本原理和各種類型建築的具體式樣,包括教堂、公共建築和私人住宅,有不少想法頗有前瞻性,特別是比達·芬奇和伯拉孟特等大師更早提出的中心式圓頂教堂方案,可以看到後來聖彼得大教堂的影子。




俠客島的主人雖然避居荒島,但對現實的武林世界了如指掌,為很多重要人物建立了檔案。菲拉雷特本人曾經在義大利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和米蘭四大名城都生活過,考察過很多古代和同時代的建築傑作,在書中同樣也多次提及,比如羅馬大競技場、維羅納原型劇場、萬神廟(中世紀以後改名為「圓形聖母堂」)、戴克里先浴場、尼祿金宮以及佛羅倫薩、米蘭新建的教堂、府邸和銀行大廈,與書中斯弗金達城的虛構建築相互映證。




作者在書中專門寫到主持斯弗金達城建設的建築師曾經教授公子學習建築設計,羅列了不少技法,大多數都比較清晰實用,不像俠客島石經那樣故布疑陣。原書抄本附有大量精美的插圖,未必出自作者之手,但與文字部分相當吻合,很有借鑒價值。石破天不識字,但絕頂聰明,如果他有機會見到這部書的插圖,沒準也能無師自通,成為一名建築師。







《菲拉雷特建築論集》英文版與中文版封面




《菲拉雷特建築論集》一書有義大利文的美第奇抄本傳世,美國學者約翰·R·斯賓塞(John R. Spencer)根據這個抄本完成英譯和注釋工作,1965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了周玉鵬與賈珺合譯的中文版。




作為譯者之一,我忍不住會埋怨全書啰啰嗦嗦的繁瑣敘述方式和俠客島石經的文字一樣令人暈眩煩悶,不過也必須承認,書中不乏高明的真知灼見,對於提高建築理論修養大有裨益。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傅月庵 | 現在開書店的,大概要年收入幾十個億才虧得起
葉兆言:放生池,見證南京城的血色與慈悲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