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圖160炫技照出中國空軍軟肋,轟6K空有受油管卻無人給加油

圖160炫技照出中國空軍軟肋,轟6K空有受油管卻無人給加油

原標題:圖160炫技照出中國空軍軟肋,轟6K空有受油管卻無人給加油



△圖-160近日飛過北海南下抵近英國引發外界關注

上周,俄羅斯2架圖-160與伊爾-78組隊遠航引起了外界的關注,遠航抵近英國,皇家空軍「颱風」戰機在內的多國戰機相繼出動護航。


應該說,類似的遠航訓練對於如今的俄羅斯空天軍遠程航空兵(即轟炸機部隊)其實已經是「家常便飯」,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據俄空天軍自己表示,如今的俄遠程航空兵的飛行訓練強度已經達到了蘇聯時期的水平。而近期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則是,圖-160首度從恩格斯空軍基地飛抵相隔萬里的北極寒地楚科奇,這裡與美國僅僅相隔一道海峽,意義十分重大。



△上月,2架圖-160經過空中加油後首度飛抵俄位於北極的機場

俄軍官方電視台《軍事接收》節目在近期節目中完整記錄了此次行動,其中介紹了這樣一個細節,遠航必然需要空中加油,俄軍出動了伊爾-78M加油機進行保障。談到這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但節目中具體提到,這個加油可不是加個一兩分鐘、幾分鐘,而是長達40分鐘。


我們知道,伊爾-78給轟炸機、預警機這樣的大型飛機加油一般採用機身尾部的加油管,因為這樣更快。像伊爾-78M尾部使用的PAZ-1M加受油裝置理論上最快可以達到2900升,相比早期的UPAZ-1(對戰鬥機加油每分鐘1000升,一般掛在翼下;對轟炸機等大型飛機加油每分鐘2200升)快了一些。


尾部加油之所以快,主要可能與加受油裝置的燃油輸送泵允許的震動程度有關,伊爾-78/伊爾-78M為避免機身尾部的加受油裝置吊艙震動影響飛行,就設計了1個「L型支架」讓吊艙距離機身達1米。而PAZ-1M之所以加油更快,應該則是自身有了改進。



△伊爾-78M的PAZ-1M加油吊艙,其距離機身達1米

眾所周知,我國已經從烏克蘭引進了數架伊爾-78加油機,這些伊爾-78應該屬於基本型號,沒有像俄軍的伊爾-78M一樣在尾部使用改進的PAZ-1M加受油裝置。但在功能上還是一樣,勉強都可以給戰鬥機或轟炸機加油。


但有趣的是,烏克蘭的伊爾-78來到中國後馬上有了一個變化,那就是機尾給轟炸機等大型飛機加油的加油裝置卻沒了。這其實也並不難理解,因為當前我國並沒有現役的、能夠加油的大型飛機,掛那沒用反而影響飛行性能,拆下來或許還能夠在其它地方「發光發亮」。




△回國前後伊爾-78對比,回國後尾部加油吊艙沒了

不過,這一局面目前已經發生劇變,從公開的照片來看,我軍全新生產的空警-500、轟-6K等大型飛機都已經裝上空中加油管。也就是說,這些飛機如果馬上服役,我軍基本上沒有像樣的飛機可以給它們加油(相比用尾部加油裝置加油,其它加油方式速度慢,意義相對有限)。


當然,我們可以再把尾部的加油裝置給伊爾-78「裝回去」。只不過,目前我國能夠用伊爾-78加油的重型戰機正在朝著300架邁進,空警-500、轟-6K以及未來的大飛機產量應該也不是小几十時架能打住的,3架伊爾-78連杯水車薪都夠不上。



△最新的亮相的轟-6K、空警-500都有了加油管


這種情況下,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即儘早發展出自己的大型空中加油機。


而圖-160加油一加就加了40分鐘對我們也是一個警示,其加油時間長雖然與機身巨大的儲油量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軟管加油相比硬管加油確實慢不少,這對於戰鬥機或許還好,但對於本身就易受攻擊的轟炸機、預警機等大飛機就很致命了。未來,我們發展空中加油機還是要有多種技術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佩奇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新型出口戰鬥機首機交付!
「逃跑」專用裝甲車,不僅不會水,而且全身沒幾個配件是自己的

TAG:社會佩奇 |