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港股地產股血流成河,市值一天蒸發逾636億港元,大型房企忙轉型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港股地產股血流成河,市值一天蒸發逾636億港元,大型房企忙轉型

9月21日晚間,一條關於取消預售制的文件就像一枚重磅炸彈在業內炸開了鍋。由於A股今日因中秋節休市,香港的中資地產股首當其衝,截至收盤,恒生中國內地地產股全面下跌,市值一天蒸發逾636億港元。

港股地產股今日全面受挫,市值蒸發逾636億港元

9月21日晚間,坊間傳出一份文件《關於請提供商品房預售許可有關意見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稱,建議降低預售制帶來的高槓桿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

受此消息影響,今日港股開市後,恒生中國內地地產股全線下跌。截至收盤,碧桂園跌幅為5.57%,世茂房地產跌5.22%,華潤置地跌4.83%,中國恆大跌3.55%,地產股總市值一天蒸發逾636億港元。

這到底是一份怎樣的文件,引起地產業如此大的震蕩。

商品房預售制將取消?住建部闢謠

根據《通知》稱,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已擬定了「關於商品房預售許可事項調整的材料」,建議降低預售制度帶來的高槓桿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限售,材料將於9月25日上報住房城鄉建設部,也即明日上報。

附件2內容顯示,商品預售制度可能存在導致工程爛尾、違法違規銷售、交易不公平、房屋面積管理難以釐清、不平衡發展和低效率競爭等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省資金鏈斷裂類矛盾總數61宗,其中2016年轉存數28宗,2017年新增數33宗,2017年全省資金鏈斷裂矛盾化解44宗,結餘17宗。矛盾化解率72.1%。

為了解決預售制所帶來的管理風險、消費風險、社會風險、金融風險,建議在當前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窗口期」,對預售制進行改革,降低預售制帶來的高槓桿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

但隨後廣東省房協相關人士表示,該文件只是徵詢意見稿,並非真的實施。

「商品房預售制度」伴隨了中國房地產已經有25年之久,預售制度促進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爆發,因為首先它加快了房企資金周轉,房企拿地蓋樓,可能只是蓋了幾層就可以申請辦理預售證,開盤賣房回籠資金,開發商利用這些錢再去買更多的地,建更多的樓,有效加大了住房供給,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然而,儘管預售制發展到今天已經弊端重重,但從上述文件來看,相關政策馬上實施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房地產企業融資周期將大幅變長,一旦遇到市場變動,更加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另一方面,可能會出現階段性供應「休克」,相應矛盾會集中爆發,影響社會穩定。

如上所述,預售制度一旦取消,將會直接影響房企周轉速度,高周轉模式就此終結,這也將帶來房地產行業的全面洗牌。房企們在今年的中報業績會上,對樓市未來的決策似乎都達成了一個共識:加快資金回籠,謹慎買地。

恆大造車又有大動作,「地產+」成本輪房企多元化主要特徵

尋求房地產開發之外的多元發展,也正成為房企逃不開的宿命。

9月23日晚間,中國恆大(0333.HK)和廣匯寶信(01293.HK)發布公告,恆大集團與孫廣信、廣彙集團9月21日簽訂投資協議,雙方同意在汽車銷售、能源、物流、地產等領域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資源優勢進行資源整合。

根據協議稱,廣匯控股股東孫廣信承諾自協議簽署日起7個工作日內,促成廣匯控股股東以外的現有廣彙集團股東(即出讓方)向恆大集團轉讓廣彙集團合計23.865%股權,作價為人民幣66.8億元,恆大集團亦以78.1億元向廣彙集團增資。增資後,恆大集團持有廣彙集團合共40.964%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次交易總代價為人民幣144.9億元,恆大集團以分期方式支付。

公開資料顯示,廣彙集團主要從事能源、汽車銷售、物流及房地產業務。截至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兩個財政年度,稅後凈利潤分別為39.88億元、39.43億元。廣彙集團在A股擁有3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廣匯汽車、廣匯能源、廣匯物流,另有在港上市的廣匯寶信系,廣匯汽車控股子公司。

資料顯示,廣匯汽車是目前國內第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截止2017年12月31日,廣彙集團的銷售網點達到800個,覆蓋28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包括737家4S店,其中超豪華、豪華品牌店面近200家,中高端品牌500餘家,經銷57個乘用車品牌,員工超過5萬人。

此前恆大集團旗下的恆大健康以67.47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權,間接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Faraday Future(簡稱FF)公司第一大股東,此次入股廣彙集團,被認為是在汽車生產之外的再度布局。廣匯寶信今日盤中大漲逾40%,截至收盤,漲幅為16.32%,報2.78港元,總市值為78.9億港元。

不止恆大在汽車領域的布局,今年以來,從城市更新、長租公寓、商業地產、到文旅,娛樂、教育,房企產業鏈的內涵,在不斷豐富,加入者更是涵蓋了大中小型房企。轉型,似乎成了房地產企業逃不過的宿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相信機構的決斷,還是遊資的果敢?
滬市半年報預披露時間表出爐 明德生物今日申購…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